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理】探秘创伤弧菌:潜藏在海滨暗处的健康“狙击者”

360影视 2025-01-22 00:05 3

摘要:汤育英(1982—),女,主管护师,本科,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诊留观室护士长,主要从事危重症护理。

作者简介 /Profile/

汤育英(1982—),女,主管护师,本科,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急诊留观室护士长,主要从事危重症护理。

你能想象吗?一条普通的生鱼,让一个年仅两岁的孩子失去四根脚趾。这一消息令人痛心不已,也让 “创伤弧菌” 这个陌生又可怕的词汇,闯入大众视野。

图源:微博截图

创伤弧菌的基本特性

创伤弧菌为革兰阴性杆菌,隶属于弧菌属。它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弧形或逗点状的形态,有鞭毛无芽孢,这根鞭毛使其能够在水中灵活游动。创伤弧菌口味独特,是一种嗜盐菌,偏爱温暖的海水环境,在水温 23~29℃时繁殖迅速,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河口、海湾和沿海湿地等海洋环境中,常常附着在贝类、虾蟹等海产品表面,或者栖息于海底的沉积物里。

感染途径与高危人群

伤口感染

对于经常接触海水或海产品的人群,如渔民、海鲜养殖户和厨师等,如果身体有开放性伤口,创伤弧菌就可能趁虚而入。

起初,伤口周围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加剧等症状,随后可能发展为蜂窝织炎坏死性筋膜炎等严重的软组织感染。在一些极端情况下,感染可能会迅速扩散,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极高

消化道感染

食用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未煮熟的海产品也是常见的感染途径。尤其是生牡蛎,由于其通常在滤食过程中富集大量细菌,成为了创伤弧菌传播的重要载体。当人们食用了这些受污染的食物后,创伤弧菌能够耐受胃酸的作用,进入肠道并穿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引发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呕吐、腹泻等。

对于本身患有肝脏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消化道感染创伤弧菌后,病情往往更为严重,容易发展为严重的败血症和感染性休克,预后较差。

临床表现与诊断

创伤弧菌感染主要表现有3种临床亚型。

创伤感染

此型最多见,往往由于身体原有创口接触带菌海水或被海生动物刺伤而感染。伤口感染后,一般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症状。早期表现为伤口局部的红肿、疼痛、渗液增多,伤口边缘可能会出现发黑、坏死的迹象。随着病情进展,亦可迅速发展为继发性脓毒症危及生命

原发性脓毒症

此型通常在食用受污染食物后12~72小时内发病,病原体通过胃肠道入血,暴发脓毒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寒战、呕吐、腹泻等症状,随后迅速发展为休克状态,表现为血压急剧下降、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皮肤湿冷、典型血性大疱样皮损等。病情进展极为迅速,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高达50%以上。

胃肠炎

主要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症状较轻,一般无需住院。

诊断方法

对于疑似创伤弧菌感染的患者,医生首先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近期是否接触海水或食用海产品等情况。然后进行体格检查,重点观察伤口情况或全身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是确诊的关键,一般包括血液、伤口分泌物或粪便等标本的细菌培养,若培养出创伤弧菌即可明确诊断。

治疗与预防

治疗措施

一旦确诊,应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首先要对伤口进行彻底的清创处理,清除坏死组织和脓性分泌物,可以用3%双氧水、生理盐水、2.5%碘伏冲洗伤口。

●遵医嘱使用敏感的抗菌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抗菌素等。

●对于原发性脓毒症患者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给予强有力的生命支持治疗,包括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机械通气等。

●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炎症介质,改善患者的预后。

图源:图虫

预防措施

●对于从事海洋相关职业或经常接触海水的人群,在工作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身体受伤。若有伤口,应立即用清洁的淡水冲洗伤口,并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包扎好伤口,避免伤口暴露在海水中。

●食用海产品时,一定要确保其新鲜熟透。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贝类、虾蟹等海产品,特别是对于患有肝脏疾病、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应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在处理海产品时,应佩戴手套等防护用品,防止手部受伤并减少细菌接触的机会。厨房用具如刀具、案板等应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处理完海产品后,要及时洗手并对厨房环境进行清洁消毒。

创伤弧菌虽然是一种危险的细菌,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特性、感染途径和预防方法,就能够有效地降低感染风险。在享受海洋带来的丰富资源和美好体验的同时,保持警惕,做好防护措施,让我们远离这一“无声杀手”的威胁,守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来源:健康问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