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光荣、责任在肩。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湖南以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书写教育华章,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湖湘力量。日前,湖南省教育厅融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省大路上”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度报道湖南教育战线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的新举措
编者按:建设教育强国,使命光荣、责任在肩。在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湖南以坚定的决心和不懈的努力书写教育华章,为建设教育强国贡献湖湘力量。日前,湖南省教育厅融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省大路上”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度报道湖南教育战线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上的新举措、新成就、新气象。
“奋进在教育强省大路上”专栏之“教育强国看湖南·市州行/高校行”系列,通过图文报道的方式,巡礼式宣传各地各校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格局性变化和跨越式成就。
教育强国看湖南·高校行⑤
湘潭大学:应国之所需 育拔尖人才
“我进‘菁英班’了!”日前,湘潭大学2023级本科生夯沙等100名同学,经过笔试和面试入围湘潭大学创业学院菁英班。2024年,湘潭大学单独设立创业学院,首创招收创业本科生,新设创业菁英班,分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智能制造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班。这是湘潭大学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培养质量的又一次先行探索。
教育部等6部门出台的《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共设17个基础学科专业领域,旨在“选拔培养一批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新时代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播种火种,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思想高地奠定人才基础”。
湘潭大学历来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湘潭大学面向全校学生进行二次选拔,遴选志向远大、学术潜力大、综合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吸引最优秀的学生主动投身基础学科研究,着力优化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2014年正式启动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计划,先后开设9个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均依托学校优势特色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数学类韶峰班于2021年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数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 深化改革,打造拔尖创新人才
“感谢拔尖计划,引领我踏上了科研的道路。”2020级数学类韶峰班范楷说。2024年4月,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落下帷幕,范楷获得数学类高年级组一等奖,这是他连续3次获得该赛事一等奖。目前,他已直博复旦大学基础数学专业。
近年来,湘大学子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5项国家级一等奖,位列全国第二;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化工设计竞赛连续三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在知识产权英文模拟法庭竞赛中,两次实现赛事奖项“大满贯”;在金相大会比赛中,以总分第2的成绩获得团体一等奖……优秀的学术竞赛成绩,是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核心要素建设的成果。
近年来,湘潭大学重点推进教育理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变革,探索构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三六三”模式。一是坚持三个拔尖。将思想政治过硬作为首要目标,将学术表现优异作为主要特质,将创新能力突出作为重要素养。二是创新六项机制。建立“使命+创新”的目标引领机制、“单招+优选”的动态进出机制、“经师+人师”的成长辅导机制、“兴趣+精尖”的个性培养机制、“专属+倾斜”的条件保障机制、“评价+跟踪”的持续改进机制。三是汇聚三大优势。发挥红色基因优势、重点学科优势、综合性大学优势,厚植家国情怀,强调示范引领,推进交叉融通。
学校以创新为导向,大力加强人才培养“特区”建设。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化学学院、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化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平台教育教学改革“试验区”建设,打破学科专业边界,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培养国家急需的紧缺高层次人才。
同时,湘潭大学还大力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推进一流专业建设,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要求,继续扩大工科优势,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深入推进专业优化调整,深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
一个个人才培养“特区”的建立,一个个全面周密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一个个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实行,湘潭大学用实际行动努力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能。
■ 打破边界,塑造专业引领人才
2人保研北京大学、8人保研中国科学院系统、5人获直博资格,升学率82%,“双一流”院校录取率100%。2024年的夏天,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物理学韶峰实验班经过4年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交上了满意的答卷。
“现行的课程设计令我们获益良多。”物理韶峰班的高勋同学介绍,他所在的班级课程覆盖范围很广物理专业课的学习内容不局限于教材,还会根据不同应用领域需要选修理论物理、计算物理、技术物理等课程,并穿插学习相关实际应用领域的基础课程,还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和兴趣爱好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
据了解,物理韶峰班5届毕业生中,104名已有毕业生有88人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继续深造,升学率达84.62%,20余人录取为直博生。
化学院的“3+1”联合培养模式同样体现着交叉融合的内涵。学院先后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株洲时代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3+1”联合培养模式,为创新人才培养开辟了新途径。
“拔尖班要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培养,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思维和方法,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湘潭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喻祖国介绍。
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走访、座谈、讨论后,湘大研制出“学科交融、通专结合、本硕贯通”的课程体系以及“一院一方案、一生一课表”的改革方案。一方面,整合校内资源,搭建跨学科公共平台、建设跨学科课程体系、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为拔尖学生创造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条件。另一方面,实施“引智”工程,通过联合培养、暑期学校、短期考察等方式将拔尖学生送到国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交流学习。
目前,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成效显著,学生成才率高。数学类韶峰班已有六届毕业生中升学率达87%,2024届毕业生100%保研;2019届材料类师昌绪班,升学率86.36%,9人师从院士团队,4人直博;2023届物理学韶峰班,2人保研北京大学,8人保研中科院系统,5人获直博资格。实验班毕业生平均保研率达70%,平均升学率超85%,且大多数进入了顶尖科研院所、国内“双一流大学”和国(境)外高水平大学。
■ 创新创业,培养为国实干之才
“我刚一开始讲项目意义,大家的手机就一直在拍照,让我们受宠若惊。”2023年9月,在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决赛现场,来自湘大的李青、易乘扬等组成的学生团队的《味享记——一乡一品助力乡村振兴》项目吸引了全场目光,并获得产教融合BUC实战赛一等奖。
近三年,湘潭大学有3万余名学子和李青他们一样,投入创新创业相关的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5156项,其中国家级特等奖21项、一等奖101项。
创新涌动的背后,是育人体系与机制的完善。湘大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融入体系、协同推进”的基本思路,从顶层设计做好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统筹规划和协同推进。
从课内到课外、从创新到创业,从校园到企业……在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落脚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道路上,湘大逐步形成了以自主实践、创新驱动、团队协同、学科交叉为鲜明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湘大系”在校学生创业者活跃的身影以及校友的优异表现,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高度评价。
“3D打印之父”、新宙邦、裕能新能源、华曙高科、集世迈、博益鑫成等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从湘潭大学走出,数百家年产值过亿的企业由湘大校友担任董事长或总裁,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医疗、化学化工、精密仪器、高分子材料等高科技领域也产生了数十位各大型企业的首席科学家或首席专家。他们敢担大任务攀高峰,在奔涌激荡的时代浪潮中磨砺青春底色。
“面向未来,我们将努力培养造就更多敢于在新领域‘弄潮’、在新赛道‘领跑’的青年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和创新团队等,引领青年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逐浪前行不止步、奔涌向前不停歇。”湘潭大学党委书记刘起军表示。
来源:湖南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