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难民”大军涌入小红书,2025年内容创作者们在寻找什么?

360影视 2025-01-15 11:29 1

摘要:随着 TikTok 在美国 “不卖就禁” 法令实施的最后期限逼近,平台上的大量用户和内容创作者都想赶在 1 月 19 日之前,找到替换 TikTok 的避难所:字节跳动旗下对标小红书的海外应用 Lemon8 在 2025 年 1 月 13 日正式登上美国区 A

随着 TikTok 在美国 “不卖就禁” 法令实施的最后期限逼近,平台上的大量用户和内容创作者都想赶在 1 月 19 日之前,找到替换 TikTok 的避难所:字节跳动旗下对标小红书的海外应用 Lemon8 在 2025 年 1 月 13 日正式登上美国区 App Store 免费手机应用排行榜的榜首,而小红书则蹿升至第二(小红书随后在北京时间周一晚上爬上第一名)。

根据《纽约时报》等媒体的报道,TikTok 目前在美国拥有 1.7 亿月活用户量,是美国人口的一半,而美国也是该平台活跃用户最多的国家。TikTok 于 2018 年正式登陆美国,是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美国乃至全球下载次数最多的应用程序。如果这些用户之后散落至其他平台,对小红书、Lemon8 等平台来说,将会是一次巨大的机会。

不过相比其他的内容平台,小红书出海的动作相对缓慢,整体的内容生态和功能设计也更偏向中文社区。这次偶然的用户激增,小红书能否接住 “流量”?而对全球的内容创作者来说,有社群感的创作者平台才是最终追求吗?

一位名叫 @ColaSoLit 的美国小红书用户发布了首条贴文后,该贴文在 12 小时内便吸引了 4 千多点赞和 4 千多评论(截至发稿时已经超过 6 千点赞和评论数),该用户更是戏称自己为 TikTok Refugee(“TikTok 难民”),在这条贴文下,有着许多和她一样来自美国的 “TikTok 难民”,在寻求 “moot”(TikTok 用户寻求互相关注的网络用语)。

图片来源:小红书

她解释称,大量的 TikTok 用户之所以来小红书,主要是受美国最高法院对 TikTok 下的禁令有关,许多 TikTok 用户想凭借在另一个中国社交应用重建之前的用户社群来证明他们对禁令的反抗,“所谓的数据安全问题也只是一个借口,来鼓励 Meta 这样的企业继续垄断”。截至发稿前,在小红书上,#tiktokrefugee 的话题已经诞生超过 7 万条笔记数量,超过 3 千万浏览量。

图片来源:小红书

除了像 @ColaSoLit 这样的用户,更有大量的内容创作者开始 “移民” 小红书。比如在 TikTok 拥有一百万粉丝的游戏内容创作者 @GinaDarling,平时制作动画内容的 @DragonBoyz95,以及靠分享烹饪内容在 TikTok 上俘获 46 万关注数的 @MAZE。

此外,还有一批在 TikTok 观看书评、书籍推荐内容的 booktokers 开始迁移,已经分享了四则书籍推荐内容的 @Trini 已经在小红书上收获 7000 多粉丝。

“我来小红书其实是为了找一些新的灵感,同时也为了分享一些有意义的内容,并和重视创意和文化交流的 ‘网友’ 们建立联系。” 生活在美国加州洛杉矶的 Alexa Aispuro 告诉我们,她本是一名在 TikTok 上的数字内容创作者,同时也是一名环保积极分子。

而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 L.C. Vakkalagadda 则认为,相比 Instagram 上充斥着大量政治议题的内容,小红书更令人放松,有更多可爱和快乐的内容,“就好像一次逃离日常的度假”。

根据 Social Blade 和 HyperAuditor 的数据,TikTok 上大概有 850 万名内容创作者,其中有 39000 名内容创作者拥有至少 100 万粉丝,这个数字比 YouTube 多出 6200 个,比 Instagram 多出近 16000 个,也就是说 TikTok 不仅拥有大量的 KOL,其百万头部博主也更多。

创意机构 Mekanism 首席创新官 Brendan Gahan 将 TikTok 上的这种现象称之为 “神奇的影响力亚文化”,即靠一个又一个在不同领域的小 KOL 和大博主共同造出影响整个年轻群体甚至整个社会的文化趋势。

在 TikTok 上的时尚内容创作者便在过去两年内甚至持续为时尚行业输送了许多的微趋势,比如 Blokecore、Barbiecore 等。

二、小红书并非翻版的 TikTok + Pinterest,而是更有社群感的YouTube + Instagram?

《时代周刊》的报道指出,TikTok 在美国的流行的确创造出了 “影响力经济” (即内容创作者诞生出的巨大商业价值),但对于一个依托算法推荐来制作内容流的平台来说,你是谁变得不再重要,价值的主角变成了你创作出来的内容。

“小红书和 TikTok 最根本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以 ‘发现’ 机制为核心的平台。” 战略咨询公司 Wavelet Strategy 创始人 Ivy Yang 说道,“作为一位深度小红书用户,我的使用习惯主要是刷新推送的内容,相信平台的算法能够准确推送我感兴趣的内容,而不是完全依赖特定创作者。”

Ivy 指出,TikTok 最初也采用了这种 “内容为王” 的推送逻辑,这让没有粉丝基础的创作者也有机会通过爆款内容快速积累关注和流量,这样的激励机制对平台的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也让内容创造者有动力继续去发东西 —— 这样的做法也和小红书的运营思维极其吻合。

这种内容至上的算法推荐机制是大多数 TikTok 和小红书用户在寻找的使用体验,而 TikTok 和小红书等平台相对来说也降低了创作者的创作成本。“我喜欢小红书平台给人的真实感,还有视觉上的吸引力,以及大量的内容创作者在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 Alexa 告诉我们。

也就是说,好内容依然是用户对社交媒体平台的追求。

一直以来,小红书都被冠以 “中国版的 Instagram” 称呼,但 Alexa 认为小红书和 Instagram、TikTok、Reddit 比起来,平台对社群的运营和深度内容是其最大的亮点,“Instagram 和 TikTok 更偏向潮流和时尚,Reddit 更像一个讨论组,但小红书结合了这种有创意和深度的讲故事的特质,以及促使用户分享的功能特点”。

这也让有些美国 TikTok 用户对小红书有了新的认识,好的内容和社群性质的人群能够同时共存。而小红书灵敏的内容算法,也让许多美国用户的首页几乎 “克隆” 了 TikTok 首页的效果,大量英文视频内容和图文内容开始出现在同一页面内。

图片来源:小红书

从内容角度来看,Ivy Yang 认为,小红书其实更接近 YouTube 和 Instagram 的结合体。“平台上的图片精修的要求标准与 Instagram 相当,内容节奏则更像 YouTube,包含大量具有长尾价值的内容。” 这种对深度内容的倾向,也十分符合 Alexa Aispuro 所说的观点。

而在支持小型内容创作者这件事上,TikTok 和小红书很相似。TikTok 上拥有大量的微小网红,他们的粉丝数往往在 1 千至 10 万之间,这些微型内容创作者比超级网红更能够和粉丝产生深刻共鸣,从而培养出社群感和信任度。

另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由于 TikTok 上的视频内容大多数为普通人发布,因此他们相比 Instagram 上精心制作的内容更容易传播。

在 “种草” 的能力上,小红书和 TikTok 也旗鼓相当,像 Stanley 的水杯、Feta 的芝士、Cerave 的乳液、Isle of Paradise 的美黑喷雾都在 TikTok 的影响下再度走红。

图片来源:Medium

“社群很重要。” 生活在美国麻省菲奇堡的 Luna Song 告诉我们,她希望能够在小红书上找到之前在 TikTok 上的社群,这也是许多 TikTok Refugee 来小红书的目的。在她看来,小红书给人的感觉更加放松,不像别的平台给人强烈的紧张感,这也是她觉得这个平台能够吸引她留下的一个因素。

“小红书的社群力量确实是其最强大的核心竞争力。用户在平台上能感受到一种自然的信任感,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红书长期以来积累的一、二线城市和海外的高质高知女性用户群体,并且一直在传播层面推广这个平台调性。” Ivy 说道,“这种 ‘社群感’ 是小红书在国际化进程中最有力的优势。”

尽管小红书给了许多 TikTok 用户友好的第一印象,但平台要如何留住这些人倒是一个大问题。此前也曾一度有过 Clubhouse 等平台的短暂走红,但终究昙花一现。

在使用体验上,Ivy Yang 认为,目前小红书缺乏一键翻译功能,这可能会给美国用户带来使用上的障碍,使用体验上的摩擦也可能会影响社群感的建立和发展速度。

另据凤凰科技频道接触小红书内部信源透露的信息,这次小红书在国际上意外的走红对平台来说带来的 “全球化挑战大于流量承接的惊喜”,而且小红书此前也承接过大规模外国人注册的 “流量红利”,但最终月活用户量的转换效果甚微。

而从长远角度来看,Ivy 认为小红书还面临如何处理海外用户的隐私问题,以及如何操作海外用户的认证机制以及规划涨粉体系等一些问题,“这些突如其来的流量增长都需要平台建立相应的应对机制”。但最终小红书的全球化与否也取决于平台自身的追求和野心,毕竟该平台自诞生至今,其产品设计和内容方向都以中文为标准。

来源:创意民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