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12月,AI原生APP月度活跃用户已经突破1.2亿,同比增长232%,同时,用户粘性也持续增长,整体月人均使用时长达133.0分钟,月人均使用次数也达到49.6次。
导语: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止到2024年12月,AI原生APP月度活跃用户已经突破1.2亿,同比增长232%,同时,用户粘性也持续增长,整体月人均使用时长达133.0分钟,月人均使用次数也达到49.6次。
具体来看,AI原生APP在赛道划分上已经逐渐形成了基本的用户认可度,例如综合类AI原生APP方面,由于主打解决用户大部分场景需求的目标,容易出现口碑上的两极分化,导致活跃率、卸载率的表现不佳,不过,过去半年多,头部玩家已经持续在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豆包、Kimi、文小言“三强格局”已经形成,月活跃用户规模分别为7523万、2101万、1224万,2024年全年的复合增长率分别增长21.2%、69.4%、4.7%。
同时,虽然增量用户还有很多,且83.5%的用户只使用1个综合类AI原生APP,但是,“三强”之间的战争已经爆发,尤其是豆包的持续扩张,对文小言、Kimi带来了不小的挤压,数据显示,12月份,豆包与Kimi、文小言的重合用户已经分别达到754.1万、409.8万,相比6月份重合率分别上升了5.5%、0.6%,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这场碰撞将会更加激烈。
垂类AI原生APP赛道目前还相对“宽敞”,千万级应用尚未出现,社交类的“星野”、“猫箱”,写作类的“光速写作”,图像视频生成类的“即梦AI”,搜索类的“秘塔AI搜索”,月活跃用户分别为664万、537万、359万、196万、117万,位居前五位,从用户画像和使用粘性上看,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除了AI原生APP,各行业APP内AI插件、智能手机内AI智能助手、智能硬件唤醒AI软件,等等,都已经全面开花,必然会在2025年迎来更多爆点。
例如,2024年,用户规模在亿级以上的APP中,已经有70%进行了“AI转型”,全行业看,共有962个传统APP备案了“深度合成算法”,其中,教育学习、拍摄美化、办公商务、实用工具、移动社交等行业位居前五,占比分别为12.2%、11.7%、6%、5.6%、5.3%。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厂商试图尽快在泛场景化的实用领域落地AI能力,例如淘宝的智能导购、淘宝问问,支付宝的金融助理、蚂小财,百度的智能搜索、百度AI助手,等等,与此前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时,互联网厂商迅速引入推进移动互联网技术扩散的模式非常相似,显然,其中蕴藏着诸多“明日之星”,也意味着“AI原生APP”想要冲击成熟且用户规模巨大的大厂APP,难度还很大。
而智能手机转变成“AI手机”,则已经成了各家必争之地,小米、OPPO、vivo、荣耀,除了推出智能助理,还在原生应用上“卷”了起来,在图像、视频、语音、文字等维度的处理上,逐步改变用户交互习惯。
相比手机厂商直接在系统层面嵌入AI应用,互联网大厂、科技企业,则在AI原生APP之外,多方发力智能硬件,例如百度在智能穿戴、教育终端、智能家居方面打造了耳机、眼镜、学习机、平板机器人等,科大讯飞同样在智能穿戴、教育终端和办公终端方面打造了会议耳机、学习机和办公本、智能录音笔,等等。
当然,最重要的“智能体”在2024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上游的大模型、基础设施,中游的智能体开发生态(平台及创作者),下游的AI落地应用,相对独立的产业链也已经形成,截止到2024年12月,头部综合类AI原生APP中的智能体数量已经超过102000个,相比10月份增长了41.7%!
这也让智能体数量一举超过了小程序数量(MAU大于1万,7000+),仅次于APP数量(MAU大于1万,127000+),而按照当前的发展速度,2025年,智能体的数量将迎来惊人爆发……
具体情况怎么样?不妨看报告吧。
一、2024年AI风生水起,互联网企业多模态发展,六小虎各辟赛道
1、2024年可以用“无处不AI来形容”;技术的突破,让生成式AI从“能写会画”到“多才多艺”;端侧模型的问世,让AI硬件从云端到本地;推理模型的演进,让AI智能体有望从“助手”到“伙伴”二、4种典型AI应用落地:原生App规模过亿,头部App转型正当时,硬件+AI软件成最优解
1、大模型在应用层的落地,大致可分为软件,包括原生App及App内插件,以及硬件(手机、穿戴设备、教育终端等)3、用户习惯在逐渐养成,使用粘性良性增长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24年12月,AI原生App整体月人均使用时长达133.0分钟,较1月增加53.4分钟;月人均使用次数从1月的26.1次增加至49.6次。三、综合类原生App面临卸载率问题社交原生App需要提升用户沉浸度
1、当下AI原生App可以分为两类玩家,通过智能体模式一揽子解决用户需求的综合工具类,及聚焦在具体场景的垂类App3、对比年中(6月)表现,豆包在运营上的提升也可圈可点,活跃率、用户粘性及卸载率方面均有改善
但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App仍面临卸载率的“难题”,这也直接揭露了目前App内功能、体验设计与用户需求/期待不匹配的痛点,同时,也容易出现集中度过高的问题。6、就头部三家来看,伴随豆包流量的持续扩充,其对文小言、Kimi智能助手带来的影响不言而喻,尤其对Kimi用户可能存在的抢占
但有竞争也意味着更好的创新和突破,相信随着上游技术的精进,未来会有更多应用场景的拓展,行业格局并不会止步于此。8、以社交赛道举例,猫箱下半年在运营上的一分耕耘,换来其在流量上的一份收获,且使用时长上已与同类竞品拉开明显差距
虽说星野流量TOP1, 但其运营指标较年中表现“逊色”;此外,筑梦岛的使用时长下降明显,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活跃率问题;社交原生App尤其需要在用户沉浸、探索、满足三方面下功夫,才能真正成为用户“情感陪伴伙伴”。四、AI注力新、老场景共同改写传统App基因
1、AI的到来,每个App都难以“置身事外”, 头部App反应更为迅速;QuestMobile数据显示,规模在亿级以上的App中有70%正在“转型路上”五、AI智能体形成独立产业链2025年将是智能体应用元年
1、无论何种载体的应用,本质上都是用户与AI智能体间发生的交互6、但智能体数量并无法代表App流量,真正被用起来的爆款智能体,才能更好带动流量发展
QuestMobile数据显示,通义、讯飞、腾讯元宝占智能体数量top3,但是流量均不足500万;相较而言,豆包在智能体数量和流量发展上并驾齐驱,更加均衡。8、生活助手智能体已基本涵盖用户生活点滴,美食、旅行、生活小贴士是各家共同聚焦方向;不同企业”底色“影响,场景略有差异
QuestMobile数据显示,豆包-美食指南类智能体占比31.3%,讯飞星火-健康指南类占比25.3%,腾讯元宝-旅游出行指南占比45.7%。10、伴随智能体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完善,智能体正在逐步实现人工智能技术的核心价值,为用户提供交互及流程价值
六、2024年AI原生APP用户价值榜
1、2024年AI原生APP用户规模TOP榜 2、2024年AI原生APP用户规模飙升TOP榜3、2024年AI原生APP使用时长TOP榜来源:QuestMob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