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不要慌,病程时间短;备药要适当,买太多损人不利己!

360影视 2025-01-15 19:25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场流感让药店门前排起了长队,连常年闲置的感冒冲剂都被一扫而空。有人说,甲流就是“换个马甲的流感”,也有人担心“甲流是不是比普通流感更凶险”。

更有甚者,囤药囤出了焦虑,家里药箱堪比小诊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说到底,甲流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今天咱就掰扯掰扯这个事儿——甲流背后的真相和那些你该知道的健康常识。

听我慢慢说。

甲流是啥?别被名字吓住了

说起甲流,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不是大病?甲流的“全名”是甲型流感,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听起来挺吓人,但说白了,它就是流感,只不过属于流感病毒家族里的“甲型”。

甲型流感病毒的“特点”之一,就是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每年冬春季节,甲流就像“老熟人”,一到气候变冷的时候,它就按时“上岗”,给大家添点麻烦。

咱中国人对甲流最深的印象,恐怕还是2009年的“猪流感”。那年甲流“出道”,弄得全球人心惶惶。

现在咱对它也算“熟门熟路”了,知道它的脾气秉性,也更有经验应对。

甲流和普通感冒比,到底哪个更厉害?简单来说,甲流确实比普通感冒“凶”一丢丢,但远没传说中那么可怕。

普通感冒一般是鼻塞、流鼻涕、嗓子疼,顶多发点低烧;而甲流的症状更“猛”,往往发高烧到38℃甚至39℃以上,伴随浑身酸痛、乏力、咳嗽等症状。

说白了,甲流更像是“升级版”的感冒,症状重一些,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属于“自限性疾病”,也就是靠身体自身免疫系统就能扛过去。

不少人一听“高烧”,就慌了:“发烧这么重,会不会烧坏脑子?”大可不必。

甲流的特点之一就是“来得猛、去得快”。一般情况下,甲流的病程在5到7天左右,少数人可能稍微拖长到10天。

头一天烧得厉害,第二三天症状最重,但到了第四五天,大多数人就“退烧”了,身体明显恢复。

身体恢复的快慢,和个人体质有很大关系。免疫力好的年轻人,可能3天就“满血复活”;而老人、孩子或者免疫力较弱的人,恢复时间可能稍长一些。

在大多数情况下,甲流对健康的威胁是有限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甲流虽然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轻症”,但某些高危人群(比如老人、孕妇、孩子)确实需要格外警惕。这些人群可能因为自身免疫力较弱,出现并发症,比如肺炎、中耳炎、甚至心肌炎。

如果家里有老人小孩,发现甲流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别拖延。

备药勿过量:囤药不是“安全感”,而是浪费

最近,有个有意思的现象——甲流一来,全民抢药。尤其是奥司他韦,几乎成了“硬通货”,家家户户都想囤几盒。

但问题来了,奥司他韦真的有必要人手几盒吗?答案是:没必要。

奥司他韦是甲流的“对口药”,但它并不是万能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奥司他韦的作用是“缩短病程”,并不能完全阻止甲流的发展。

换句话说,它只是让你少烧几天、少难受几天,但并不能保证你不被感染。

奥司他韦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吃。只有在发病48小时内服用,效果才最明显;超过这个时间,吃不吃意义都不大。

轻症的甲流患者,完全可以不用药,只要多喝水、多休息,身体自己就能恢复。

囤药过多会导致药品浪费。药品有保质期,放在家里不一定用得上,最后可能还得扔掉。

囤药会导致市场短缺,真正需要用药的人反而买不到,这就有点“损人不利己”了。

如何防甲流:平时积攒“健康资本”才是真本事

甲流来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如何预防。

防甲流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全看你平时的生活习惯是否到位。

接种流感疫苗:这是预防流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感染风险。

尤其是老人、孩子、孕妇和慢性病患者,属于高危人群,更应该优先接种。

勤洗手、戴口罩:甲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勤洗手、戴口罩是最简单有效的防护手段。

尤其在冬春季节,去人多的地方尽量戴口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洗手。

增强免疫力:平时多锻炼、多吃蔬菜水果,少熬夜、少吃垃圾食品,保持身体免疫系统的“战斗力”,才能在病毒面前更有底气。

避免过度焦虑:焦虑伤身,还会削弱免疫力。甲流并不可怕,只要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完全可以“有惊无险”地渡过。

甲流来了,很多人心里打鼓:到底该怎么办?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

不要恐慌,甲流虽然症状重,但大多数人都能自愈;不要盲目囤药,合理用药才是健康的关键。

咱再强调一遍,甲流不是大病,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平时注意预防,生病时及时就医,听从医生建议,少听“偏方”和“传言”,身体自然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1-2022)》

2. 《世界卫生组织流感防控指南》

3. 《甲型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来源:内科谢医师讲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