2024年四川省公考《申论》题(县乡卷)材料四及答案

摘要:久经风雨的纹龙术雕,尘封多年的煤油灯、铡草刀……走进巴中市巴州区龙台村村史馆,里面摆放着耕锄、犁、耙等农具,墙上悬挂着以往劳作用的蓑衣和历史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向人们展示着以往的生产生活轨迹,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光,回到曾经那段悠悠岁月。

久经风雨的纹龙术雕,尘封多年的煤油灯、铡草刀……走进巴中市巴州区龙台村村史馆,里面摆放着耕锄、犁、耙等农具,墙上悬挂着以往劳作用的蓑衣和历史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向人们展示着以往的生产生活轨迹,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光,回到曾经那段悠悠岁月。

龙台村村史馆以村委会闲置房屋改造而成。村史馆里一把有上百年历史的打草鞋的圆齿耙子格外引人注目。“还没我的时候,父母就用这个耙子给红军打了几百双草鞋。”77岁的捐赠村民罗大娘说,“希望后人看到这只耙子,能忆苦思甜,珍惜现在。”

在巴中市,像龙台村这样的村史馆还有很多个,都极具特色:金碑村的“茶文化”、鹦哥嘴村的“红军文化”、火花村的“根雕文化”……

春节到了,很多村庄里平时安静的村史馆又热闹起来。大年初一,回乡的年轻人三两成群,约着一起来到村史馆“寻根”,同时也想去看看里面添了什么新东西。忆乡愁,看变迁……从北到南、从西到东,逛村史馆已成为一些乡村新的年俗,几代人也在这里完成了平时少有的跨时空“交流”。

村史馆里的几张新老照片,让在外打拼多年的村民靳东差点流泪:一张是20多年前,破旧的村小学里,他和几个小学同学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另一张是如今的村庄,村道宽敞,孩子们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上课。“我上中学时便离开了村子,在城里学习、工作了20多年,但时常萦绕在梦里的还是故乡田埂边的野花、山间的小路。以前村子穷,年轻人都离开了这里,这两年家乡各方面发展得很快,赚钱的机会多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又回到了这里。”从受触动到行动,靳东毅然选择回乡发展,养土鸡、种柑橘,起早贪黑地忙碌着……

“在龙台村人眼里,那些展品不仅是从贫穷走向小康的见证,更是我们与祖辈情感交流的‘活物’。如果没有村史馆,再过几十年,谁还记得曾经的村子和历史呢?村史馆延续了这个有上百年历史村子的生命,让它不至于隔断。在乡村振兴的前行路上,那些父辈高扬的旗帜一直都在心里,激励大家延续那份光荣。”龙台村村长说,“我们的乡村,要知道从何处来,更要明白往何处去。”

夏日,雨后天晴,光明区玉凤村会客厅迎来了当日第一批城里的市民。他们有的坐在稻田边的茶寮里品茶,有的走向碧波荡漾的生态鱼池垂钓,还有的爬上螺旋式瞭望台眺望“万亩梯田景观+风力发电+稻鱼共生”示范园……

“这会客厅山清水秀环境美,空气清新生态好,有看的,有耍的,有买的,有吃的,有坐的,相当巴适。”一位市民赞叹。

市民称赞的会客厅,包含了稻米生产区、梯田稻作文化展示区和游客体验区等,集生产、生活、文化展示为一体,立足服务本地村民和外来游客,在“土味”中体现了“品味”。

今年以来,这样的会客厅在玉皇、西来、河东、河水、马滩等8个村通过完善提升功能后投用,每天迎来大批市民和游客前来休闲游玩,沉寂的乡村也因此生动了起来。“乡村会客厅”正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现在与未来的纽带。

四川广播电视台乡村频道的电视谈话栏目——《乡村会客厅》,反响很好。栏目通过多元主题全方位地向观众展示了乡村的不同面向。“匠造农遗 喜迎新春”,以春节与乡村的关系为引,进而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展开讨论;“一犁破春耕 天府仓禀实”,展示了在一年最重要的春耕时节,四川的好做法、新经验;“社区营造乡村振兴的金钥匙”,讲述了如何运用社区营造的手法,激活群众干事创业的力量,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实现乡村振兴惠及群众;“‘双碳’目标下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新引擎”,探讨了在“双碳”目标下,当下和未来该如何实现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乡村,我们的农业,发展到现代,需求越来越丰富。”《乡村会客厅》栏目策划者谈道,“在某种程度上,乡村是对未来的展望,也是对过去的唤醒;时代赋予乡村发展的机遇,同样,乡村也给予时代以沉淀的空间。”

“给定资料4”中提到:“我们的乡村,要知道从何处来,更要明白往何处去。”请你对这句话进行深入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撰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

(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3)限800-1000字。

以鉴往知来之道 赋能乡村振兴之法

乡村振兴是当下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然而找寻正确的乡村振兴道路不易,盲目照搬照抄造成产业发展千篇一律、水土不服的现象屡见不鲜,为此要以鉴往知来之道,在正确把握过去和未来的基础之上,挖掘历史蕴含的丰厚资源、传承历史悠久的文化血脉,找寻乡村振兴发展的正确路径。

一是要正确认识历史和未来的关系,通过挖掘过去来找寻未来之路。过去是未来发展的根源,搞明白过去是什么,对未来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历史上对待传统文化的全盘西化,割裂了传统和未来的关系,否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根基,主张全面倒向西方,最终落得个不伦不类的下场,终遭摒弃。而正确的发展之路,一定是在立足过去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以过去指向未来。而乡村振兴必然要正确认识过去和未来的关系,不可盲目否定自身,全盘接受外来。

二是过去蕴藏着丰厚资源,是推动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乡村振兴发展要以产业为基础,而产业的发展类型取决于乡村自身的资源禀赋。以自身资源禀赋为特色出发的产业类型,独具特色,不千篇一律,因而具有极佳的适应性。光明区玉凤村的会客厅作为当地特色的稻作文化展示区和游客体验区,在“土味”中体现了品味,受到游客的交口称赞。在当下绿色发展双碳目标下,打造立足于当地特色的绿色发展引擎离不开向传统和过去取经,离不开祖辈赋予乡村的深厚资源。

三是过去蕴含着优厚历史文脉,是推动未来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红色文化作为当今时代的红色基因,对于推动时代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时代价值,或舍生取义、或信念坚定、或救亡图存、或前仆后继、或乐观开朗,这些红色血脉是当今民族精神的当代升华。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善于向历史文脉取经,像川齿记忆馆,把曾经的埋头苦干、自力更生通过党史教育观再现,发动党员讲述革命精神,不仅推动了群众参与踊跃党史学习教育,更吸引了年轻一代的驻足,成功让传统文脉脱胎换骨,成为推动时代奋进的不竭力量之源。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推动乡村振兴离不开鉴往知来,离不开向过往挖掘资源,离不开向过往汲取奋进力量,只有正确把握历史和未来的关系,才能把握时代赋予乡村发展机遇,推动民族复兴,乡村振兴。

来源:傲珊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