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体育高光·城市巡礼——南平:强化“体育 +”理念 赛事消费增长显著

360影视 2025-01-21 18:39 2

摘要:2024年以来,南平市体育局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目标任务,强化“体育+”融合理念,多领域协同推进,落实“培育体育赛事新消费”精神要求,赛事消费新增长点逐步形成,一年来,全市举办体育赛事472场,同比增长55.3%,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省级

回首过往展辉煌,展望新年谱新章

福建省体育局微信公众号

近期将推出

高光 · 城市巡礼系列专题

回顾福建体育各地市体育系统

2024年的奋进之路

展望2025年的发展新征程

今天一起来看看

为推动福建体育高质量发展

南平体育怎么做!

2024年以来,南平市体育局深化拓展“三争”行动,细化实化“五增”目标任务,强化“体育+”融合理念,多领域协同推进,落实“培育体育赛事新消费”精神要求,赛事消费新增长点逐步形成,一年来,全市举办体育赛事472场,同比增长55.3%,位列全省第一,其中国家、省级赛事64场,同比增长220%。

2024年成绩

竞技体育开新局

竞技大赛接连落地。强化与上级体育部门沟通对接,积极争取承办高规格赛事,“春兰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全国U23摔跤锦标赛等大型竞技赛事纷纷落地南平。全年共承办大型竞技体育类赛事15场,参赛运动员达1.3万人,其中第22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吸引全国438所院校6200余人参与,参赛高校数量与运动员规模均创历届新高,带动周边酒店住宿消费同比增长65%、环比增长70%,酒店入住率达85%,同比增长20%、环比增长30%。

各大赛场捷报频传。南平运动员共斩获国家级竞技赛事奖牌32枚,世界级竞技赛事奖牌7枚,武夷山籍运动员全鑫创造我国在奥运会激流回旋项目最好成绩,邵武籍运动员何济霆在世界赛场上夺得3金2银的璀璨成绩,邵武籍举重教练吴美锦指导李雯雯奥运夺冠。

市运会守正创新。按照简约、绿色、安全、精彩的原则,精心组织,三大部24个大项历时5个月顺利落幕。同时,创新组织南平市首届智力运动会与市运会同步开展,无人机、电子竞技等新兴运动项目登上市运会的舞台,进一步延展了我市体育项目。

群众体育展新姿

系列赛事丰富多彩。围绕优势资源转化,推出“山、水、道、花、智、趣、竞”七大主题系列赛事,打造“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的大武夷体育圈,今年以来全市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420余场,数量同比增长60%。

以体促旅助力环带。精选推介11条骑游、徒步路线,串联4条沿“环带”风景道的体育旅游路线,打造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体育旅游精品线路,此条路线已成功入选2024全国国庆假期户外运动精品路线(全国8条)、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共举办环带体育赛事活动171场,吸引近15万人次参加。

软硬并举夯基扩面。发挥体育协会作用,建立协会作用发挥激励机制,对体育协会联合县市办赛5场以上,给予相应办赛经费补助,激发协会办赛主动性。完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增7个多功能运动场和4个社区智慧运动角按期交付使用,我市现共有体育场地8721个、面积798.9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4平方米,在全省各设区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排名中位列第二。

体育产业锻新品

棒垒球项目开拔启航。制定出台了《南平市棒垒球区域发展中心建设方案》,培训23所学校26名体育教师取得初级棒垒球教练,邀请2支台湾中学生棒球队来南开展交流比赛,聘请台湾富邦悍将队投手教练培训教练42人。

讲好“两山”体育故事。发展集训经济,通过打造场馆供应链,集训生态链,集训产业链,今年以来吸引31支国内外队伍2000余名运动员来南集训。强化品牌赛事拉动力,全年我市共有17场比赛入选了福建省“跟着赛事去旅行,乐动八闽好心情”赛事系列活动,工作经验《深化体旅融合,从看山看水到游山玩水》得到省体育局、发改委、文旅厅、商务厅联合发文推广。

体育基地加快推进。以“指挥部+公司”模式推进整体项目,持续将招商作为核心工作,外出招商20余次,接待来访客商33批次,形成意向性合作项目4个,成功签约1家竞技体育训练企业,拟于2025年上半年入驻。

赛事氛围浓厚热辣。建立赛事信息县收集、市编排、齐发布的信息采发闭环机制,保持日均发布5条以上体育信息,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热情,今年以来,省级以上媒体刊发(播)南平体育信息85条,其中,央视刊播11条。

2025年展望

系统集成,打造赛事品牌

探索“体育赛事+公共品牌+媒体宣传”模式,创新打造“武夷山水·赛事空间”IP,塑造我市体育赛事品牌,即“政企媒”三方协作,甄选约15场次环境美、规模大、范围广、水平高、观赏性强、关注度高的体育赛事,与“武夷山水”公共品牌合作,充分利用赛事现场版面展示、专题访谈、参赛奖品、直播推介等形式,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图文等新媒体宣传渠道,全方位开展赛事宣传,带动我市好山、好水、好物走入更多运动爱好者视野,进而吸引运动爱好者赴我市运动旅游。

聚焦引流,突出活动带动

以群众性赛事引流,围绕当前我国热门户外运动领域,谋划了崇阳溪漫游道系列、“环带”系列、山水系列等赛事,覆盖了除冰雪运动外所有户外运动领域,可满足不同户外运动爱好者的健身需求。其中明确大武夷超级山径赛、武夷山马拉松、中国龙舟公开赛总决赛、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武夷驿传”武夷山世界大学生马拉松接力赛、中国高尔夫巡回赛等作为产业类赛事进行重点培育。

以竞技演出类赛事引流,重点承办观赏性较强的竞技体育赛事,已确认承办中国健身健美精英职业联赛分站赛、全国U系列羽毛球赛等22场,力求吸引大量参赛、观赛人流。

以体育会展引流,已确认连续5年承办福建省户外运动嘉年华暨户外运动产业大会,推动“武夷茶”主题体育彩票发行,加强宣传引流。

以体育集训引流,升级扩容泓云体育训练基地、航空航天基地,建瓯徐墩水上训练基地,加快完善延平、顺昌水上训练设施,提升武夷山太伟爱度运动中心使用效能,着力推动专业运动队伍赴我市开展集训。

夯实基础,扩充增量空间

强化政策引领,推动《南平市体育促消费奖补实施细则》持续实施,起草制定《2025年南平市体育社会组织扶持激励办法》,对引进、举办高规格、大规模(外来人口多)、影响力大体育赛事、体育类活动及公益培训的社会组织,进一步激发体育协会主动性,加强与上级体育协会沟通联系,促进民间体育交流,推动更多高级别体育协会赛事落地南平。

加快推动中国武夷国际体育基地项目,倒排国际重竞技训练中心工程工期,进一步完善运动员之家建设方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分类推进专业训练、设备器材制造和赛事运营等产业,推进意向投资企业谈判进程,力争2025年实现体育企业入驻运营。

加快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广“人人体育”公益课堂做法,发挥体育协会、少体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作用,以乡村、社区为单位,免费培训体育技能,计划开设20个体育项目,约7000个课时,培训5万人次,进一步增加我市体育人口,为培育体育赛事新消费奠定基础。

融合发展,力促流量转化

融入“环带”发展。谋划体育赛事整体规划,重点围绕1号风景道及打卡点、崇阳溪漫游道、大型体育设施和特色山水资源等布局赛事,发展路跑、骑行、水上、低空、智力等运动项目,打造立体式赛事空间,同步推动设施建设与体育运动项目相配套,力争更多高级别赛事落地大武夷。

融入乡村振兴。充分利用乡村振兴示范村(示范带)等基础设施资源,在全市开展“体育达人村”创建工作,从体育基础设施、赛事活动、健身指导、产业带动等多方面为乡村注入体育资源,以体育赛事人流赋能乡村文化、旅游、农产品销售等领域发展,进一步丰富乡村产业内容。

推动闽台融合。持续推广棒垒球项目,加快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体教融合,全面开展技能训练,加强闽台赛事交流,举办市级棒垒球联赛,推动南台加快融合发展。

先立后破,推动竞技体育改革

不断巩固完善传统举国体制优势,统筹布局市县两级重点竞技项目,强化我市举重品牌项目建设,推动福建省举重项目青训中心落地我市,挖掘青少年后备人才,提升训练装备设施,强化科学训练措施,推进体教融合,夯实竞技体育人才队伍根基。

充分发挥市场功能,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竞技训练,加大对泓云体育、战狼体育、艾利克斯体育、骏德体育、战狼体育等竞技体育企业的培育力度,带动更多竞技体育企业发展壮大,推动形成政府、社会、市场、个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开放共赢、充满活力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