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期|拥抱“一带一路”合作机遇 优化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360影视 2025-01-17 10:49 2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后,来华留学事业从1950年萌芽至今经历了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联系不断加强,国家系统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合

自新中国成立后,来华留学事业从1950年萌芽至今经历了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联系不断加强,国家系统制定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合力打造“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国际学生的规模和质量深刻影响着中国教育国际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提升。在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显现出各种短板,面临各种考验。本文基于对西部高校的研究,分析国际学生留学选择的影响因素,剖析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现状,提出优化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路径选择。

国际学生来华选择影响因素

留学选择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美国比较教育学家阿尔特巴赫(Philip G. Altbach)的推拉理论将影响国际学生流动的因素分为“推力”和“拉力”两大类。影响国际学生外流的驱动因素被称为“推力”,而吸引国际学生向内流动的影响因素被称为“拉力”。从接收一方来说,文化、政治、社会等因素都是影响国际学生选择的重要方面。国际学生出国留学选择中国而不是英国、美国,选择甘肃省而不是其他省份,都是国际学生受各方面影响选择和取舍的结果。

文化因素。多元的文化背景导致国际学生来华面临文化适应的问题,由此进一步影响国际学生的生活适应及学业发展等。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学生来华后,身处陌生的文化环境,可能产生文化不适应感,如果不能顺利度过适应期,将可能产生心理方面的适应问题。国际学生来华留学与中国的接触不可能仅仅局限于高校内,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人际交流往来必然将他们带入中国社会。中外文化交流自古有之,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在实现了物品交流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文化在这些地区的传播。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和因材施教等教育观念在亚洲地区被广泛接受和应用,这种文化底色的共通大大缩小了国际学生来华学习的不适应性。

此外,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以及少数民族聚居的多民族省份有着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各民族保留着自身独特的语言、宗教、文化和传统习俗,宗教氛围浓厚,在饮食、服饰、双方偏好的交往方式等方面也都存在一致性,有相同宗教信仰的国际学生赴西部留学易产生较高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政治因素。中国自古推崇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新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方针,新时代更是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一道共绘发展蓝图的重要理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国家在政策设计、经济投入等方面更是加大力度,设立一系列专项奖学金,资助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学生来华学习。同时,为吸纳优秀国际学生,从各方面加大对国际学生的支持力度,吸引国际人才。

社会因素。良好的治安等社会因素也是国际学生选择留学目的国过程中考量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治监督等各方面工作,人民群众安全感大幅增强。据公安部数据统计,2023年中国查处治安案件数与2022年基本持平,刑事案件立案数比2022年下降4.8%,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也让中国逐渐成为重要的留学目的国之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腾飞,并迅速成为世界重要经济体之一,国际经济合作与交流更加频繁。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同时在人工智能、5G技术、新能源等领域也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许多国际学生敏锐察觉到中国经济发展的广阔前景,以及在中国学习、工作蕴藏的潜在机会,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科技进步,都为外国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研究对象,也让他们看到了在相关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这些都成为吸引国际学生来华的重要影响因素。

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国内各大院校国际学生接受教育层次构成各有差异。来华攻读学位的学历生虽有增加,但整体上来华留学仍以短期语言进修、非学历教育为主。各大院校情况也不尽相同。例如,兰州大学学历教育来华留学生近年来比例稳步提高且略高于全国整体水平。据统计,2000年至今,共有来自96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来华留学生在兰州大学学习,其中短期团组、语言进修生、交换生等接受短期非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占总人数的44.6%;接受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占总人数的55.4%。当前,兰州大学在校国际学生中,短期团组、语言进修生、交换生人数占国际学生在校总人数的28%,接受学历教育的国际学生占总人数的72%,在学历生中,研究生层次的国际学生占在校总人数的50.7%。

学科结构分布不均衡。国际学生的专业选择通常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倾向于选择就读工科、经济和管理等学科。当前,来华留学生的专业选择重心偏向以汉语言和艺术类为主的文科专业,选择汉语言与汉语国际教育的比例远超其他专业。兰州大学在校学生数据中,汉语言专业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占所有专业留学生总数的49.8%,而其他专业的占比均在10%以下。2023年秋季学期,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分布来看,研究生阶段国际学生的学习专业近年来有所拓宽,但仍以汉语言、太极文化、草学、微生物学等学校优势专业为主,工科、经济和管理等学科的留学生占比很少。

管理工作中的法律法规问题。教育部2018年出台《来华留学生高等教育质量规范(试行)》为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标准,要求国际学生在华就读期间不仅要遵守中国法律,还要按照所在高校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法律制度、生活习惯、行为准则等方面差异巨大,各国学生在中国遵法、守法、用法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国际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学习中国法律制度的主动性,接受法治教育的渠道单一,对中国法律的了解主要来自学校或学院举办的法律讲座、法治宣讲活动,而在宣讲中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可能也存在偏差。国际学生在文化差异、理解偏误等情况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或社会行为问题。另一方面,来华留学生教育在新时期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国际学生规模迅速增长,然而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无法与国际学生教育实际需求相适应,存在流程有待优化、制度有待健全、执行有待规范等现实困境,影响制约国际学生教育培养的健康发展。

优化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的可行路径

2016年,教育部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互鉴先进教育经验,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推动各国教育提速发展。推动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需要持续发力,培养问题意识,寻找可行路径,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整体与部分相衔接,坚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稳步扩大规模,创新培养模式。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机遇,高校可依据自身优势,开拓吸引国际学生的新增长点。通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留学生,创新来华留学生培养新模式。高校要主动走出去,以产业合作作为着力点和发力点,将创建境外办学或其他形式的教育机构作为重点项目予以支持。例如,兰州大学依托区位优势和地方特色,创新思路和培养模式,2023年与哈萨克斯坦阿里·法拉比哈萨克国立大学签署了首个联合培养本土中文师资协议,每年通过联合培养汉语言专业“2+2”本科生的模式,为哈萨克斯坦定向培养本土中文教师。同时,依托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等平台开创联合培养新模式,继续紧抓共建“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在孔子学院建设、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发力、汇聚成果,携手推动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当前,中国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接轨国际,作为开放高地,特殊经济区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应对接国际高标准教育规则,稳步推进教育领域积极有序开放。

二是挖掘学科优势,提高培养质量。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高校在亚洲乃至世界各国的影响力显著提升,来华留学呈现各种新兴态势,我国现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与世界最大留学生生源国。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来华留学规模从1978年的1000多人增加到2018年的近50万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来华留学生人数共计26.06万人,占总人数的52.95%。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如此规模的国际学生,提升其培养质量对于推动教育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加强与政府、企业、社会联动,充分利用学科优势。例如,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兰州大学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合作主体作用,依托大气科学、生态学、草学等一流学科优势,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求,开拓涉及共建“一带一路”激光雷达观测网、中巴经济走廊地质灾害数据库、东非旱地农业技术推广等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研项目,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际科技人才。

三是完善法治环节,提升管理成效。优化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的可行路径之一是完善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制度设计以及加强法治教育环节,使国际学生“知法于心、守法于行”,让国际学生尽快适应中国的法律体系、行为规范,为国际学生提供遵法、学法、守法、用法方面的指导和培训。大部分国内高校采取在学期伊始面向国际学生集中进行法律制度宣讲,该模式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法律教育的实效性和接受度。高校可从日常宣讲教育、课程教育、管理教育等方面,全面提升管理成效。通过加强警校深度融合,形成国际学生教育管理的合力,使法治教育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利用校内法治资源,协同法学相关学科开展适应国情省情校情的法治选修课程,使内容更具针对性与专业性;通过完善教育管理制度、新生入学教育等重要环节,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加强法律意识教育,全方位保障国际学生在华学习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留学教育,将我国建成全球主要留学中心和世界杰出青年向往的留学目的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成就有目共睹,坚持以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为支点是我国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格局。高校应紧抓共建“一带一路”这一合作机遇,以更大的格局和视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对外交流资源,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完善教育管理水平,以己之力做好做优“留学中国”品牌,全面提升来华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知华友华国际人才。(作者曾玉娟系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留学生管理办公室一级主管,谢佳淇系兰州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曾丽娟系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本文为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2024年度资助课题“国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曾玉娟 谢佳淇 曾丽娟

来源:神州学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