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未来的博物学家,在钢筋水泥中寻找生命的律动

360影视 2025-01-20 18:00 2

摘要:在上海长宁区的教室里,一场悄然的自然启蒙正在上演。这里的孩子们不再仅仅通过玻璃窗远望天空,而是以一种更亲密的方式与自然相遇。一个"小小博物家"的项目,让840多名中小学生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重新发现了泥土的芬芳。

在上海长宁区的教室里,一场悄然的自然启蒙正在上演。这里的孩子们不再仅仅通过玻璃窗远望天空,而是以一种更亲密的方式与自然相遇。一个"小小博物家"的项目,让840多名中小学生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重新发现了泥土的芬芳。

由长宁区科委、科协主办,长宁区少年科技指导站、上海漖月文化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小小博物家”自然探索主题系列活动自2024至今,已走进长宁区14所校园,给孩子们带来了动手实践的欢声笑语。

"看,这就是玉米的胚芽。"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位年轻的科普导师轻轻捏着一粒金黄的种子,向围坐在周围的学生们展示。教室里弥漫着泥土的清香,孩子们的手指沾满了培养土,却没有人在意。他们正专注地将各种种子小心翼翼地放入自制的育苗盒中,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

这个被称为"开启我的栽培计划"的课程,远非简单的植物种植。它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感官之旅,让城市里的孩子们重新认识生命的奥秘。从玉米到稻谷,从番茄到油菜,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一个等待被发现的故事。

而在"昆虫探秘"课程中,教室摇身一变成为了微型博物馆。真实的昆虫标本让学生们得以近距离观察这些精巧的生命形态。有趣的是,现代科技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们通过AI工具辨识蝴蝶品种,这种古老与现代的碰撞,恰如其分地体现了科学教育的与时俱进。

这个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本土化的特色。它不是简单地照搬国外的自然教育模式,而是精心选择了具有上海特色的物种和科普资源。

“小小博物家”《春华》《夏虫》《秋实》《冬泥》四册科普丛书犹如四季轮回,带领孩子们完整地感受自然的律动,丛书编写团队及科普导师们走进校园,通过科学实验、趣味问答、手工创作等多种模式,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去感受及探索自然的鲜活与美丽,以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锻炼他们像博物学家一样进行自然观察、分类研究。

然而,这个项目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传授。在这个数字化时代,当孩子们的注意力越来越容易被屏幕所俘获时,"小小博物家"提供了一个重返自然的机会。它不仅是在播撒科学的种子,更是在培育一种与自然共情的能力。

正如一位参与项目的教师所说:"我们不是要培养出所有的博物学家,而是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以科学家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这句话道出了项目的真谛:在这个急速发展的城市里,为下一代播下对自然的敬畏与好奇。

“小小博物家”自然探索主题系列活动将馆校资源、书本教材、手工实践融合在科普课程中,作为科学课堂的有力补充,培养了青少年关爱自然的理念与科学的思维方式,有效提升了长宁区科普教育尤其是自然生态教育的服务品质,在众多学生们的心灵中播下了探索自然、热爱科学的火种!

当这些课程结束时,孩子们带走的不仅是书本和实验材料,更是一份对自然世界的新鲜感知。在这座钢铁森林中,一场静悄悄的自然觉醒正在发生,而这些城市里的小小博物家们,正是这场觉醒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来源:周到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