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首届精英班的一员,无论是学术成绩还是课外活动,张亦晗一直表现出色,经常成为我们的采访对象。可以说每一次的荣誉收获都记录了他在天府中学融合创新高中部一步步扎实成长的足迹。
天府中学融合创新高中部
高三学子 张亦晗 Bill
说起来,张亦晗是我们的老朋友了。
作为首届精英班的一员,无论是学术成绩还是课外活动,张亦晗一直表现出色,经常成为我们的采访对象。可以说每一次的荣誉收获都记录了他在天府中学融合创新高中部一步步扎实成长的足迹。
最近,张亦晗再次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牛津大学放榜,全成都5份录取,他的名字赫然在目。
申请牛津的旅程,远非简单的成绩堆砌,在这条征途中,张亦晗面对的是无数次的自我审视与定位,那些关于选择、坚持、探索、还有放弃的故事,今天讲给你听。
破釜沉舟,牛津路上的化学梦
2025年1月14日下午,距离牛津大学放榜仅剩几个小时,张亦晗选择到VEX社团活动室这个安静的地方独自待着,他坐在熟悉的机器人旁,手指触碰着那些零件试图让自己的心情归于平静。
这时,手机屏幕突然亮起,一封英文邮件弹了出来,上面是平日再熟悉不过的英文句子,此刻突然变得陌生,他迅速将邮件转发给升学指导老师Lincoln,反复进行求证:“这是什么啊?是真的吗?”得到Lincoln的确认后,张亦晗依然难以置信。
注:张亦晗收到牛津offer
事实上,申请牛津大学对张亦晗来说,无疑是开启了“极限挑战模式”,高中前期,张亦晗一直以剑桥大学自然科学专业为目标进行准备,自然科学涵盖化学、生物、物理,他希望通过广泛学习来探索更多元的知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亦晗对化学单科的热爱愈发坚定,于是高三这年,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他决定转向牛津大学化学专业。
注:张亦晗正在做化学实验
做下这个决定其实并不轻松,剑桥自然科学专业提供笔试和面试的综合评估,对张亦晗来说更有把握,但牛津化学专业仅有面试,淘汰率极高,加之近年来此专业的面试通过率大幅下降,这无疑增加了申请的不确定性。为了遵循内心,张亦晗放弃固有优势,大量阅读化学书籍,巩固基础知识,参加实验室项目,进行上百场模拟面试......最终凭借对化学的热情、流畅的表达、灵活的思路以及三年来优异的标化成绩获得牛津青睐。
如今,回望来时路,曾经的挣扎和付出皆“轻舟已过万重山”。正如杨绛所说,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逐梦之旅,以热爱为翼的飞翔
回顾起初踏入国际教育路线时,张亦晗对牛剑等顶尖学府尚未怀揣明确憧憬,在择校过程中,比起追逐名校光环,张亦晗更在乎个人对专业的兴趣与学习驱动力。
他的好奇心,成为持续探索未知的引擎。相较于仅仅陈述现象,他更热衷于探究现象背后的原因,对“为何如此”充满好奇,这种对万物根源的探究欲,让他对周遭世界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在数学老师Claire眼中,张亦晗是个思维极其活跃的学生,Claire曾好奇地问过他,那些深刻且独到的提问是出于天性使然还是刻意培养的结果,张亦晗坦言,他从未刻意训练过自己提问或思考,只是出于纯粹的求知欲,这份纯粹的探索精神,引领着他与各科老师一同深入探讨,不断前行。
在化学这一挚爱领域,张亦晗的知识体系日益丰富,有一次,Claire在课间目睹他正埋头研读大学化学书籍,从中洞察高中所学化学知识与更高维度知识间的联系与融合,这一幕,切实地展现了他如何逐步精进高效的学习方法并深化对知识的领悟。
自律、做事情持久且高标准是张亦晗的标签,但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学习上的“卷王”,这也是当初他坚定选择A-Level课程体系的原因之一,“相对自由的选课安排与时间管理能够让我根据个人兴趣参与课外活动。”
熟悉张亦晗的朋友都知道,他热爱足球,将德国足球名将巴斯蒂安·施魏因施泰格视为偶像;他对机器人充满兴趣,不仅加入了VEX社团,还担任了副社长;他对攀岩有着深厚的情感,自小学六年级初次接触攀岩以来,已坚持六年多,并于2024年荣获爱丁堡公爵奖金奖......
对张亦晗而言,学习的本质是一场自我成长的探索,正如他通过对知识、对各项兴趣的纯粹热爱不断丰富着自己的内在宇宙,学会了如何以一颗更加开放包容的心去体验生命赋予我们的无限可能。
共筑愿景,幸福之路的同行
教育的核心愿景在于培养孩子获取终身幸福的能力,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家庭与孩子三方的共同努力。
在上周末进行的牛津线上专访中,张亦晗的班主任Julie向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去年暑假,两位学生刚结束紧张的AS(英国高中阶段的一项资格考试)大考,压力犹存,Julie提议一同骑行成都绕城绿道。骑行途中,学生们展现出的细心关怀——提醒彼此防晒、补水等细节,不仅让Julie深受感动,也让她更加坚信“亦师亦友”的陪伴关系是教育的最佳状态。
注:张亦晗、方劲焯与班主任祝天羚老师一同骑行
两位学生的升学指导老师Lincoln也多次提及“陪伴”的重要性,“我们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专业资源和支持,更在于与班主任、科任老师紧密合作,全方位了解学生,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建议与帮助,实现全程陪伴式的成长引导。”
亦晗妈妈则从家长的角度提供了生动的教育范例,她始终秉持“尊重与引导并行”的教育理念,无论是专业选择还是兴趣培养,都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为他创造丰富的实践机会。
注:张亦晗与妈妈
在升学规划上,亦晗妈妈一路保持开放豁达的心态:“牛津的offer只是孩子求知旅途中的一枚闪亮徽章,而非他探索之旅的休止符。我希望他能以此为契机去拥抱一个更为辽阔的世界。”
这份平和而深邃的远见,赋予了张亦晗无畏探索的勇气与自信,成为他不断突破自我、追寻梦想的不竭动力。
-END-
编辑 | Jane Lei
审核 | Christy/Sissi
来源:成都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