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3岁的郝先生,四年前因为肚子痛、拉肚子、口腔溃疡久不愈合而就医,本以为是令人尴尬的“小毛病”,没想到医生说出了一个他从来没听过的疾病名字——克罗恩病,一种无法治愈,被叫做“不死癌症”的疾病。拖着不治可能发生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肚子疼、拉肚子、口腔溃疡...
很多人会认为这些都是“小毛病”。
但如果医生告诉你:这些“小毛病”治不好了,
从口腔到肛门的全消化道可能一点点烂掉。
你还会认为这些是小问题吗?
克罗恩病案例
43岁的郝先生,四年前因为肚子痛、拉肚子、口腔溃疡久不愈合而就医,本以为是令人尴尬的“小毛病”,没想到医生说出了一个他从来没听过的疾病名字——克罗恩病,一种无法治愈,被叫做“不死癌症”的疾病。拖着不治可能发生肠穿孔、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就需要手术治疗了。
这究竟是个什么病?除了拉肚子,危害大不大?接下来该怎么办?
不停拉肚子,这种“肠穿肚烂”的病盯上青壮年
克罗恩病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同属炎症性肠病(IBD),与普通肠炎不同的是,炎症性肠炎病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能够引发消化道炎症和损害,常见于回肠、直肠、结肠。
最重要的是,这种疾病会反复发作,令消化道上长满溃疡,导致肠道不能好好消化食物,折磨得人经常拉肚子、肚子痛、发烧、营养不良,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此外,肠黏膜上持续的炎症反应还可能导致异型增生,甚至导致肿瘤的发生。
总之,克罗恩病虽然不致命,但却折磨得人生不如死,日本前首相安倍,就是被这类炎症性肠病折磨了50年而无奈辞职。
不是癌症,危害不比癌症小
郝先生确诊克罗恩病的前3年备受折磨,找不到治愈疾病的办法,只能靠药物维持,发作时每天5次以上的腹泻、腹痛,长期低热,久不愈合的口腔溃疡,让他的生活毫无质量可言,还要生活在疾病未知的恐惧中。
▲以上内容均已取得患者授权
· 保不住的肠道
据美国克罗恩病和结肠炎基金会报道,一旦诊断为克罗恩病,20年内需要进行肠切除者高达80%,切除溃烂的部分消化道,其中20%~30%的病人术后一年内复发,随后复发率持续增加。另有少数病情严重的患者,要全结肠切除,进行永久性回肠造口。
· 患癌风险增加
研究发现,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人得结直肠癌的概率是普通人的4~8倍。炎症性肠病转变为结直肠癌的概率随着时间而增长:患病10年,癌变的概率约为1.6%;患病20年,癌变的概率增长至8.3%;而患病30年,癌变的概率高达18.4%![1]
除了肠癌的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克罗恩病还可能并发淋巴瘤、甲状腺肿瘤、泌尿系统肿瘤和骨髓肿瘤等。
· 血栓、关节炎等肠外并发症
血栓、关节病变、股骨头坏死、胆结石、肾结石等都是克罗恩病常见的肠外并发症,一项基于成年克罗恩病患者人群队列研究发现,克罗恩病患者骨折风险增加30%~40%,血栓风险增加3倍。
无法治愈的克罗恩病,有什么办法?
郝先生确诊后也一直在寻求能够治疗克罗恩病的方法,哪怕能够改善症状也好,直到患病的第4年,他的病情终于迎来了转机。
新医学,乐和四法八方
由于科学家们目前也还没发现克罗恩病的元凶,因此临床治疗也没有更好的方法。郝先生在寻找新的治疗方式时接触到乐和新医学体系,这是一种基于中西医学文化和技术进行深度科学研究的系统医学方法,集合了现代生物学、现代医学、中国传统医学、积极心理学、超心理学、营养学,生物信息学、能量医学为一体的严谨医学体系。
郝先生通过乐和四法八方,从免疫提升、特色中医、积极专念、蔬食减食多方位进行治疗,特别是蔬食减食,由于克罗恩病患者对食物更加敏感,肠道的免疫和炎症反应更加活跃,容易导致病情反反复复,不断加重。抑制炎症是饮食调节用于预防炎症性肠病发病的潜在机制。[2]约1周后,郝先生就自感所有症状消失,化验指标均正常,口服药物全部停用。
▲以上内容均已取得患者授权
2024年6月郝先生又在乐和新医团队的指导下开始接受干细胞干预治疗。
干细胞在治疗肠道疾病中既能抑制炎症,又能促进再生过程,修复肠道黏膜,为克罗恩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方法。同时,对于克罗恩病肛周瘘管形成,间充质干细胞(MSC)通过旁分泌效应或直接细胞接触来影响组织的修复,也为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从复查肠镜来看,2024年5月复查肠镜提示回盲瓣口见不规则溃疡,瓣口狭窄,回肠末端可见一纵型溃疡,横结肠、乙状结肠散在粘膜充血水肿糜烂;治疗后2024年9月再次复查肠镜提示回盲瓣仅见一片状溃疡,余下肠段粘膜光滑,未见明显溃疡及肿物等。
肠镜报告对比
郝先生成为新医学的受益者,他的经历也为更多患者打开思路,无论是肿瘤,还是肠炎、高血压、冠心病等慢病,面对现代医学“偶尔能治愈,常常是帮助,终究是安慰”的无奈,新医学的目标是“从安慰走向治愈,从治疗走向预防”。
参考来源:
[1]Eaden JA, Abrams KR, Mayberry JF.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ulcerative colitis: a meta-analysis. Gut. 2001;48:526–535
[2]Chun-Han Lo et al. Dietary Inflammatory Potential and Risk of Crohn's Disease and Ulcerative Colitis.Gastroenterology. SEPTEMBER 01,2020.
来源:张明徽谈免疫与新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