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一到大寒,天气冷得直钻骨头缝儿,夜里被窝暖了,人却睡不着了。
有人疑惑:“天寒地冻,白天耗体力,晚上不是该睡得跟猪一样香吗?怎么偏偏越冷越睡不好?”别说,这还真是很多人冬季的“老毛病”。
睡觉这事儿,看似简单,其实是门大学问,尤其到了大寒时节,睡不好还真能成养生的“拦路虎”。
为啥?且听我慢慢道来。
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节气,也是人体阳气最弱的阶段。俗话说“寒从脚下生,病从夜里起”,这时候睡不好,轻则白天萎靡不振,重则疾病找上门来。
可很多人错把“冬季养生”当成“冬季补觉”,白天贪睡,晚上熬夜,作息一乱,越睡越累。甚至有人彻夜难眠,白天靠咖啡续命,晚上又盯着天花板发呆,成了典型的“睡眠特困生”。
说白了,睡觉这事儿,不光是养生的根本,还是健康的“大事儿”。那为啥大寒时节睡觉成了难题?又该怎么拯救这些“特困生”呢?
大寒失眠:天冷为何让人睡不着?
很多人觉得,冬天那么冷,体力消耗大,晚上睡觉应该更容易才对。
可大寒时节的失眠问题反倒更为常见,这背后有几个“元凶”在作怪。
中医讲究“冬藏”,意思是冬天要保护阳气,让身体处于“修复模式”。
可大寒天寒地冻,寒气容易通过脚底、背部等部位侵入体内。一旦阳气被寒气打散,人的身体就会处于“紧绷”状态,晚上自然睡不好。
尤其那些睡觉爱蹬被子、房间取暖不足的人,更容易因为寒气侵袭而彻夜难眠。
冬季白天短,夜晚长,很多人白天活动时间少,夜里却神采奕奕,反而不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尤其现在手机普及,有人躺床上刷个短视频,结果一刷就是两小时,越刷越精神,生物钟彻底紊乱。
大寒时节,北方地区大多开暖气,南方则用空调或电暖器取暖。
室内暖和是暖和了,但空气湿度却变得极低。干燥的环境容易让人喉咙干痒、鼻塞,甚至引发咳嗽,导致夜间睡眠质量下降。
再加上部分人喜欢蒙头睡觉,氧气不足,更是影响了深度睡眠。
冬天是年尾,工作、学习、家庭压力一股脑涌上来,很多人白天忙得焦头烂额,晚上却没法放松,精神长期处于紧绷状态。
再加上天冷情绪容易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也更容易冒头。
冬天大家爱吃火锅、烤肉等高热量食物,饭后还来杯奶茶或甜点。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会加重肠胃负担,让身体在夜间难以进入休息状态。
尤其那些睡前喝酒、喝浓茶的人,更是直接向“失眠”递了投名状。
睡眠特困生的“自救”指南
睡眠不好,影响白天的精神状态,长期下去还会对心血管、免疫系统、代谢系统造成伤害,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抑郁症、高血压等疾病。
那大寒时节,如何才能睡个好觉?以下几点建议或许能帮到你。
脚底是人体阳气的“开关”,脚暖了,身体才会放松下来。
晚上睡觉前,可以用温水泡泡脚,水温控制在40℃左右,泡到脚心微微出汗即可。泡完脚后,及时穿上厚袜子保暖,避免寒气再侵袭。
如果脚部经常冰凉,可以试试在被窝里放个热水袋,暖暖脚。
冬季养生讲究“早睡晚起”,晚上10点左右睡觉,早上7点起床,刚好顺应人体的生物钟。如果晚上实在睡不着,不妨在睡前1小时放下手机,听点舒缓的音乐,或者看看纸质书,让大脑慢慢进入“休息模式”。
避免熬夜追剧、刷手机等刺激性活动。
大寒时节,室内湿度过低容易引起呼吸不适。
可以在房间里放一盆水,或者使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40%-60%之间,这样能减轻呼吸道不适,还能让睡眠环境更加舒适。
晚餐尽量清淡,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睡前2小时不要吃东西,尤其是辛辣、油腻的食物。
如果感觉饿了,可以喝一杯热牛奶或者吃一小块全麦面包,既能缓解饥饿感,又不会影响睡眠。
冬天虽然冷,但适当运动对睡眠大有好处。可以选择一些舒缓的运动,比如瑜伽、散步等,每天坚持30分钟,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缓解压力。
早晨尽量到户外晒晒太阳,让身体感受到自然光照,帮助调节生物钟。
如果因为工作或生活压力大而睡不着,不妨试试一些放松技巧,比如冥想、深呼吸等。
睡前可以在心里默念一些让自己放松的词语,比如“平静”“放松”等,帮助自己进入放松状态。
大寒养生,睡好觉才是第一步
大寒时节,是一年中最冷、最“伤阳气”的时候,也是养生的关键节点。睡眠不好,养生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对于那些“睡眠特困生”来说,大寒时节的自救并不难,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调整好作息,睡出健康并非难事。
睡觉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它既是每天的“必修课”,也是健康的“压舱石”。别再熬夜刷手机,也别再把失眠当成小事。
大寒时节,照顾好自己的睡眠,就是给身体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相关节气养生理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睡眠健康的报告
《中华医学杂志》关于失眠症的研究报告
《中国中医药报》关于大寒养生的科普文章
来源:内科谢医师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