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罗源古街展新貌

360影视 2025-01-30 18:39 2

摘要:新春之际,福建省罗源县后张巷内,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矗立在青石板路两侧,一盏盏红灯笼随风轻轻摇曳,不时有身着畲族凤凰装的游客拍照打卡。

新华社福州1月30日电(记者王成)新春之际,福建省罗源县后张巷内,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矗立在青石板路两侧,一盏盏红灯笼随风轻轻摇曳,不时有身着畲族凤凰装的游客拍照打卡。

漫步后张巷,砖墙斑驳、巷道明净。一处屋脊高翘、雕花精美的古民居里,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循声走近,幽深的庭院内,三五个街坊好友正围坐品茗。“这栋古厝始建于明朝,已经有50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有6户人家居住。”世代住在这里的黄先生说。

后张巷被称为罗源的“乌衣巷”,承载着罗源人诗书传家、耕读继世的人文记忆。然而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后张巷慢慢破败,一度隐没在人们的视线里。

2019年起,罗源县启动后张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拆除占道建筑、恢复巷道风貌、改造老旧管网,街区原有的脉络和生活环境,被最大限度地保护起来。

“多做减法、少做加法。”罗源县住建局古厝保护中心主任陈武说,后张街区现有的16处历史建筑,绝大多数仍是原住民居住,保留了城市烟火气。

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提升中,罗源县一方面秉持“修旧如旧、最小干预、留住记忆”原则传承文化韵味,另一方面引入特色业态,唤醒街区活力。

在距离后张街区不远处的溪尾街区,见证岁月变迁的戏台修葺一新。除了畲族银饰制作、肉松加工、制礼饼、酿青红酒等传统手工艺店铺,还新引入了国风妆造体验等新业态。传统与新潮交融,为传统街区增添了“年轻态”的新活力。

溪尾街区还打造了闽剧文化艺术一条街,设立闽剧传承人名师工作室、实景演出基地、传承基地等,打造集闽剧表演、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特色街区,让闽剧这一非遗瑰宝在老街区绽放新光彩。

“近年来,罗源县已经完成对后张巷、溪尾街、文锦街等历史街巷的改造提升,完成35处历史建筑的修缮,活化利用历史建筑21处,以保用并举呵护历史文化遗产。”罗源县住建局局长黄建秀说。(完)

来源:新华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