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痤疮难治性潮红怎么办?这个新手段值得关注!

360影视 2025-01-17 21:10 2

摘要: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可表现为持续性红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等表型。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玫瑰痤疮的基础和临床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国内医患对玫瑰痤疮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越来越重视该疾病。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加巴喷丁可显著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潮红 |听专家答疑,柳暗又花明

撰文 | 范智华

玫瑰痤疮是一种主要累及面部血管及毛囊皮脂腺单位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疾病,可表现为持续性红斑、丘疹脓疱和毛细血管扩张等表型。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玫瑰痤疮的基础和临床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国内医患对玫瑰痤疮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越来越重视该疾病。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李吉/汪犇教授团队在皮肤科顶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JAAD)上发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Gabapentin improves the flushing of rosacea, but not other rosacea symptoms or quality of life: Results from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ilot study》,探究了加巴喷丁对玫瑰痤疮的治疗疗效

借此机会,医学界皮肤频道特邀通讯作者汪犇教授,对该研究进行解读,并分享玫瑰痤疮前沿诊治[1]。

图1. 文献截图

神经调控——治疗玫瑰痤疮的新手段?

据悉,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李吉/汪犇教授团队一直深耕于玫瑰痤疮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并首次进行了抗焦虑药帕罗西汀治疗玫瑰痤疮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帕罗西汀可显著改善中重度玫瑰痤疮的难治性红斑[2]。对于此项研究,医学界也进行了报道,详情可见:玫瑰痤疮的潮红和红斑治疗犯难?这个新疗法来啦!

加巴喷丁是一种皮肤科常用的药物,传统上用于治疗神经性疼痛等相关的皮肤病。目前认为,加巴喷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释放和抑制兴奋性神经传递来减轻神经性疼痛。在玫瑰痤疮的诊治中,有部分临床医生会根据经验开具该药物进行治疗,但缺乏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那么,同样具有神经调控作用的加巴喷丁,有没有可能通过这种途径来减轻一些玫瑰痤疮患者灼热感或刺痛感等神经相关症状呢?

基于此背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科李吉/汪犇教授团队进行了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共招募了123例患者,最终确定了87名难治性红斑患者参与研究。

持续治疗12周,潮红显著改善

研究将参与者随机分配至三组:口服安慰剂组、低剂量加巴喷丁组(每日600 mg)和高剂量加巴喷丁组(每日900 mg),对受试者持续治疗12周。

研究通过临床医生的红斑评估、敏感症状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估工具(如玫瑰痤疮生活质量指数)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在基线、4周、8周及12周进行四次随访。

结果显示,在第12周时,各组之间的红斑评估成功率未见显著差异(19.0% vs 21.7% vs 31.0%,P= 0.578)。

值得注意的是,高剂量加巴喷丁组的总体潮红评分和面部潮红时的红区评分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6)。

不良反应:头晕和嗜睡

既然是神经调控的药物,是否会具有一些神经方面的不良反应呢?

结果显示,研究期间,头晕和嗜睡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其中高剂量组有4例患者因这些副作用停止治疗。

总的来说,该研究发现,加巴喷丁在改善玫瑰痤疮患者的潮红症状方面表现出积极效果,但对其他症状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并不显著。未来应在更大人群中进行验证,以确定加巴喷丁在此类患者中的治疗潜力。

对话专家

Q1

加巴喷丁只能缓解潮红灼热,不能改善其他症状,对此您有什么见解?

汪犇教授

在平时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到了这个临床现象。加巴喷丁对于持续性红斑的改善效果确实有限,主要还是改善神经主导的潮红、灼热等症状。加巴喷丁主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GABA通路和外周神经的钙离子通道等方面来改善神经兴奋度,对于部分患者的潮红有一定的效果。临床上,我们会根据患者的红斑、潮红和灼热等症状,综合评估使用药物的方法。如果持续性红斑较重,我会同时联合使用小剂量的卡维地洛来改善血管功能,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Q2

目前临床中对于玫瑰痤疮的不同症状分别有哪些治疗手段?能否分享一下您的治疗经验?

汪犇教授

玫瑰痤疮的临床分型和症状分类是比较复杂的,可以表现为炎症主导的丘疹、脓疱,可出现增生肥大改变,也可表现为持续性红斑,伴潮红,部分患者还可出现顽固的灼热、刺痛等感觉异常。

针对不同的症状,治疗的方法也是多样的。以炎症主导的玫瑰痤疮,我们会选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例如小剂量多西环素等)、羟氯喹等药物,严重的可使用系统口服异维A酸,水杨酸治疗、光动力治疗也适用于较为严重的炎症型玫瑰痤疮;伊维菌素软膏对于丘疹脓疱也有较好的效果。而对于以神经主导的玫瑰痤疮,治疗手段相对有限,可选用精神神经调控药物例如加巴喷丁、帕罗西汀等,可尝试肉毒毒素微滴注射,也可尝试LED光治疗,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易复发,因此我们还在探索更多靶向神经的物理治疗方法。

Q3

您认为玫瑰痤疮目前的诊治还有什么困难,该如何解决?您及团队后续还会有哪些研究计划可以和我们分享?

汪犇教授

神经精神因素在玫瑰痤疮的发病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的主要临床难题还是神经调控的治疗方法,顽固性的潮红、红斑仍然存在治疗的局限性。

玫瑰痤疮虽然只是一个面部皮肤病,不直接危及生命,但顽固的潮红、灼热可能让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全身不良的精神及心理因素作为应激源激活神经内分泌系统,又可能加重玫瑰痤疮,二者的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除药物治疗外,我们团队将继续开展调控神经精神物理治疗手段(如针灸、生物反馈等)治疗玫瑰痤疮的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专家简介

汪犇教授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玫瑰痤疮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美容学组委员等。近年来一直从事玫瑰痤疮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及多项省部级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J Adv Res, JAAD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

专家简介

李吉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南加州大学博士后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

衰老生物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

现兼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玫瑰痤疮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毛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皮肤病与健康促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近年来一直从事毛囊皮脂腺相关疾病(玫瑰痤疮与脱发性疾病等)及皮肤衰老的基础临床与转化研究工作。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及多项省厅级科研课题。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BMJ, Sci Adv, Dev Cell, EMBO J, JAAD, JAMA Dermtol, JID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并担任感知觉期刊Sensory Neuroscience杂志副主编。获2021年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排名第二)及“五洲女子科技奖”。

更多皮肤前沿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