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话题|中考填志愿像“开盲盒”?省人大代表这样建议

360影视 2025-01-17 16:02 2

摘要:“实行平行志愿是广东省中考录取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录取效率、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带来了《关于在广东省全面推开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改革的建议》。

南都讯 近年来,广州中考志愿填报及录取机制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反映了育人高期待问题。

“实行平行志愿是广东省中考录取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录取效率、推动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年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姚训琪带来了《关于在广东省全面推开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改革的建议》。

他建议,广东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中考考后平行志愿填报制度,允许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合理填报多个学校志愿。

背景

考前填报志愿的不确定性 催生中考招生乱象

回顾初三这一年来的艰辛,有家长不理解:考试升学,怎么就搞得这么复杂了呢?这复杂,既有中考政策自身多重批次填报志愿的重重考量,又有密考、“提前签约”等潜规则加剧的混乱,更隐藏着学校不透露成绩和排名、志愿填报指导服务缺失带来的不安,还有各种微信群、自媒体烘托的焦灼。

很多家长们都有同感:“中考填志愿和录取就像开盲盒。”

中考志愿填报成了“一场人生的豪赌”,考验学生的同时更是“烤”家长。在各种数据都被“屏蔽”时,有家长义务开发小程序统计同年级志愿意见,发起一场“自救互助”。

去年8月,南方都市报聚焦中考志愿填报这一问题,连发三篇专题报道《中考填志愿成“人生豪赌” 拿不到日常成绩 家长设计小程序“自救”》《中考填志愿 “学校指望不上” 家长花钱买到服务了吗?》《不想中考志愿“开盲盒”,可以期待哪些改变?》,引起广泛谈论。

有专家就表示,中考填报志愿,学生通过填报志愿选择合适的高中学校,这不仅影响其高中阶段的学习环境,还可能影响到未来的升学和职业道路。也正是由于考前填报志愿的不确定性,催生了中考前如火如荼的“提前签约”“包捞”等系列扰乱招生秩序的乱象。

分析

平行志愿具有降低考生风险等多种优势

“当前,广东省中考招生志愿填报机制存在地区差异,如广州等地采用中考前填报、志愿优先的梯度志愿录取方式,深圳等地中考采取平行志愿,遵循的是分数优先,根据志愿顺序录取。这些机制各有特点,在历史上都对保障教育公平、选拔优秀人才发挥了一定作用。”姚训琪说道。

在他看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地区间不同的中考录取机制既无法保证录取的公平性,也进一步加大地区间教育质量的不均衡,特别是采取“中考前填报志愿且志愿优先”录取原则的地市,考生家长普遍反映中考志愿填报和录取过程存在不确定性,滑档人数较多,损害了考生利益。

他告诉南都记者:“平行志愿作为一种先进的志愿填报方式,已在高考实施多年,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市的中考成功实施,其优势在于提高录取效率、降低考生风险、促进高中学校多样化特色发展。”

建议

加强全省志愿填报指导与服务 提高考生的志愿填报能力

面对中考填报志愿这一难题,各方又该如何破局呢?

对此,姚训琪建议,广东省全面推开中考平行志愿填报改革,推动广东省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在全省范围内推行考后平行志愿填报制度,充分体现学生自主选择权建议广东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中考考后平行志愿填报制度,允许考生根据自身情况和意愿,合理填报多个学校志愿。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确保高分考生有更多选择机会,同时降低低分高报或高分低报的风险,减轻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

加强全省志愿填报指导与服务,提高考生的志愿填报能力实施平行志愿后,应加强对全省考生和家长的志愿填报指导,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建议各学校和教育部门通过举办线上线下的讲座、开设咨询热线、发布官方指南等方式,帮助考生和家长了解平行志愿的填报规则、录取流程以及各学校的招生情况,提高他们的志愿填报能力和准确性。

完善信息公开与监督机制,维护全省良好的教育生态建议进一步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及时、准确地公布相关信息,确保中考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的公开、公正、透明。同时,加强对自媒体和教育机构的监管,防止虚假信息的传播,缓解考生及家长的焦虑情绪,维护全省良好的教育生态。

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是国家对普通高中发展的明确定位与要求。建议广东省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加强对不同生源层次高中的分类评价和增值评价,避免“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现象。鼓励每所高中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愿景和生源特点,开设特色课程,培养多样化人才。同时,以入口与出口相结合,重视过程增值,全面评价高中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评价的公平性和对高中办学的指导力度。

采写:南都记者 梁艳燕 孙小鹏

来源:南方都市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