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期末考试模拟题2(题后附带答案)

360影视 2025-01-06 18:18 1

摘要:D. 这些真理的追求者们关心的是观察事件背后的原因,他们对复杂问题刨根问底,而且具有详尽调查的能力。

七上语文期末考试模拟题2(题后附带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字。

庇_______护

羞怯_______

随声附和_______

líng _____乱

云xiāo_______

怪dàn _____不经

2. 默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雨寄北》)

(2),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4)遥怜故园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5)远远围墙,_________。(《行香子•树绕村庄》)

(6)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7),其不善者而改之。(《十二章》)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 那些心怀大志的人,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就总是漠不关心,现在的成功不会让他们停下探索的脚步。

B. 只要你把这些都学会了,考试就不成问题了,因为考试题目都是一些大相径庭的。

C. 一支校级球队居然战胜了省级队,这消息简直是骇人听闻的。

D. 这些真理的追求者们关心的是观察事件背后的原因,他们对复杂问题刨根问底,而且具有详尽调查的能力。

4.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各题。

①你知道“同向为竞,相向为争”是什么意思吗?比如我们都站在这个位置,沿着同一个方向往路口跑,看谁先到,这叫做“竞”;如果我站在路口,你站在这个位置,我们面对面同时往中间跑,等会合时,看谁跑的路更多,这叫“争”。

②表面上看都是赛跑,但这两者之间的逻辑有什么不同呢?“争”是相向而跑,中间的地盘是有限的,我占得多一点,你就占得少一点,你跑得快,我的地盘就会小,这是把东西归你或归我的逻辑。这就是“零和博弈”。

③“竞”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同向往前跑,你跑得很快,我因此受到激发,想要跑得更快,我跑得远,你就想跑得更远。比如原本一分钟,我只能跑过三个路口,跟你“竞”过之后,能跑四个了,而你原本只能跑两个路口,现在跑了三个。所以,在“竞”的环境中,虽然看上去有输赢,但这个输赢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激励,在充沛的资源条件下,每个人得到的东西都更多了。

(1)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加点词“零和博弈”意思的理解。

(2)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第①段中“同向”与“相向”一组反义词;第③段中“激发”与“激励”是一组近义词。

B. 语段中加点的“位置”“中间”“充沛”“得到”分别是名词、名词、形容词、形容词。

C. 第①段主要采用了设问
方式,以一个问句开头,引发读者思考,然后领起下文内容。

D. 第③段画线句子中,“想要跑得更快”后面
逗号改为分号更恰当一些。

(3)根据文段的意思,下面各项哪些属于“争”,哪些属于“竞”?联系文段意思,说说你获得的启示。

①班级图书角发起了比比谁读书多的活动。

②新学期,班级里开始了竞选班长活动。

③语文老师发起了古诗词背诵比赛活动。

属于“争”的是 _____;属于“竞”的是 _______。获得的启示:_________。

5. 下列对《西游记》
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西游记》中多次出现了真假之辨,包括真假猴王、真假唐僧、真假公主。

B. 孙猴子在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唐僧为他取名孙悟空。

C. 八戒很丑,却自我感觉良好;常说大话,却胆小怕事;爱耍滑,却常被悟空耍弄;一闹脾气就说回高老庄,却又难舍师傅和师兄弟,这些反差增添了其喜剧色彩。

D. 铁扇公主不借扇给孙悟空的主要原因是孙悟空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

6. 小艾在阅读《西游记》时,用思维导图梳理了主要情节,其中有几个情节不能确定顺序,请你帮他将正确的选项填在横线上。

A.三调芭蕉扇 B. 车迟国斗法 C.大战流沙河 D.大闹天宫

①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二人赶到他洞门前,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八戒笑道:“这厮放赖不羞!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1)选文中的妖精是谁?孙悟空和他大战的具体原因有哪些?

(2)收服此妖也给以后的取经之路埋下了隐患,说说后来他们因此遇到了哪些祸患。

二、阅读(37分)

8. 古诗阅读。

题画兰

〔清〕郑燮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

【注】郑燮,即郑板桥。清代书画家、文学家。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第一句写兰在山顶,既写兰生长的位置高耸,又能体现出其卓而不群的形象特点。

B. 第二句写兰生存的环境,突出的岩石上的缝隙里,即便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兰依旧散发出浓郁的芳香。

C. 第三句中一个“闹”字既写出了浮云的形态,又能赋予浮云新的意蕴,使诗句意境更加深刻。

D. 全诗采用对比的手法,将兰的静与云的闹相对比,突出了兰恬淡幽雅,随遇而安的特点。

(2)通读全诗可知,诗歌采用了借物抒怀的手法,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志趣。

9.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相委而去

(2)吾日三省吾身

(3)温故而知新

(4)非宁静无以致远

(5)一狼洞其中

(6)意暇甚

10. 阅读回答问题。

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①,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选自《晋书•乐广传》)

【注】①角:角弓,弯弓。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广问其故______

②方欲饮______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3)翻译下面句子。

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

(4)这则故事后来演化出一个成语,你觉得
哪一个

A. 疑神疑鬼

B. 杯弓蛇影

C. 草木皆兵

D. 风声鹤唳

11. 现代文阅读。

人生要选好参照系

陈思炳

①人生过得咋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选的参照系。

②有位盲人,性格开朗,知足快乐,有人问他:“你怎么不感到痛苦?”他笑着说:“我痛苦什么?和聋子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比,我能开口说话;和瘫痪的人相比,我还能行走。”他不觉得痛苦,是因为合适地选择了参照系。

③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有提高。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感到不如意?有的收入不菲且有房有车族常牢骚满腹,甚至还有衣食不愁的有闲族也叫唤生活的苦和累,这是何故?这其中的可能原因,就是这些人总是选择那些更好的人作参照系。然而,天外有天,人上有人,这样向上攀比,就总觉得自己不如人,于是没了好心境,甚至陷入无尽痛苦之中。

④“德比于上,物(生活)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物比于下则知足。”这个“比”,就是看如何选参照系。从一定意义上说,选择什么样的人作参照系,是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反映,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会选什么样的参照系。

⑤雷锋有句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工作上选择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参照系,觉得自己干多了,吃亏了;有的以作风散慢的人作为参照系,认为自己够严格自律了,这样就产生了消极懈怠心理;还有的党员干部把一些商人老板作为参照系,认为自己整天加班加点工作,却没别人挣钱多、待遇好,心态便极度失衡……一旦选错了参照系,盲目攀比,既不利于个人成长进步,也不利于净化大局生态。近些年来,那些失足的领导干部大都是因为选错了参照系,一味比奢侈比豪华,从而走上贪赃枉法之路。

⑥如何选好自己的参照系呢?有人对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60余年,既赞叹但又不理解。张富清说:“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好多人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在人民面前显摆啊……”张富清选择了那些曾共同浴血奋战、如今长眠九泉之下的战友来作自己的参照系,因此,他就甘愿默默无闻地为党和人民奉献自己的余热。全国优秀信访干部、江苏泰州市原信访局长张云泉,在选择参照系上坚持三个比较:“理想信念上和革命先烈比,工作标准上和孔繁森比,生活待遇上和困难群众比。”这种比法,值得当下的党员干部引以为鉴。

⑦欲得其上,必求上上。人生在选择参照系上,要不断抬高自己追求的标杆,放开自己的眼界,在曲折坎坷中意志弥坚,在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在见贤思齐中升华境界,才能在不懈奋斗中真正有自己的收获,才能不断引领我们自己到达理想的彼岸。

(选自《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2023年9期)

(1)本文的论点是。

(2)文章第②③段,采用了 _________的方法,鲜明地指出人要生活的快乐关键在于 。

(3)第④和第⑤两段,具体阐述了如何选择参照系,那就是 。

(4)第⑥段主要运用了 _________的论证方法,阐述了 的观点。

12. 现代文阅读。

为了谁

肖红

①军区联勤部演出队要来连队慰问,“望天窝”勤务连官兵跟要过年了一样兴奋。

②连队驻扎在“五岭逶迤”的大山深处,人迹罕见。下午,远远看见一辆大巴车驶来,连长立刻把集合哨吹得中气十足,带领全连夹道欢迎。

③演员们马不停蹄地安装音响、布景,换衣服、准备彩排。嘹亮悦耳的音乐声引来了附近村民和小孩们的围观,给养员韦力和几个新兵便被派来维持秩序。

④在《军中女孩》的旋律里,女兵们穿着军装,飒爽英姿,韦力他们的心脏也跟着跳动加速。接着一位长得极像歌唱家祖海的美丽女兵唱起了《为了谁》,韦力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祖海”有点不好意思了,于是急中生智,邀请韦力上台。

⑤韦力被拉上“舞台”时,红着脸,双腿直抖。他暗骂了自己一句,怂包!把心一横,跟着音乐节奏和她对唱起来。“祖海”大方地配合着韦力,韦力就像触电一样,差点把话筒给抖落了。

⑥一曲终了,韦力放下话筒,竟然两手都是汗。指导员过来,向他竖了竖大拇指说:“今晚演出就你上了。”韦力听了不禁心花怒放。

⑦这时连队司务长心急火燎地走过来,告诉指导员说:“政治处张干事说,天气冷,晚上要给演员们熬一点红糖姜茶。但厨房姜不够,没红糖,要去镇上买。”说着看了看韦力。连队采购当然是给养员的职责,只是韦力现在有点担心不够时间准备晚上的演出。

⑧韦力依依不舍地向舞台那边望了望,还是开着他的专用电动三轮车,向十几公里远的镇上出发了。

⑨这时太阳刚偏西,从峪口露出红红的大圆脸,把远山和韦力辉映得火红。韦力一路走一路回味着刚才与“祖海”对唱时的情形,禁不住地唱道:“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

⑩一个长下坡,韦力放慢车速。这条路他太熟悉了,每天至少要跑一趟。转过一个急弯,他突然发现前面公路边的护坡上躺着一个人,再往前看,一辆自行车摔在水沟里。出事了!韦力慢慢把车靠边停下来,冲到那个躺着的人跟前。一个中年男人在呻吟,殷红的血从红蓝相间的瑶族头巾边渗出来。

⑪韦力抱起中年人。中年人睁开眼望了望韦力,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说了一声:“解放军!”又闭上了眼睛。

⑫事不宜迟,韦力把中年人抱上三轮车,一路狂奔到了镇卫生院。

⑬接诊的是一位年轻女医生,她微微拧着眉头看了韦力一眼说:“你撞的?”

⑭“不是!我开车路过,看到他躺在路边,便把他送来了。”

⑮“哦,这么好心,那要负责到底哟!”

⑯“连队有急事,我要马上赶回。”

⑰“不行!你走了,那他怎么办?你说不是你撞的,谁能证明?”

⑱“把他救醒不就知道了。”

⑲“我们都不知他是谁,也没有联系电话,谁来缴费?有事我们找谁?”

⑳韦力“哦”了一声,他刚才真没想那么多,看来这事耗上了。

㉑韦力看了看尚未苏醒的中年人,无可奈何地在手术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到收费处预交了手术押金。

㉒他又向女医生提出要返回连队。她还是死活不让。韦力拗不过,只好提出他要上街购买连队急需的东西,请人送回连队。女医生满脸狐疑地望着他说:“车要留在这里。”

㉓韦力只好步行到小街上买了生姜和红糖,找到一个快递点,好说歹说请快递小哥跑一趟连队。韦力回到卫生院时,天已黑了下来,中年人的包扎已经结束。女医生告诉他,伤者头部受到撞击,流了一点血,是疼痛让他昏了过去。现给他打了消炎止痛针,已无大碍。伤者已清醒,刚才与家属联系上了,他们正在赶往卫生院的途中。

㉔韦力走进病房,看到中年人正坐在床上吃着盒饭。他见到韦力时,嘴里正含着一口饭,说不出话来。但他很激动,有两滴晶莹的泪水从脸上淌了下来。

㉕韦力看了看他的伤口,紧紧地攥了攥他的手,便离开了病房。

㉖在候诊大厅坐了下来,韦力漫无目的地看着电视。伤者的家人怎么还没有来?韦力虽然心急如焚,但他还是耐着性子等着伤者的家人。他觉得就像站岗一样,这事一定要有个交接。他想,连队的慰问演出应该开始了,是谁与“祖海”对唱呢?这么好的机会失去了,真是太可惜了!

㉗韦力满脑子都在幻想着连队慰问演出的情景。他并没有意识到,今天他已经展示了自己人生舞台上完美的一幕。现在,他正在这里等着谢幕呢!

(选自《羊城晚报》,2023.6.21,有删改)

(1)通读全文,说说韦力是一个怎样的人。

(2)最后一段“今天他已经展示了自己人生舞台上完美
一幕”指的是什么?

(3)根据提示,品析句子。

中年人睁开眼望了望韦力,脸上露出一丝欣慰,说了一声:“解放军!”又闭上了眼睛。

这个句子对人物进行了动作、_______和 _______描写,其作用是 _________。

(4)文章以“为了谁”作题目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写作(50分)

13. 题目: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来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生活中几乎每一件事物都会引发我们的联想和想象,比如雪地里的一串脚印,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想象呢?请以《那串脚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作目的要明确,要有鲜明的主题。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①. bì ②. qiè ③. hè ④. 凌 ⑤. 霄 ⑥. 诞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

庇护:bì hù,包庇,袒护;

羞怯:xiū qiè,害臊而胆怯;

随声附和:suí shēng fù hè,自己没有主见,人家说什么,也跟着说什么;

凌乱:líng luàn,杂乱又不整齐,没有秩序;

云霄:yún xiāo,天际,高空;

怪诞不经:guài dàn bù jīng,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

2. ①. 却话巴山夜雨时 ②. 夜阑卧听风吹雨 ③. 海日生残夜 ④. 应傍战场开 ⑤. 隐隐茅堂 ⑥.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⑦. 择其善者而从之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注意:巴、阑、生、傍、茅、蜡炬。

3. 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漠不关心:形容对人或事物冷淡,一点也不关心。本句意思是心怀大志的人对这些已取得的成绩不会过分在意,会一直探索下去。运用错误;

B.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本句意思是学会了就不怕考试了,考试内容和所学知识相差不大,运用错误;

C.骇人听闻:指事出怪诞,听起来令人害怕。本句指一支校级球队战胜了省级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很吃惊,而不是害怕。运用错误;

D.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本句指真理
追求者们对复杂问题要追究底细,运用正确;

故选D。

4. (1)零和博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

(2)B

(3)①. ② ②. ①③ ③. 示例:多一些“竞”,少一些“争”。“竞”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自我;“争”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零和博弈是指在博弈过程中,参与者的利益完全相反,一方的收益必然导致另一方的损失,总收益为零。结合“如果我站在路口,你站在这个位置,我们面对面同时往中间跑,等会合时,看谁跑的路更多,这叫‘争’”“我占得多一点,你就占得少一点,你跑得快,我的地盘就会小”可概括出答案:指参与博弈的各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损失相加总和永远为“零”。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词性、标点和修辞。

B.“得到”是动词;

故选B。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②属于“争”,①③属于“竞”。

“班级图书角发起了比比谁读书多的活动”可以让人读更多的书,每个人都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所以①属于“竞”;“新学期,班级里开始了竞选班长活动”只能有一个人竞选成功,所以②属于“争”;“语文老师发起了古诗词背诵比赛活动”可以让很多人背更多的古诗,所以③属于“竞”。

根据“在‘竞’的环境中,虽然看上去有输赢,但这个输赢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激励,在充沛的资源条件下,每个人得到的东西都更多了”可知,“竞”能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提升自我;根据“争是相向而跑,中间的地盘是有限的,我占得多一点,你就占得少一点,你跑得快,我的地盘就会小,这是把东西归你或归我的逻辑”可知,“争”会让我们失去一些东西。所以,我们在生活中要多一些“竞”,少一些“争”。

5. B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情节的理解辨析能力。

B.有误,“孙悟空”是菩提老祖给石猴取得名字,不是唐僧。

故选B。

6.①. D ②. C ③. B ④. A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情节记忆。

“官封弼马温”是《西游记》3——4回,“唐僧身世”是《西游记》8——9、12回,在这个两个情节中有“大闹天宫”“困囚五行山”,所以①处填的是D;

“计收猪八戒”是《西游记》18——19回,“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第27回,在这两个情节中间的有“大战黄风怪”“大战流沙河”“四圣试禅心”“偷吃人参果”,所以②处填的是C。

“大战红孩儿”是《西游记》40——42回,“途径女儿国”是《西游记》53——55回,在这两个情节中间的有“黑水河遇险”“车迟国斗法”“竹篮受鱼精”“大闹金兜宫”,所以③处填的是B。

“真假美猴王”是《西游记》56——58回,“误入小雷音”是《西游记》65——66回,在这两个情节中间的有“三调芭蕉扇”“还宝金光寺”“木仙庵三藏谈诗”,所以④填的是A。

7.(1)红孩儿;红孩儿掳走唐僧;悟空以当年曾与其父牛魔王结拜为由,希望能释放唐僧,被红孩儿拒绝;红孩儿举枪就刺,惹得猴王怒起,于是大战一场。

(2)如意真仙不肯借“落胎泉”的泉水给悟空。铁扇公主不肯借芭蕉扇给悟空。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1)根据“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站在那中间一辆小车儿上,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可知,选文中的妖精是红孩儿;唐僧被红孩儿捉走,想吃唐僧肉,悟空想起在花果山时曾与牛魔王结拜兄弟,带着八戒去攀亲,希望能释放师傅,却猝不及防被红孩儿放火,惹怒猴王,于是混战一场。

(2)阅读原著可知,第21回“女儿国唐三藏奇遇”,唐僧和八戒喝了子母河的水,要解阳山聚仙庵的落胎泉泉水解救,悟空问清了那泉水的位置,驾云来到解阳山,向庵主如意真仙讨取泉水。不料如意真仙一听“孙悟空”三个字就火冒三丈。原来他是火云洞红孩儿的叔叔,怪悟空不该收服他的侄子给观音做善财童子,不管孙悟空怎么解释他就是不听,坚决不给泉水。在小说的第五十九至六十一回,写了孙悟空与牛魔王,牛魔王之妻罗刹女的冲突。在火焰山欲求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铁扇公主恼恨孙悟空把她的孩子红孩儿送往灵山做童子,不肯借,于是有了一场争斗,即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最后是借了天兵神力,降服了二怪,扇灭了大火,师徒四人得以继续西去。

二、阅读(37分)

8. 古诗阅读。

(1)D (2)不慕流俗、洁身自好

【导语】这首诗通过描绘高山上的兰花,象征诗人的高洁情操与孤芳自赏。兰花生于悬崖缝隙中,自然而然地散发香气,预示孤高而内在质朴的品格。对比云的来去匆匆,与兰的安然自得,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泊与随遇而安的志趣。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D.全诗采用
是衬托的手法,以浮云的“闹”来衬托兰的不慕虚荣、坚守自我等品质,而不是 “随遇而安”。“随遇而安”指能顺应环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满足。而诗中的兰是身处山顶突岩深缝,不被浮云干扰,保持自身的高洁,这不是一种“随遇而安 的状态,诗文赞美了兰花在艰苦恶劣的环境里,卓尔独立的品行,歌咏了兰花淡泊的心态,借此表白自己坚持操守、淡薄自足、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怀;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主旨。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根据诗句可知,兰花生长在“千山顶上头”的“突岩深缝”之中,生长环境极为恶劣。然而,它却能在这样的地方绽放,“妙香稠”表明其香气浓郁。这象征着诗人即便身处艰难的环境,也能坚守自我,如同兰花一般,不随波逐流,展现出不慕流俗的志趣。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诗中的“浮云闹”可看作是尘世的喧嚣与诱惑,周围虽有浮云热闹纷扰,但兰花却“来不相知去不留”,对这些浮云毫不在意,既不迎合它们的到来,也不因它们的离去而挽留。这体现出诗人不被世俗的繁华与诱惑所左右,洁身自好,坚守自己内心的纯净与高洁。

综上,全诗借兰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不慕流俗、洁身自好的志趣。

9. (1)舍弃(2)每天(3)旧的知识(4)达到远大目标(5)打洞(6)神情,态度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1)句意为:抛下别人离去了。委,舍弃。

(2)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日,每天。

(3)句意为:温习旧的知识从而有新的发现和体会。故,旧的知识。

(4)句意为:不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目标。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5)句意为:一只狼在柴草堆中打洞。洞,打洞。

(6)句意为: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

10. (1) ①. 原因,缘故 ②. 正

(2)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

(3)朋友心情豁然开朗,疑团突然解开,长久而严重的病顿时治好了。 (4)B

【小问1详解】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

①句意为:乐广便派人打听原因。故:原因,缘故。

②句意为:正端起酒杯要喝酒的时候。方:正。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看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很厌恶它,喝了酒后就病了。“见杯中有蛇”是看到的内容,断开,“意甚恶之”是对蛇的反感,断开,“既饮而疾”则是承接前面内容,表示喝完酒变得不舒服。据以上分析断句为:“既饮而疾”则是承接前面内容,表示喝完酒变得不舒服。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语有: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沉疴:久治不愈的病;顿,顿时;愈,病好了。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

由“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句可知是关于酒杯中映出一个类似蛇的影子的故事,可概括出成语:杯弓蛇影。

故选B。

【点睛】参考译文:

曾经有一位乐广很亲近的客人,分别很久不再来,乐广问他什么原因,他回答说:“先前在您那里,承蒙您赐酒,正想喝酒,看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很厌恶它,喝了酒后就病了。”在当时河南官府办公大厅墙上有兽角,上面用油漆画着蛇,乐广料想杯中的蛇就是兽角的影子。他又把酒杯放在先前的地方,对客人说:“酒杯中又有什么东西,见到没有?”回答说:“见到的东西像先前一样。”乐广于是告诉他杯中蛇影的原因,客人一下子疑心消除了,不久重病顿时好了。

11. (1)人生要选好参照系

(2)①. 对比论证 ②. 选择合适的参照系

(3)德比于上,物比于下

(4)①.举例论证 ②. 理想信念上和革命先烈比,工作标准上和孔繁森比,生活待遇上和困难群众比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论点。

文章标题即点明论点,开篇第①句“人生过得咋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选的参照系”直接提出论点,后文通过盲人以合适的人作参照系感到快乐、许多人因选错参照系而痛苦、雷锋和张富清等选对参照系的例子等,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人生要选好参照系”这一论点。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结合第②段“我痛苦什么?和聋子比,我能听见声音;和哑巴比,我能开口说话;和瘫痪的人相比,我还能行走”写盲人选择聋子、哑巴、瘫痪的人作参照系而快乐,结合第③段“但为什么还有许多人感到不如意?有的收入不菲且有房有车族常牢骚满腹,甚至还有衣食不愁的有闲族也叫唤生活的苦和累,这是何故?这其中的可能原因,就是这些人总是选择那些更好的人作参照系”写一些人选择更好的人作参照系而感到不如意,通过对比,突出了选择不同参照系带来的不同结果,从而说明人要生活快乐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参照系。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⑤段雷锋的名言“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以及一些选错参照系的反面例子“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工作上选择不如自己的人作为参照系,觉得自己干多了,吃亏了;有的以作风散慢的人作为参照系,认为自己够严格自律了,这样就产生了消极懈怠心理;还有的党员干部把一些商人老板作为参照系,认为自己整天加班加点工作,却没别人挣钱多、待遇好,心态便极度失衡”具体阐述了应该在工作上高标准要求自己,向积极的人看齐,在生活上知足常乐,向水平低的人看齐。即第④段内容“德比于上,物(生活)比于下”。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

结合第⑥段“我一想起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友,有好多人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立功证件去显摆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劳在人民面前显摆啊”“全国优秀信访干部、江苏泰州市原信访局长张云泉,在选择参照系上坚持三个比较:‘理想信念上和革命先烈比,工作标准上和孔繁森比,生活待遇上和困难群众比’”可知这是举例论证,列举老英雄张富清以战友为参照系、全国优秀信访干部张云泉的三个比较,具体说明了应该如何选好自己的参照系。

结合“这种比法,值得当下的党员干部引以为鉴”可知本段的观点就是原信访局长张云泉在选择参照系上坚持三个比较,即理想信念上和革命先烈比,工作标准上和孔繁森比,生活待遇上和困难群众比。

12. (1)韦力是一个热情积极、勇敢有担当的人。从他被邀请上台对唱时,虽然紧张但能勇敢参与,还因此而心花怒放,可看出他热情积极;在遇到受伤的中年人后,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将其送往医院,面对女医生的误解和阻拦,仍坚持负责到底,体现了他的勇敢和担当。

(2)指的是韦力在路上救助受伤的中年人,并且在面对女医生的误解和诸多困难时,始终不放弃,积极解决问题,承担起救助伤者的责任这一系列行为。这一行为展现了韦力善良、负责的高尚品质,是他人生中非常有意义的一幕,就像在一个特殊的“人生舞台”上展现出完美的一面。

(3) ①. 语言 ②. 神态 ③. 作用:通过“睁开眼望了望”“露出一丝欣慰”的神态描写和“解放军”的语言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中年人在受伤后看到解放军时的安心,体现了群众对解放军的信任,也从侧面衬托出解放军在群众心中的形象。

(4)①点明主旨。文章通过韦力救助受伤中年人的故事,体现了军人一心为人民的高尚品质,“为了谁”这个题目直接引发读者对军人奉献对象的思考,深化了文章主旨。②贯穿全文。“为了谁”这一主题在文中通过韦力的行为多次体现,如韦力为了连队演出而参与对唱,又为了救助伤者而奔波,始终围绕“为了谁”的思考展开情节,使文章结构紧凑。③设置悬念。题目引发读者的好奇心,让读者想要知道文中人物的行为是为了谁,吸引读者阅读文章,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从第④段“韦力目不转睛地盯着台上”和第⑤段“韦力被拉上‘舞台’时,红着脸,双腿直抖。他暗骂了自己一句,怂包!把心一横,跟着音乐节奏和她对唱起来”可知,韦力对演出充满期待,在被邀请上台后,尽管紧张但仍能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参与到对唱中,并且从第⑥段“一曲终了,韦力放下话筒,竟然两手都是汗……韦力听了不禁心花怒放”可看出他对这次经历感到非常开心,这些都体现了他热情积极的性格特点。

从第⑩段“转过一个急弯,他突然发现前面公路边的护坡上躺着一个人……韦力慢慢把车靠边停下来,冲到那个躺着的人跟前”以及第⑫段“事不宜迟,韦力把中年人抱上三轮车,一路狂奔到了镇卫生院”可知,在遇到受伤的中年人后,韦力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地伸出援手,将其送往医院,这体现了他的勇敢。从第⑬段至第㉑段韦力面对女医生的误解和阻拦,他没有选择离开,而是在手术单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并预交了手术押金,第㉒段至第㉕段中他又想办法购买连队急需的物品,还在伤者未脱离危险和家属未到的情况下耐心等待,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他的担当。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第⑩段中的“转过一个急弯,他突然发现前面公路边的护坡上躺着一个人……韦力慢慢把车靠边停下来,冲到那个躺着的人跟前” 可知,韦力在发现受伤的中年人后,第一时间选择停车救助,展现出他的善良与勇敢。从第⑬段“接诊的是一位年轻女医生,她微微拧着眉头看了韦力一眼说:‘你撞的?’”到第㉑段 “韦力看了看尚未苏醒的中年人,无可奈何地在手术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到收费处预交了手术押金”可知,面对女医生的误解,韦力没有一走了之,而是选择承担责任,积极解决问题。再结合第㉒段“他又向女医生提出要返回连队。她还是死活不让。韦力拗不过,只好提出他要上街购买连队急需的东西,请人送回连队”以及第㉖段“在候诊大厅坐了下来,韦力漫无目的地看着电视。伤者的家人怎么还没有来?韦力虽然心急如焚,但他还是耐着性子等着伤者的家人”可知,即便面临诸多困难,如担心耽误连队事务,韦力依旧没有放弃对伤者负责到底,坚持等待家属到来完成交接,这一系列行为充分展示了他善良、负责的高尚品质,构成了他人生舞台上完美的一幕。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从描写手法来看,“睁开眼望了望”属于动作描写,展现了中年人受伤后的微弱举动;“脸上露出一丝欣慰”是典型的神态描写,细腻地刻画了他当时的神情;“解放军!”则是简洁有力的语言描写。这些描写综合起来,生动地表现出中年人在受伤处于困境时,看到身着军装的韦力——解放军战士出现,内心瞬间产生的安心感。这种安心源自群众对解放军长期以来的信任,他们相信解放军会在人民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从侧面衬托出解放军在群众心中一直是可靠、值得信赖的形象,他们代表着正义与帮助,只要解放军出现,群众就仿佛有了依靠。这寥寥数语,以小见大,深化了文章所表达的军民鱼水情的主题。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题目作用。

点明主旨:根据第⑩段中的“转过一个急弯,他突然发现前面公路边的护坡上躺着一个人……韦力慢慢把车靠边停下来,冲到那个躺着的人跟前”,第⑫段中的“事不宜迟,韦力把中年人抱上三轮车,一路狂奔到了镇卫生院”,第㉑段中的“韦力看了看尚未苏醒的中年人,无可奈何地在手术单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并到收费处预交了手术押金”,第㉖段中的“韦力虽然心急如焚,但他还是耐着性子等着伤者的家人”可知,文章通过详细描述韦力救助受伤中年人的全过程,展现出军人韦力不顾个人得失,一心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高尚品质。“为了谁”这一题目直接引发读者对军人奉献对象的思考,深刻地揭示并深化了文章主旨,即展现军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贯穿全文:根据第④段中的“接着一位长得极像歌唱家祖海的美丽女兵唱起了《为了谁》”,第⑤段中的“韦力被拉上‘舞台’……跟着音乐节奏和她对唱起来”,以及后续韦力为连队买物资、救助受伤群众等情节可知,“为了谁”这一主题在文中通过韦力的行为多次体现。从最初参与演出对唱《为了谁》,到为连队事务奔波,再到救助伤者,情节始终围绕“为了谁”的思考展开,使文章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设置悬念:根据文章开篇①-③段仅提及军区联勤部演出队要来连队慰问,并未对“为了谁”作出解释可知,“为了谁”这个题目简洁却充满悬念,在文章开头就引发读者强烈的好奇心,使读者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文中人物的行为究竟是为了谁,极大地吸引读者阅读文章,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使读者带着疑问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探寻答案。

三、写作(50分)

13. 题目: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来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生活中几乎每一件事物都会引发我们的联想和想象,比如雪地里的一串脚印,会引发你怎样的联想或想象呢?请以《那串脚印》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写作目的要明确,要有鲜明的主题。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学校、班级、姓名。③不少于600字。

【答案】略

来源:绿水青山我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