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家5口先后患癌是不幸的,但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我们又是幸运的……”1月15日,作为家族中第5个确诊甲状腺癌的常大叔,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肿瘤科顺利出院。
“一家5口先后患癌是不幸的,但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我们又是幸运的……”1月15日,作为家族中第5个确诊甲状腺癌的常大叔,从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甲状腺肿瘤科顺利出院。
家族5人先后确诊甲状腺癌
今年31岁的小申,在6年前体检时查出甲状腺结节,但他自觉无不适症状,就未引起注意。几年来,小申并未按照医生建议,进行连续规律的随访。
去年11月,小申在体检时发现结节在不断长大,最后经穿刺活检确诊为“甲状腺髓样癌”。12月初,甲状腺肿瘤科主任蔡明带领团队顺利为其实施“双侧甲状腺全切加双侧颈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考虑到甲状腺髓样癌具有遗传性特点,建议你的家人也做一下相关检查。”在小申住院期间,蔡明主任在查房时说的一句话为他敲响了警钟。
出院后,小申立马让家人去做了甲状腺癌的相关筛查。结果他的母亲、妹妹、舅舅及表妹全部“中招”,高度疑是甲状腺癌。
面对这一结果,小申一家都深感震惊与不安。然而,幸运的是,由于发现及时,小申的母亲、妹妹和舅舅在顺利完成甲状腺切除术后,预后良好,病理结果也确诊了。目前,小申的表妹也做完相关术前检查,正准备进行后续手术治疗。
癌症本身不传染
但有可能会遗传
为何家族5人会同时患癌?蔡明主任分析,这主要归因于甲状腺髓样癌的遗传性。“小申、小申的母亲以及舅舅的病理类型为甲状腺髓样癌,小申妹妹和表妹的病理分型为乳头状癌。而甲状腺髓样癌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若有人患病,其他成员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根据甲状腺癌起源的组织细胞类型,病理学上主要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未分化癌四种。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大约占据了甲状腺癌的9成。由于甲状腺癌呈现“两低一好”(大多恶性程度较低、死亡率低、预后较好),且容易早期发现,因此也被常被称为“懒癌”。
“但‘懒癌’并不全都是温柔,也有凶险的一面。”蔡明主任强调,首先,甲状腺癌它依旧是“癌”,是癌就属于重大疾病,对生命健康具有重大威胁。其次,甲状腺癌中只是乳头状癌进展速度相对较慢,但也并不等于不进展。而其余三个癌种,病情发展并不缓慢,如果置之不理,一旦到中晚期,进展会非常迅速。
“甲状腺髓样癌的遗传性显著,与 RET 基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蔡明主任介绍,甲状腺髓样癌占所有甲状腺恶性肿瘤的 5%-10%,分为散发型和遗传型两类。RET 基因是一种原癌基因,在甲状腺髓样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当 RET 基因发生突变时,会导致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失去正常调控,从而增加患甲状腺髓样癌的风险。
“该基因突变可通过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传播给下一代,若父母患有甲状腺髓样癌时,子女也有可能遗传到这种突变,增加患该疾病的风险。”蔡明主任建议,对于有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RET基因检测,以实现早期筛查和预防。
“我们了解到,小申还有一个表妹,她1岁小孩经基因检测也确定为RET基因突变,意味着罹患甲状腺髓样癌的几率大大增加。”蔡明主任表示,这也更加佐证了小申母亲家族具有明显的甲状腺髓样癌遗传性,需要密切随访,定期检测,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蔡明主任分析,而小申妹妹和表妹的病理分型之所以为“乳头状癌”,这可能与甲状腺髓样癌家族史会增加患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风险有关。“对于这类甲状腺癌,风险评估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甲状腺癌发病率16年增长20倍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显示,从2000年到2016年,我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在16年中增长了20倍,已成为我国发病率第7位的常见癌种。此外,根据2022年全国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已在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排名第三,成为城市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
如何做到甲状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自检+彩超是首选手段。”蔡明主任介绍,首先,脖子后仰抬高,对着镜子看看甲状腺是否肿大,两侧是否对称。其次,做吞咽动作的同时,从上往下,再从下往上摸一摸脖子,看看能不能摸到凸出的小包、小块。如果摸到有包块,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彩超检查。彩超检查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的实质性、低回声、显著低回声、微分叶或边缘不清、微钙化和结节纵径等指标进行TI-RADS分类,进一步对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进行评估。
如何预防甲状腺癌?“虽然目前甲状腺癌发病率增高的部分原因尚不明确,但根据现有的资料来看,甲状腺结节的发病与过度富碘、缺碘、高氟、甲状腺激素需要量增加、辐射、年龄、性别、精神状态、工作性质、情绪变化等因素相关。”蔡明主任表示,避免过量辐射照射,合理搭配饮食,坚持运动锻炼,及时调整情绪,避免酗酒等都可以有效预防甲状腺疾病。此外,肿瘤筛查也是早期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的重要途径,尤其是有肿瘤家族史、有长期致癌因素接触史、长期不良生活习惯、长期营养不良等高危人群,特别是年龄超过45岁的人,尤其要重视肿瘤筛查,定期体检。
转自:华龙网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