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流感,怎样做才是保护孩子的正确方法?

360影视 2025-01-20 15:40 2

摘要: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属“瘟疫”范畴。《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温疫论》谓:“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

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属“瘟疫”范畴。《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谓:“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温疫论》谓:“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此气之来,无论老少强弱,触之即病,邪自口鼻而入。”

中医认为,流感病因不外乎外因和内因。人体外感疫疠之邪,是发病的外在因素。人体正气不足,是感邪的内在因素。“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时行感冒其病因病机多为正气不足,素体元气虚弱,即感风邪疫毒。亦有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致脾肺气虚,致表卫不固,腠理疏松,易感风邪疫毒而发病。亦有素体阳虚、阴虚或病后、产后调摄不慎,阴血亏损,复感外邪而发病。

在中医史料中,最早记载治疗流感发热的论著有《伤寒论》一书,是东汉末张仲景总结了自己多年的行医经验,继承并发展《黄帝内经》等医学思想归纳编著而成,创立了融理、法、方、药为一体的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历时几千年,对后代引证治疗流感发热,有着不容忽视的贡献。

据史书记载,唐代天宝中期,唐玄宗平时较宠爱的嫔妃柳婕妤,有一次外出郊游导致外感发热,先服御医开的辛凉药后,症状未减。后传召名医陈宏,开白虎加桂枝汤,服药后不到一个时辰,身上微微汗出,次日症状大减。

1972年,上海地区流行亚洲甲型流感,疫情非常迅猛,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采取防控措施,利用板蓝根、鱼腥草等等中草药煎熬成药液,发动全民饮用。对已发病患者,采用中医治疗,效果非常好,很快控制疫情的传播。

三、流感的中医辨证施治

流感在中医上主要分为风热犯卫证、风寒束表证和表寒里热证,主要表现和治法如下:

(1)风热犯卫证

临床表现:发热恶寒或不发热,咽干咽红,或鼻塞、轻咳少痰,乏力,舌边尖淡红,苔薄,脉浮数。

治法:在医生辨证指导下使用疏风解表,清热解毒药物。

(2)风寒束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或不发热,无汗,头身疼痛,鼻流清涕,或纳差、腹痛、腹泻,舌淡红,苔薄而润,脉浮紧。

治法:在医生辨证指导下使用祛风散寒,辛温解表药物。

(3)表寒里热证

临床症状:恶寒,高热,头痛,肢体乏力、酸痛,咽痛,鼻塞,流涕,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在医生辨证指导下使用解表清里、表里双解药物。

中医药治疗流感的特色优势

1、显著的退热效果:中医药在退热方面表现出快、稳、持久的特点,有效调节人体体温。

2、缓解症状:对于流感伴随的一系列症状,如咽喉疼痛、全身疼痛等,中医药也有显著的缓解作用。3、减少并发症:越早使用中药治疗,患者出现咳嗽等并发症的机会就越少,症状也越轻。4、整体调节和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更具针对性和效果。

01面对流感,怎样做才是保护孩子的正确方法

中医称流感为“时行感冒”,属于温病的范畴。《黄帝内经》明确指出预防疾病的原则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即是指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所以平时注重保养正气是预防流感的第一要务。若一个人正气盛,即具有较强御邪的能力,则不易得流感。

孩子要预防流感就要顾护好脾胃,脾胃调和,消化吸收能力增强,卫气和正气强盛,抗病能力自然增强。

此外,中医干浴、中药食疗、浴足、香薰、贴敷方法、推拿等均可达到保养正气的效果。

02巧借中医疗法,防治小儿流感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的中医疗法,帮助孩子增强体质,抵御流感。

治法一:干浴。干浴出自《诸病源候论》,现代研究发现干浴可促进机体血液循环,增加免疫功能,尤其适合儿童及老年体弱者。将两手搓热,用手掌对周身皮肤进行自我摩擦,重点是头面部、胸腹背、两腿。

治法二:中药食疗。可采用黄芪、防风、白术、山药、大枣、大米熬粥口服,每日一到两次,中医认为黄芪、山药、白术等可增强卫气,也就是增强人体免疫力。长期食用,还可养胃益脾。

治法三:中药香薰。平日佩戴或生活环境中放置中药香囊,香囊中放置藿香、佩兰、苍术、羌活、石菖蒲等中药,可达到避秽气、扬正气之用。

治法四:中药敷贴。对于平时常感冒、体弱多病的孩子,还可以在三伏天、入冬前后去当地中医院进行中药贴敷,能起到预防效果。

治法五:耳穴压豆。主穴:感冒穴、肺、肾上腺、神门、内鼻穴。

随症配穴:发热加耳尖放血;咽痛声嘶者,配加咽喉穴;全身无力者,配加肾、皮质下穴;咳嗽者,配加气管穴;腹泻者,配加脾穴;胃纳不佳者,配加胰胆、胃穴。

操作:每穴按压 1分钟,每天3~5次,3~4天更换一次。

治法六:中药沐足。足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用中药煮水泡脚,配合按摩足部穴位,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小儿寒感,可用麻黄、荆芥穗、香薷等疏风散寒的中药沐足;小儿热感,可用青蒿、荆芥穗、柴胡等疏风解表退热的中药沐足。

来源:经方中医张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