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源教授:深入剖析难治性高血压鉴别,聚焦合并肾脏损伤患者管理新进展

360影视 2025-01-24 00:10 2

摘要:陈教授指出,难治性高血压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诊断涉及规范化药物治疗、患者依从性、血压监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等因素,临床实践应从管理角度识别并纠正诊治环节中的不足。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给全球医疗卫生系统带来了极大负担。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已达到

2.45亿,其中相当比例的患者为难治性高血压,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健康负担,也对医疗系统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2024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26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期间,医脉通特邀请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源源教授进行专访。

陈教授指出,难治性高血压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诊断涉及规范化药物治疗、患者依从性、血压监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等因素,临床实践应从管理角度识别并纠正诊治环节中的不足。

此外,难治性高血压常合并肾脏损伤,在进行此类患者的血压管理时应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用药调整。医脉通:难治性高血压是高血压临床诊疗的重点、难点。请您介绍一下,在临床上如何界定难治性高血压?

陈源源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众多临床工作者认为,难治性高血压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然而,从难治性高血压的定义来看,它实际上是一个血压管理的问题。

难治性高血压通常被定义为进行1个月规范化降压药物治疗后,血压仍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压。

首先,规范化降压药物治疗应至少包括三种降压药物,且每种药物均达到最大剂量或患者的最大耐受剂量。其中,传统治疗方案认为应至少包含一种噻嗪类利尿剂;当前观点认为,除噻嗪类利尿剂外,另外两种药物最好选用RAS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

其次,治疗方案的成功执行需要确保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了评估患者的依从性,通常会进行血压测量。以往主要依赖于诊室血压测量,但目前更倾向于使用诊室外血压测量,如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血压监测。通过多种血压监测方法,以明确患者的血压是否达标。

此外,还应除外继发性高血压或假性高血压。

综述所述,难治性高血压的界定涉及多个诊治环节,只有经过全面评估,规范化诊疗后,血压控制仍不理想时,才能确诊为难治性高血压。因此,难治性高血压应被视为一个管理问题,在临床实践中,及时发现诊治过程的纰漏并纠正,有利于更好地实现降压目标。

医脉通:在临床实践中,哪些因素可能导致难治性高血压误判或漏诊?您认为,在临床实践中该如何提高难治性高血压诊断的准确性?

陈源源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20%的高血压患者可能为难治性高血压。在判定难治性高血压时,多种因素或导致漏诊和误诊。

首先,血压测量相关误差。周围血管疾病、血压计、袖带、患者上臂过粗、动脉粥样硬化硬化及体型等均会对血压读数造成影响。晨起、傍晚或夜间血压波动等也可能导致血压读数升高,因此进行24h血压监测对获取真实血压值同样至关重要。

其次,治疗依从性问题。即使采用完善的降压治疗方案,患者不遵循医嘱服药,也无法达到最佳的降压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常通过问卷调查来评估用药依从性,但其可能会高估患者的依从性。通过尿液或血液检测同样可以检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且提供的信息更为准确,但在临床实践中难以普及。

第三,医生的惯性思维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有些医生认为患者无明显不适,即使未达到治疗目标也无大碍,这种错误惯性思维也可能导致患者血压控制不达标,被误诊为难治性高血压。

第四,其他合并用药的影响。骨关节炎治疗药物及甘草类止咳药物等均可与降压药相互作用,从而影响降压药疗效,导致血压本可达标的患者血压升高,从而被误诊为难治性高血压。

医脉通:在临床中,约20%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肾脏损伤。在这类患者的血压管理中,该如何根据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进行用药调整?

陈源源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部分难治性高血压属于继发性高血压范畴。由于50%的继发性高血压由肾脏疾病引起,因此在对患者进行监测时,不难发现许多难治性高血压患者合并肾脏疾病,真正难治性高血压也往往与肾病相关,例如透析、肾移植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肾动脉狭窄未及时治疗患者,这些情况均可能是难治性高血压的潜在原因。

众所周知,RAS抑制剂可通过扩张出球小动脉,降低肾小球囊内压,减少蛋白尿的发生,实现肾脏保护作用,从而有效延缓肾病进展。然而,当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至一定程度[如肾小球滤过率<30ml/(1.73㎡·min)]时,RAS抑制剂可能会进一步降低肾小球滤过率或导致血钾升高。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于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的患者,例如慢性肾脏病3期患者(肾小球滤过率<30-60 ml/min/1.73m²)是否仍适宜使用RAS系统阻断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进行RAS抑制剂治疗前,需评估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在用药后两周至一个月内(肾小球滤过率相对较低的患者可缩短复查间隔,如<45 ml/min/1.73m²),若肾小球滤过率降低≥25 ml/min/1.73m²)、血肌酐水平升高≥25%,或出现高钾血症,则提示继续使用RAS抑制剂可能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恶化,建议停用。此外,若患者长期使用RAS抑制剂后肾功能持续恶化,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1.73m²时,传统观点也认为应停用RAS抑制剂。

然而,长期临床实践表明,停用RAS抑制剂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因为这类药物不仅对肾脏有保护作用,还对冠心病、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等高风险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潜在保护作用。近期有研究显示,在停用与未停用RAS系统阻断剂的两组患者中,未停药组的肾功能未见明显恶化,心血管事件风险亦未显著增加。因此,即便肾小球滤过率降至30mL/min/1.73m²以下,只要加强评估,仍可继续使用原剂量的RAS抑制剂,以维持其心血管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在早期RAS抑制剂可作为无可替代的最佳肾保护药物;在晚期的特定情况下,也可通过加强评估继续使用;当肾功能急剧恶化或出现高钾血症时应停用。

此外,近年来SGLT2抑制剂等新药也被用于肾脏保护和降低蛋白尿,但在肾小球滤过率低于20ml/min/1.73m²时,也不建议使用。

医脉通:请您分享下,近年来,有哪些新药或新疗法可用于合并肾脏损伤的难治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

陈源源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1.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

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除具有降糖作用外,还可降低高风险患者的心力衰竭、蛋白尿和肾脏疾病进展风险,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这类药物已被用于高血压的治疗。《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建议,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在必要时应用SGLT2抑制剂或GLP-1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但在无糖尿病的情况下并未被额外推荐作为降压药物使用。

2.醛固酮受体抑制剂非奈利酮等

因副作用的影响,传统醛固酮受体抑制剂螺内酯和依普利酮等并未在临床广泛应用。新近研发的醛固酮受体抑制剂非奈利酮通过改变药物结构,改善组织亲和力,减少了对肾小管的亲和作用,同时可作用于全身、心脏、血管的MRA受体,从而发挥抗炎、抗纤维化和抗氧化应激的作用,从而更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但其降压效果并不理想。

3.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

目前,醛固酮合成酶抑制剂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应用于临床。

4.内皮素双通道阻滞剂

由于内皮素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收缩剂,内皮素双通道阻滞剂或具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5.小干扰RNA

目前,小干扰RNA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同样备受关注。小干扰RNA类降脂药物英克司兰已应用于临床,一次注射可持续半年。

在降压治疗方面,同样进行了类似探索。Zilebesiran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原在肝细胞内的合成,阻断血管紧张素II,发挥抗高血作用,一次用药的疗效可持续半年,有望改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6.介入治疗

肾动脉交感消融术等介入治疗策略目前也在探索中,通常用于在进行多种药物治疗后血压仍控制不佳、依从性差或对降压药物耐受性差的患者。目前,我国也发布了相应的专家共识进行推荐。

相信这些高血压治疗的新进展,将为难治性高血压的管理带来新希望。

专家简介

陈源源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高血压分会副主委

中国医师协会第二届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高血压联盟常务理事

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高血压专委会副主委兼秘书长

北京医师协会基层高血压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

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命审题专业委员会委员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心血管药物专业组委员

《中华高血压杂志》、《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

参与及完成多项国家课题:国家10.5、11.5支撑计划、国家12.5课题《基层医疗机构高血压管理适宜技术研发与应用》、863计划项目《亚健康人群血管功能异常的早期识别及评估》、首都科学发展基金《北京市社区常见慢病防治管理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实施与评价》、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处方库高血压人群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参与完成中国心血管联盟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体系、认证体系及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县域医疗机构高血压专业诊疗实施可能性的调查与医共体建立;北京市高血压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标准制定与实施。获得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华夏医学科技科普奖及中华医学科普奖。已授权及受理专利15项。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