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时间1月18日19时30分,美国官方禁令生效,TikTok暂时停止为用户提供服务。但一天后,TikTok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已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达成一致,正在恢复相关服务。现在,TikTok已能够正常使用。
《纸牌屋 第一季》
据新京报报道,美国时间1月18日19时30分,美国官方禁令生效,TikTok暂时停止为用户提供服务。但一天后,TikTok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表示公司已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达成一致,正在恢复相关服务。现在,TikTok已能够正常使用。
在这场风波中,“TikTok难民”是难以忽视的现象,随着大量美国TikTok用户涌向小红书,小红书曾登顶美国应用商店榜首,小红书也快速开发出翻译功能。
这些来到小红书的人,分享着自己的猫和狗,发出弹着吉他唱歌的视频,诸多生活图景中,甚至有阿拉斯加辽阔大地上的鲸骨。大洋的另一端以快得不可思议的速度来到我们面前,大家说着不一样的语言,却感觉世界从未如此相连。
很多人知道技术与算法如何挤压着个体生活,但这些交流让人久违地想起,技术是我们认识自己与世界的重要工具,它让我们跨越物理距离,也跨过隔阂,纯粹作为人类而相处,哪怕它是暂时的。
技术需要在现实的背景当中存续。或许,是时候重新认识技术对我们的生活来说意味着什么。
01.
未来,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很多历史学家都提到,我们的世界,经过了战后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电脑带来的技术革命,以及90年代到2000年左右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革命。而当下,很多人也认为,我们处于人工智能革命的前夜,我们可能也看到了一些苗头。
有一些产业,已经高度地自动化、不受人的判断所掌控了,比如金融行业的高频交易,大部分都是算法在自动进行的。每一次革命,都会引发生产力的一个洗牌,会多多少少推动国际格局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各种挑战和不稳定性。
当下的主流之一,是国际格局的分崩离析。信息革命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联结,但是也加剧了不平等,加剧了财富和权力向信息中心流动的速度。
这反映到地缘格局上,是二战特别是冷战之后的全球化,在政治层面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很多地方出现了反全球化的声音,比如英国脱离欧盟,局部冲突频发。
如今,国际间的利益争夺,愈发显现出一种零和游戏的特征。这种转变,不仅影响着国家和企业,最终落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是全球层面的经济增长放缓,发展机会的减少,以及内卷现象的加剧。
从技术的角度看,国家对于技术的掌握越来越弱,而跨国大资本的力量,在这个过程当中显得越来越强大。头部的资本机器,凭借着它们的技术手段,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地积累财富,在国际市场以及国内经济当中,我们所面对的都不是一个平等的竞争环境。
资本的集中,使得资源和机会,日益向少数人倾斜,而大多数人的生存和发展则越加艰难,或者需要很大程度上去仰仗这些大资本。
这种不平等不仅体现在财富的分配上,还体现在我们对技术的掌控和利用上。《连接的代价》一书当中说,所谓的“数字殖民主义”,就是我们的生活,正在不断地被数字化所侵蚀,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正在被数据、被算法所重新定义,并且逐渐地纳入资本的生产轨道。
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条评论,都可能被数据收集和分析,从而形成对我们行为的精准预测和干预。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透明,被技术巨头看得一清二楚,不知不觉也会落入资本的控制以及操控;
一个人爱吃什么、爱听什么,都受算法所影响,而在很多关键的领域,也出现了“没得选”的一个境地。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变得越来越被动,选择权和自主权有被剥夺的危险。
与此同时,政治力量也越来越依赖于资本和技术,实现对个人的控制。我们在追求安全的同时,不得不以隐私作为代价。机场安检就是一个例子,我们走入机场之后,包会被扫描,整个人携带什么都会被看得一清二楚,这是必要的一种牺牲,去换取我们旅行的安全。
但是这种机场安检一样的监视,正不断地出现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大环境的动荡所带来的不安全感,不得不去用技术的监视去填补。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和企业获取的个人数据,往往也有被滥用的风险。监视和被监视的关系,也渗透进了很多原本不需要监视的空间,成为了一种监视的文化。
02.
个人化的技术,能否惠及每个人?
当下的技术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趋势是,经济形式的个人化。技术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精准,而配合资本化、市场化的趋势,或者说人作为技术消费者和劳工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的工作变得越来越灵活,但同时也更加零散,更加地不透明。平台化经济的兴起,使得个人在劳动市场当中变得孤立,面对平台上的工作机会,个人往往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能力。这种状况,让许多人失去了掌控感,以及安全感。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原子化的社会和个人化的技术相辅相成,使得这个趋势变得越来越明显。传统的社会组织形式走向没落后,个体之间的联系变得稀薄了。而这种孤立感,也让我们更加依赖技术来实现社会的组织。
个体是很脆弱的,在社交网络和各种上瘾技术的影响之下,个人更容易被技术所俘获,沉迷于虚拟的世界当中,甚至忽视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心理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削弱了社会的凝聚力,让走出家门、和人打交道,变得更加困难。
《爱乐之城》
而技术个人化之后,技术的进步是否能够平等地惠及每一个人呢?在某些方面,我们确实是受益者,毕竟技术的门槛大大降低,脱离传统社会的人有机会在新的社会当中能够存活,从这个角度上面看,技术给了ta们打破枷锁的可能性。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走出大山,走出宗族社会,是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但是这个过程当中,可能会存在着更加深层的不平等。对于一些人来说,在大资本,技术巨头的强大控制力之下,ta们更容易成为被牺牲、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比如困在算法里的平台工人,或者为人工智能打工的隐形劳动者,等等。
展望未来,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国际环境、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不可预测性。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特别是依赖于互联网服务的技术。
但是技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并不总是稳定的,自然灾害、黑客攻击甚至战争等等事件,都可能会摧毁我们所依赖的基础设施。随着我们对技术的依赖加深,也必须为这种依赖找到一个备选方案。
从个人层面上,失业、生活动荡等问题,也会打乱我们的生活节奏,更容易使我们陷入技术的陷阱。现在来看,生活动荡等等事件,对个人带来的最大影响,是心理层面的,抑郁、焦虑,社交层面的孤立等等。
很多时候我们身边的技术,只是提供了一个暂时的逃避,而在深层次上建立了我们对于技术的依赖,甚至让我们被技术手段所利用,比如沉迷游戏,虚拟社交,或者网上购物等等。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打破这种依赖和依附的恶性循环,去探索和技术之间的健康关系。
03.
未来的技术,如何向善?
未来的技术,应该向什么方向发展?我们谈到技术的时候,更多的是谈技术如何提高效率,如何推动经济的发展,如何推动社会进步。固然,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但社会的进步,也意味着文明的繁荣,以及作为人的福祉的提高。
社会科学所提供的视角,是更多地从个人或者群体的福祉出发,去询问当下这些主流的技术手段,和衡量进步的指标,究竟有没有给社会带来整体的向好,那些积累的财富或者生产力,有没有惠及到尽可能多的人。
比如,不得不承认的是,当下我们不可避免地担心在工作和社会的各个维度上面是否会受到AI的挤压和取代。社会越来越崇尚所谓的绩优主义,以及普通人之间的相互竞争而非合作。这种焦虑,其实也是我们当下的社会价值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而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AI的出发点去考虑,AI究竟能够如何加强我们的能力,而不是取代我们作为工作者,掌握决策的能力。人们需要维护创造性使用AI的权力,把AI作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的权力。而AI开发者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应该更多地去考虑人和AI之间机制的相辅相成,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算力带来的黑箱的结果。
同样的,其它技术手段也需要有一个良善的出发点。从伦理学的角度来讲,这些出发点就是所谓的品德(Virtue)。这种伦理观存在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和东方的伦理传统里,一个良善的人类社会,会基于人的本性,对品德有着最基本的追求,比如合作,共赢等等。
技术向善,最终还是要通过分析技术和人的关系,去看技术有没有契合人类所有的美好品德,在怎样的条件下,我们能够和技术发展出良善的关系。
技术伦理学家香农·瓦罗尔(Shannon Vallor)在这个基础上细化,提出了十二个重要的技术品德,它们是:诚实(honesty)、自控(self-control)、谦逊(humility)、公正(justice)、勇气(courage)、同情(empathy)、关爱或者照护(care)、文明(civility)、灵活(flexibility)、视角或者说高屋建瓴(perspective)、慷慨(magnanimity),以及技术道德的智慧(technomoral wisdom)。
技术向善的善,有很多个分析方向。法学可能更考虑公正,社会学可能会更考虑平等,而伦理学提出的品德的概念,可以被放到技术的设计场景和应用场景里,作为非常重要的参考,以及分析和对话的工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和技术向善相关的讨论中来。
比如,在应用社交网络技术的时候,常常缺乏一个诚实的品德,设计的机制和氛围鼓励人们过粉饰的生活,而不是真实的生活。与购物相关的技术,在资本主义和消费主义的背景里很难做到自控。
但我们也可以说,在困难时刻,微信群、各种论坛等等,扮演了关爱、照护,以及散播同情的角色。这个角色是否能够通过更好的设计、更好的使用,来巩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都需要我们参与讨论和反思。
个人的力量在复杂的技术体系面前,的确是微小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个人面对技术大潮完全处于劣势。
事实上,我们可以从小的地方看到技术里暗藏的陷阱,更好地利用技术,呼吁技术发展的新方向,将技术作为契机,团结身边的人,把力量积聚起来,面对这些巨大的体系的权力,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去做脚踏实地的抵抗。
来源:看理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