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日,东方大国的“人造太阳”EAST又刷了新纪录,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达到了惊人的1066秒!这可是比之前的世界纪录多了整整600秒,几乎相当于多出一个小时的持续运行时间。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研故事?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项颠覆性的科技进展,以及
近几日,东方大国的“人造太阳”EAST又刷了新纪录,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达到了惊人的1066秒!这可是比之前的世界纪录多了整整600秒,几乎相当于多出一个小时的持续运行时间。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科研故事?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项颠覆性的科技进展,以及它对未来能源的潜在影响!
东方大国“人造太阳”EAST
1月20日,东方大国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又创下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1亿摄氏度1066秒的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这一成绩相当于2023年创造的世界纪录多了600秒,几乎相当于多出一个小时。EAST在长脉冲高约束模运行方面可谓是一路狂奔,先后突破了60秒、100秒、400秒等多个里程碑式的记录,2023年和2025年分别实现了403秒和1066秒的历史性突破,后者几乎是前者的两倍了,科研团队的努力可见一斑。
EAST装置自2006年建成运行以来,已经成功让等离子体运行超过15万次了,这其中也积累了近2000项专利成果,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了。虽然这个装置已经运行了这么久,但是我们依然能看到它在不断的进步,就像这次的世界纪录一样,EAST仿佛还在以“日新月异”来形容自己,似乎科研人员和专家们已经完全跟上了这个“人造太阳”的脚步。
有趣的是,在2024年,ITER实验运行部门的负责人等百余名中外科学家还专程来到EAST进行联合物理实验,他们想要借此为ITER的未来运行打个样。而ITER正是世界上第一个尝试用核聚变来发电的工程,它被称作“人造太阳”,目标就是希望通过核聚变的方式产生能量,从而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而核裂变虽然也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它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核事故,而核聚变理论上是比较安全的。
而合肥市正在进行下一代“人造太阳”聚变工程实验堆的工程设计,计划建设世界上第一个聚变示范电站。这个电站将会是规模更大、技术难度更高的聚变实验,尽管科学家们已经在EAST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要实现核聚变的目标依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比如,要让氢核结合成氦核并释放能量,需要将氢元素加热到上亿摄氏度,而EAST这次创造纪录的1066秒等离子体运行已经说明了我们在这一点上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但长时间、可控性的挑战依然存在。宋云涛教授曾表示,达到“1亿度1千秒高约束模”这样的目标可能是推进聚变能源研发的一次重要里程碑,但距离这个目标我们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
东方大国自2006年开始便成为了全球最大“人造太阳”ITER工程的参与方,一心致力于核聚变能源的研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和模仿,同时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自己走出了一条具有东方大国特色的核聚变研究道路。
EAST的不断突破不仅展示了东方大国在核聚变领域的实力,也为人类的能源未来带来了希望。虽然路途仍然艰辛,但科学家们的努力和创新精神值得我们点赞。你怎么看待这项技术的进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来源:yoyo蔚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