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阳师范校的坝坝电影

360影视 2025-01-22 16:16 3

摘要:两根粗壮的楠竹杆撑起一面洁白的幕布,一个大音箱高高地挂在楠竹杆上,一台架着两个大轮盘的老式电影放映机——这就是坝坝电影的标配。生活在上世纪60—80年代乡村的大人和小孩们,对此一定再熟悉不过了。那个时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娱乐生活相当贫乏,坝坝电影成了贫困生活里

▲当年的简阳师范校

简阳师范校的坝坝电影

汪 忠

两根粗壮的楠竹杆撑起一面洁白的幕布,一个大音箱高高地挂在楠竹杆上,一台架着两个大轮盘的老式电影放映机——这就是坝坝电影的标配。生活在上世纪60—80年代乡村的大人和小孩们,对此一定再熟悉不过了。那个时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娱乐生活相当贫乏,坝坝电影成了贫困生活里至高至上的娱乐享受。每到电影放映日,人们便会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齐聚空地前,你争我抢占座位,欢天喜地像过节一样闹热。没想到的是——简阳师范校也有坝坝电影。

我是1986年7月考入简阳师范校的,三年制中等普通师范学制,1989年7月毕业分配到农村参加教育教学工作。读了三年师范校便看了三年坝坝电影。

简阳师范校是一个四进式校园,占地36亩左右,原校址在现在的河东新区简阳中学内。校园外围是一圈高约2米的红砖围墙。从简陋的铁艺大门进入校园,一条宽约3米的水泥路直通向校园深处,路的两边是两排高大的梧桐树,正面是镌刻有叶迺容老师题写的“简阳师范”校名的古朴大门;路的左边是硬化了地面的灯光球场,右边是泥地运动场、校办风琴厂、小卖部和教师宿舍。第二进校园布局了花园、医务室、教师宿舍、伙食团、礼堂、风琴房等;第三进校园为教学区,正面是一栋木质办公楼兼教师宿舍,两栋教学楼、一栋阅览室大楼、一栋实验教室楼和两栋男女分设、各四层的学生宿舍楼分布在校园周围;第四进校园主要分布了阶梯教室、化学实验室和一栋讲师宿舍楼。学校的坝坝电影日是每周星期三,地点在第一进校园的灯光球场。

▲简阳师范校房产平面图

每到星期三晚饭后,我们便会看到电影放映队的面包车开进灯光球场,忙忙碌碌地从车上搬下一个个陈旧的大木箱,拉起银幕,挂起音箱,架起笨重的放映机,接好电线,调试音响,布置放映场地。看到工人师傅们忙前忙后的身影,我们无处安放的躁动的心就开始兴奋起来,上前打听放映什么电影。

夜幕降临,同学们陆陆续续地提着课凳来到灯光球场,依次安放凳子、坐下摆龙门阵,叽叽喳喳的很是噪杂。家庭经济好一点的同学还会从小卖部买上一瓶汽水、几两带壳炒花生或一包瓜子,一边看电影一边往嘴里送,样子很是享受。那个时候改革开放不久,农村实行了几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多数家庭虽然已解决了温饱问题,但到县电影院看一场需要3毛到1元门票的电影仍然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少同学读了三年师范也没敢到电影院看过一场电影,师范校放坝坝电影就成为了一件很得人心的大福利。

电影放映前,校领导通常要通过麦克风强调一次纪律:注意电线安全、不乱扔瓜子壳和纸屑垃圾、有序退场等等。开始放电影了,灯光球场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只见放映机上的两个大轮盘开始缓缓地转动起来,一道长长的、锥形的光柱投射到银幕上。随着光柱内一道道光束上下左右翻动,银幕上的画面也跟着变换。放映机上的两个大轮盘,前面一个是供片臂,后面一个是收片臂。这种老式放映机通常能够放映35毫米和16毫米的胶片,需要在供片臂装上电影胶片轮盘,再从轮盘上拉出片头,缠绕过几个转轴、经过聚光镜头固定到收片臂的空白轮盘上才能播放。一盘胶片一般可以放映半小时电影,一部电影需要2至3盘胶片。一盘胶片结束后,中途需要更换胶片,操作起来较为繁琐,但我们愿意静静地等待。在师范校的三年里,我们看过张丰毅参演的《城南旧事》、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张瑜主演的《庐山恋》和反映抗战的《血战台儿庄》,重温了《小兵张嘎》、《平原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等一批经典老电影。

▲简阳师范校86级1班毕业合影

每周星期三看电影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遇到下雨、停电等异常情况就会被取消,学校也不会再补上。碰到这种情况,同学们的心里总会倍感失落。记得是上师范三年级的一个星期三晚上,同学们按部就班地来到灯光球场,电影刚播放不到十分钟就停电了,锥形光柱和银幕上的画面瞬间消失。“唉——”,一片整齐的、长长的叹息声在球场上响起,周围立刻陷入了深深的黑暗。放映队的手电亮了起来,工人师傅开始收拾放映设备。同学们一边咒骂一边提起凳子摸黑往教室和寝室撤离。可是,走在前面的同学刚回到寝室、走在后面的同学还在上宿舍楼梯时,校园的所有路灯突然亮了起来,“哇——”一片整齐的、长长的惊喜声从校园的角角落落大声地响了起来。“放电影哦——”,不知是谁在男生院楼上大喊了一声。立刻,回到寝室的男同学齐聚到走廊的栏杆边、身子向楼下前倾、整齐而又富有节奏的齐声大喊“放电影!放电影!放电影!”,还在上楼的同学跟着大喊“放电影!放电影!放电影!”,有的原本住在楼上宿舍的男生刚上到二楼就立马加入二楼的“栏杆队”冲着楼下大喊起来,胆子大一点的女同学也在女生院跟着大喊。一时间,男生院和女生院楼上楼下人头攒动、声嘶力竭,场面蔚为壮观。

负责值班的老师闻声赶到了宿舍楼下,用手电筒往楼上照,说放映队的工人师傅已经离校,招呼大家回到寝室休息、不要喧哗。但大家不管不顾,依旧高声呐喊。我们八六级一班的男生住在宿舍楼最顶层的四楼上,因为是毕业班的老大哥胆子要大一些,有的同学整兴奋了,跑回寝室拿出搪瓷饭碗和不锈钢长柄瓢根(小汤匙)叮叮当当地敲打起来。钟俊伟(化名)同学随手从地上抓起两只搪瓷洗脸盆来到栏杆边,盆底对着盆底拍打起来。因为用力过猛,碰掉的搪瓷四处飞溅。这个时候,一个熟悉的戴着近视眼镜、头发花白、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老式蓝色干部服的高大身影出现在男生院楼下。“巫校长”,一些同学很快认了出来。巫树昌校长在楼下站了两分钟,拿着手电往楼梯口走来。走廊上的同学们“轰”地一声迅速撤退,回到寝室关上房门,男生院霎时安静了下来。我们班的彭明忠(化名)同学回到寝室后一直忙于洗簌,没有参与前期的喧闹,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时候牙也刷了、脸也抹(mā)了、脚也洗了,精神抖擞了起来,独自来到走廊上高喊“放电影!放电影!”刚喊了两声就与上楼巡视的巫校长碰个正着,被带到校长办公室去了。大约过了40分钟,彭明忠垂头丧气地回到寝室,一边进寝室一边嘀咕“妈哟的,你们把盆子都碰烂了的都没遭,我只吼了两声就遭了,写了保证书,差点贴校告,我没有拱你们出来哈!”我们躺在床上笑得差点岔了气。

▲放电影的工人师傅

影响看坝坝电影的另一个不和谐因素是校外“二杆子”(社会上爱打架、惹是生非的闲散青壮年)的寻隙滋事。当时,简阳师范校属于红塔区解放公社辖区,紧挨简阳县园艺场,现在的射洪坝街道解放路、解放九义校就是沿用了当年的公社名称。80年代中期,尽管简阳农村青壮年已有不少人南下广东打工,但远没有达到现在外出务工的人口比例。与简阳城区仅一河之隔的不少青壮年滞留家中无所事事,受录像厅港台片影响开始学着“超社会”“扯把子”,干些偷鸡摸狗、打架斗狠的事情,经常逗留在师范校的运动场、校门外和小卖部,上课时间还遛进学生寝室翻箱倒柜偷点零钱和小物品。晚上,他们经常爬到女生宿舍楼背后的围墙和墙边的老榆树上向里面张望,吓得不少女生晚上不敢到厕所方便。为了保证校园和师生安全,学校以男篮校队为骨干成立了护校队。但是,护校队集体出动“二杆子”马上撒丫子跑路,护校队一撤离他们就又卷土重来,师生不堪其扰。“二杆子”里名气最大的是一个外号叫“黑狗”的年轻人,30岁左右、单身、胡子拉碴的、衣无好衣、食无好食、显得有些邋遢,经常带着一帮人在校门外呼啸来去,放坝坝电影的时候总会进校游荡。

▲群众观看坝坝电影

那是我们二年级上学期临近寒假的一场坝坝电影,天气格外寒冷。运动场跑道边堆放了很多校办工厂新改料的风琴木板,学校安排了护校队的几名男生守护。电影刚放完,“黑狗”带着几个小青年走到木板旁问一名护校队员:你们在这里守啥子?怕我们偷木料蛮?一边说一边推队员,队员伸手推开“黑狗”。“黑狗”从腰间抽出一柄三棱刮刀,一刀扎进了队员臀部。队员臀部肌肉绷开,创口鲜血长流,“黑狗”吓得逃之夭夭。校领导闻讯,一边安排医务室救治,一边向东溪派出所报了警。派出所干警马上出动,到“黑狗”家里把他从床上拖了出来,反转双手戴上手铐拉到了师范校教学楼空地上,跪在黑板报墙前面,引来上百师生围观。可怜的“黑狗”,只穿着睡觉时贴身的春秋衣裤,冻得瑟瑟发抖。看到师生到场人数颇多了,一名警察用电警棍一顿乱触,一溜蓝色光焰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黑狗”痛苦地呻吟着瘫软在地上。另一名警察走上来踢了两脚,吼到“跪起来”。“黑狗”刚跪起,警察一脚把他踢得仰面倒向地上,大吼“跪起来!”如此三次,“黑狗”神情委顿不堪。据说,“黑狗”被拘留了几天,出来后外出打工去了,直到毕业离校我们再也没有看到过他了。那个年代,基层民警办案的手段有些简单粗暴、不够“文明”,但对不法人员的威慑是有力的,带给人民群众的感受是安全的。

毕业工作后,电视机普及起来,很少看到坝坝电影了,县电影院也没有了往日的热闹场景。1994年,简阳电影院改制成立了简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为了扩大放映业务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998年左右该公司以“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为主题,借鉴坝坝电影经验面向全市学生放映一些老电影。第一年放映地点主要借用乡镇礼堂,后来电影公司购买了充气大棚放映电影,一个充气大棚能容纳200名左右师生同时观看,这个活动大约持续了5年时间。进城工作后,偶尔能看到一些怀旧的老人在广场一角张挂一方不大的银幕、用数码放映机放电影,但却没有当年坝坝电影那种盛大和欢乐的感觉。

也许,坝坝电影只能定格在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们的记忆里了。

作者简介:

汪忠,毕业于简阳师范校,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干了17年,目前在简阳市农业农村局工作。

来源:天府雄州金色狂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