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盘锦市因石油而兴、因湿地而美,有着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学的新路径。
盘锦市因石油而兴、因湿地而美,有着优秀的传统地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盘锦职业技术学院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推动“大思政课”建设,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思政教学的新路径。
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提炼历史文化“大道理”
学校坚持思政课要“讲道理”的要求,不断探索实践“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教学方法。思政课教师组织学生参观“稻草节”稻艺展示等活动,体会辽河口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无限魅力;在重阳节走进盘锦市双台子区新府社区,在实践中感受民生福祉的新变化;走进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盘锦市田庄台镇甲午末战殉国将士墓,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参观抗日义勇军纪念馆、张海澜旧居,把思政课堂搬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感受抗日战争中凝聚的精神力量。思政课教师还指导学生社团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把地域文化融入学生文化生活,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用好文化资源 培养“思政小讲师”
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思政课的讲授,实现“教”的主导性和“学”的主动性内在统一。在推动思政课建设的过程中,学校注重打造由“常态小讲师”“特色小讲师”“精品小讲师”组成的“思政小讲师”团队,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其中,“常态小讲师”主要服务于课堂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思政的热情,提升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特色小讲师”主要承担课堂教学之外的教学工作,包括校内外场馆的义务讲解、小型文化活动的主持等工作,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盘锦市独特地域文化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精神内涵,掌握丰富的历史和文化知识。“精品小讲师”主要负责到社区、村镇等地开展理论宣讲。通过参与各类活动,学校“思政小讲师”积极学习盘锦文化,成长为地域文化的“代言人”,以革命先烈、劳动模范、时代楷模为榜样,自觉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完善校园育人体系 强化地域文化“渗透力”
学校高度重视地域文化融入校园环境的创设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经过多年的非遗保护与传承建设,学校构建了“非遗+特色馆藏资源”“非遗+多样阅读推广”“非遗+精品课堂建设”“非遗+数字化平台建设”“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五位一体的传承保护模式,发展创建了盘锦地区首个高校自创、初具规模的地区“非遗项目展厅”。展厅搜集、挖掘非遗文献1000余册,整理口述录音、录影、录像资料20个,实物展品380种共400件、图片300余张和鸟类标本17目86种100只。各类展品填补了学校馆藏资源非遗实物、图片资源的空白,成为盘锦市具有影响力的非遗宣教示范基地、湿地科普馆和宣教馆,使学生足不出校,就能和宝贵的非遗资料零距离接触,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交流、交心,升华热爱民族文化的意识,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从2018年开始,学校先后举办了多次大型非遗进校园活动,师生现场体验非遗技艺的精髓;承办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大赛,丰富学生的课外实践,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开展“长廊文化”“走廊文化”育人体系建设工作,将学生课外制作的非遗剪纸、芦苇画等手工艺品陈列在教学楼、图书馆等校园场所;在教学楼中展示优秀校友就业与创业成就,激发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学习热情;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文化宣传,利用校报、宣传栏、公众号、网络视频号、校园广播等媒体宣传盘锦市地域文化;开展以“校园廉洁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征文、微电影主题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使地域文化与学校教育有机融合,实现课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的良性互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xxcb.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内容咨询及合作:19176699651;yuanshipeng@xxcb.cn。
来源:教育信息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