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根基。“在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重大,不仅能培育具有民族情怀与担当的青年,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在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董事长王新奇看
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根基。“在高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意义重大,不仅能培育具有民族情怀与担当的青年,而且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维护国家统一稳定。”在省政协委员、河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董事长王新奇看来,河南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运用好本地文化资源,与推进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此,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他提交提案鼓与呼。
王新奇建议,应建立健全合作机制体制。各地民宗部门协调制定合作发展战略、规划年度合作项目等,指导推动双方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凝聚合力,常态化开展课题研究、教材课程资源开发及推广等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合作章程与协议,明确包括文化资源共享规则、合作项目实施流程、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人员交流、学生实践等内容的双方权利和义务,高校理论研究中心与文化场所之间签订合作协议,保障合作顺利进行。
在王新奇看来,加强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至关重要。他在提案中指出,要通过整合高校和文化场所的各类信息资源,建立包括高校学术研究资料和文化场所文物信息、展览计划、活动设计等内容信息的共享数据库,并建立信息更新机制,确保数据库内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要通过挂职锻炼、短期培训、学术研讨会等形式,不断促进双方人员交流与合作,建立高校教师、研究人员与文化场所工作人员的交流平台,两者双向互动,共同进步。要创新文化教育互动形式。“如主题展览以高校研究成果为指导,突出中华民族文化元素,创新文化节举办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社会公众参与;学术讲座可邀请高校学者和文化场所专家解读中华民族文化在河南的发展和传承,提升活动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王新奇举例说明。
王新奇认为,“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协同开展教育传播活动。他指出,应在两个方面着力:一是打造本校铸牢教育培训师资库。高校按照“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要求,组建宣讲队伍,修订宣讲大纲,结合各高校专业开设特点,针对不同教育阶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内容,在已开设理论课程的基础之上探索开发具有深度的文化实践课程。二是整合文化传播渠道。加快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整合高校和文化场所传播资源,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发布文化研究成果、展览信息、文化活动预告等内容,制作高质量民族文化传播产品,如短视频、VR云端线上展览等,通过多样化形式吸引学生。
(文图:协商论坛杂志社)
来源:高校教育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