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卫视《馆有新声》打造都市“文化客厅”

360影视 2025-01-24 09:44 2

摘要:安徽卫视文化科普寻访类节目《馆有新声》正在热播,主持人马滢,李子涵,夏子珺,携手嘉宾分别走进安徽科技馆,安徽美术馆,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等地,以声为题,循声入境。

安徽卫视文化科普寻访类节目《馆有新声》正在热播,主持人马滢,李子涵,夏子珺,携手嘉宾分别走进安徽科技馆,安徽美术馆,中国黄梅戏博物馆等地,以声为题,循声入境。

【馆“寻”新声】

节目首站来到安徽省科技馆,这里有三个最具特色的展厅,分别是全国首个以“双碳”目标为主题的展厅,全国首个以科学发展史为主题的展厅和星空探秘展厅。馆长方波作为节目NPC热情接待大家,并发布本期任务,要求他们在三个特色展厅内找出“最有特色的声音”。主持人马滢选择“低碳之路”进行探寻,体验了惊险刺激的360°自行车,被讲解员大赞“勇气可嘉”,更勇闯“风暴模拟室”感受高达十二级的风暴,吓到失去表情管理。然而正是这种“亲肤”的游览体验,让她深刻意识到破坏环境导致的极端天气危机,减碳行动刻不容缓。

本期嘉宾有一位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中学的学生,从小对浩瀚星空充满向往的她选择“天地探秘”展厅寻找“新声”。在体验了赫赫有名的“魔鬼”训练——离心机装置之后,殷辰希感叹成为宇航员之不易。在节目尾声的复盘茶话会中,馆长方波对本期任务进行“验收”。互动,参与,体验,是建设安徽科技馆的初衷。节目中嘉宾们绞尽脑汁对“新声”的探寻,实际上是对未知的求索。正是这种好奇,提供着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源动力”。

【馆“纳”新声】

在节目安庆站,主持人夏子珺和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董成,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优秀演员汪晨晨共同走进中国黄梅戏博物馆,感受古韵今风交相辉映的戏曲传奇。

接到馆长发布的“如何用新形式推广黄梅戏”任务后,嘉宾们分头行动,“大招”连开。汪晨晨在馆内“现抓”保洁大姐排演黄梅戏经典桥段,夏子珺走上安庆的大街小巷,招揽广场舞大妈现搭“PK戏台”;最有梗的“E”人董成巧用网络平台对嘉宾的黄梅戏表演连麦直播,更在与网友互动时金句频出,“这里没有董永,只有董成”“牛郎织女的牛应该是水牛”,引发一波波点赞比心,让直播间氛围高潮迭起。

中华文化拥有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它在五千年的岁月里璀璨如歌,历久弥新。黄梅戏能从民间小调发展成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离不开一代代黄梅艺术家的精心雕琢,也离不了始终紧跟时代、贴近生活的“群众路线”。从田间地头的口口传唱,到如今利用先进科技将文化触角辐射到更宽广天地,广纳“新声”的艺术必将“声声”不息。

【馆“赋”新声】

一个小时,要在建筑面积五万平方米的安徽省美术馆,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打卡。下车伊始接到任务,主持人李子涵和嘉宾们直呼“上强度了!”步入这场艺术盛宴,馆内丰富精美的藏品让大家目不暇接、难以取舍。本期嘉宾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副书记、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何云,在红楼梦绘本长廊展区驻足流连,这种将传统艺术作品和现代科技完美融合的数字AI展览能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在接下来的任务环节,馆长邀请大家对选中作品进行复刻,利用自身专长再现其意境。黄梅戏艺术家何云摇身一变扮上“贾宝玉”,用婉转悠扬的唱腔为作品《红楼梦》赋“新声”; 李子涵将《刘胡兰就义》的静态画作搬出“画框”,有声有色的动态演绎再现革命烈士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作品本身的价值,和一代代品鉴者对齐独特的解构,重构,组成了它完整的意义集合。

深耕前人建树的文明沃土,转而成为鲜活的载体接续前行,传承的意义在此刻完成闭环。以馆为媒,“声声”不息,安徽卫视《馆有新声》倾力构建都市“文化客厅”,变“场馆”为“场域”,以沉浸式体验和求知型探访给观众带来一场场特殊的“新声”之旅。

在接下来的《馆有新声》中,我们将探寻徽菜发源地,用最本真的食材,最地道的烹饪去唤醒最纯粹的温暖和眷恋;踏入古寿春,溯源楚文化,在数千年的璀璨星空下,忆古思今;置身敬亭山下,邂逅宣纸,感受那绵延千年的文脉,激荡起内心的层层涟漪。让我们以全新的姿态,聆听历史、感知文化,奏响激昂的《馆有新声》。

来源:环球网海外看中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