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爆也是烂剧

360影视 2025-01-24 11:00 2

摘要:从开播数据上看,《漂白》应该能算得上是开年第一部爆剧,爆伴随着各种丑闻,疑似编剧抄袭,疑似过度美化犯人,用真实凶手的名字当作剧中受害者父亲的名字。

写在前面

今晚聊最近的大热剧:

《漂白》

从开播数据上看,《漂白》应该能算得上是开年第一部爆剧,爆伴随着各种丑闻,疑似编剧抄袭,疑似过度美化犯人,用真实凶手的名字当作剧中受害者父亲的名字。

但丑闻没有挡住这部剧的爆,骂声和负面热搜和它的热度指数,同步着节节攀升。

这就很有意思了,是我们观众道德感太低了?还是这部剧本体太好看了?

好像都不是,这部戏在舆论上几乎都是负面, 导演和编剧的能 力也 实在有限,处处都暴露出敷衍和力不从心 , 豆瓣也是观众骂声一片, 口碑放在任何时候都算不上好剧。

是这部剧的编剧,也就是被指控抄袭的那位,她太“聪明”了,这个聪明当然并非褒义,而是在说她的讨巧——

没有写一个完整的好故事的能力,就写几个和整个故事无法相容的充满魅力的角色,尤其是反派角色。

没有 写一个完整的好故事的能力,就侧重呈现人性奇观和源自真实案件的尺度。

这两点,我们一个一个聊。

正文

《漂白》这一剧名正是故事的张力所在,犯下 数桩 碎尸罪行的四个凶犯逃逸、藏匿十年之久,期间成功改换身份过上平淡日子。

这里面可供选取的切入点很多,编剧选择了很讨巧的一种,即将人物作为撬点,给我们看法制不够完善的时代里 ,人性所能抵达的复杂,以及人为了存活所能迸发出的韧性,这二者的拉力和对抗本身是好看的。

编剧借此塑造了两组非典型人物, 一组是非典型加害者,弱化了杀人犯们的特殊性,把他们在杀人之外的状态都当普通人去写,比如吉大顺爱吃肉,每逃到一个地方都嚷嚷着改善伙食,老大邓立钢在接来了自己家人,又接来了情妇宋红玉的家人后,也不可避免地陷入家庭琐事的一地鸡毛。

尤其是宋红玉的形象,一反常规心软、温柔、善良底色等设定,不仅对自己狠,对别人更狠,只要不如她意,挥铲就是一击,秉承着特别极端的生存法则。

也是借着这样的恶人设计 ,剧里受害者被虐待的 血腥 画面着实不少。

但她又会在受害者临死之前,跟她们讲自己的故事,讲自己幼年时,妈妈患了乳腺癌,卖房卖地都救不了,自己出去打工,在酒吧碰到了这几个同伙,在差点被他们杀掉的时候,她喊出了“我恨你,恨他,恨男人,恨女人,恨你们所有人”,被他们半威逼地走上了现在这条路。

最后,她带着泪痕笑着说“跟他们在一起,我活得无德无情,无拘无束”。

这段里,王佳佳的表演深化了人物的层次, 她带着绝望和痛楚的演法,让这些过于极端的台词打上了一些朦胧的问号,她残忍的一面下似乎充斥着虚无和迷茫。

包括她手边总有苹果等食物的设计,也外化了她内心的匮乏。

一组是甄珍,黄莺,都属于非典型受害者。她们不同于以往受害者的软弱,尤其是甄珍,面对母亲控制欲过强的压迫,乃至校园霸凌,她都选择了反抗。

被杀人犯捉到后她也没认命,一逮到机会就设法逃走,不论被抓回去几次,她都会再次站起来寻找生机。

可见她的角色并非用于激发观众的怜悯和同情,而是为了呈现一种不屈从的破局之力。

这些跟人物直接相关的塑造,是剧值得一提的地方,但能不能算优点,其实也很难说。

因为这些好的人物设计,没办法很好地跟整个故事相融,毕竟这并不是一部写人的剧,里面很大的篇幅都是在讲案件,而且最后也都没什么成长弧光可言,导致连这两种形象的存在,都显得有些突兀和不容。

这就要谈到剧本存在的根源性问题,面对一个过去的故事,剧集是需要呈现出一种带思考的视角的, 它决定了观众如何看待过去与现时,比如是回到原点,重新理解那时发生的一切,还是立足于当下进行反思。

哪怕如它所言“纯属虚构”,它也需要提供一个让观众进行连接的方向,但是《漂白》缺乏这一点,它只有对情节和人物的堆砌,篇不成篇,章不成章。

就像我前面说的,它是给我们看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的韧劲,看了尺度不小的血腥镜头,但看完之后呢?它想要借此完成什么表达?编剧和导演都没有想过要尝试去回答。

所以在这种模糊和空白之下,一个最显然的问题,就是除了之前提到的角色,其余所有人都变成了陪衬。

他们同样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但他们的作用是辅助情节的跌宕,以及不对主要人物的遭遇和个性进行干扰。

首先是警察,在这么一部追凶是并行主线的犯罪剧里,抓捕和刑侦的部分都过于敷衍,每一个警察都显得过于无能。

明知罪犯很可能去银行取钱,他们直接 在银行门口布控,没有任何隐蔽性;

已经跟踪到了罪犯的货车,没有赶紧调度别的警力支援,选择用自己的小车去截停,导致警员受重伤。

甚至全程跟这桩案子的刑警队长,都没有从任何角度去凸显他的努力,只是不断给我们看他如何深陷在抓不到罪犯的心理阴影之中。

就算让犯人逃跑是硬设定,这种给警方下调智力和能力的拍法,也还是说不过去,只会不断消解这类社会罪案题材自带的严肃性和探讨意义。

受害者家属这边也是,大部分的女性角色塑造都谈不上好,甄珍的妈妈、同学和老师,都过于脸谱化。

甄珍在家里得承受妈妈的精神暴力,去学校得遭受霸凌,原因还是女同学嫉妒她跟校草讲话这种狗血桥段,女老师更是毫无根据就听信同学的举报,断言甄珍在早恋。

这一系列做法或许是给甄珍的个性做了铺垫,但也同时强化了戏剧性和虚浮感,显得非常生硬和失真。

这些也同时是主题欠缺的必然结果,因为剧集既没有深入探讨当年警力资源的匮乏和抓捕的实际困难,也没有去探讨那个时代里底层人与凶犯之间的距离和关系,再加多少人物和热点议题,都只能显得割裂和无用。

紧随其后的还有大量的逻辑问题。本来这种剧因为有年代距离,设施、生活方式等都跟当下有不小差异,所以观众的宽容度往往是更高的,不会轻易拿现在的逻辑去对标。

然而这剧没有提供任何方向的解释和交代,从第一集开始,所有疑点就都直愣愣地摆在了那里,绕都绕不开。

刑警队长跟杀人犯擦肩而过,连他手上的黑垃圾袋都不翻一下,也不多问问,也没有吩咐封楼,就这么让他走了。

甄珍被杀人犯抓到后,明明已经找到机会翻出卫生间,逃了出去,下面有围观的人,她却不呼救;后面翻进了暂时安全的隔壁房间,也报了警,硬是要马上再出门,又被杀人犯抓了回去。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可以给它找补的空隙,但是都很难成立,因为剧集并没有提供有效的信息作支撑。

包括里面跟人性讨论密切相关的情感塑造、人物关系,也完全服务于对观众情绪的拉扯,过于工具化。

甄珍和母亲的关系就非常扁平,前面为了给甄珍离家出走找理由,不断让母亲口出恶言,从未给过温情,让母亲成为最大压力源。

到了后面甄珍被殴打虐待的时候,导演又让她想到母亲的好,想到如何跟母亲一起做饭,母亲如何给自己剥核桃,显然只是利用境遇对比,制造更大情感冲击力,而不顾任何内在合理性。

包括邓立钢跟同伙的畸形关系也是,他们共同逃窜隐匿十年,过程势里必有更多利益纷争,有生出异心的内斗, 但剧里处理得异常简单,只有邓立钢对他们的单方面掌控。

比如在过年聚餐时,邓立钢对着他们分别说“我爱你”,同时配上他虐待殴打他们的闪回。

这属于对关系描写的奇观化处理,真实和幽微的部分一概被抹去, 只有类似掌权者和下位者的矛盾(实际上四个都是属性相似的恶人),耸人听闻但空无一物。

看到最后,也就演员的表演可以肯定一下,但就剧本身而言,无法及格。

来源:老夏看商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