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医学的浩瀚海洋中,肿瘤学领域犹如一片充满挑战的星域。在这里,无数医者以知识为舟,以仁心为帆,为患者探寻生命的航道。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肿瘤内科主任孔天东,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探索者,他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为无数患者点亮了希望的灯塔。
在医学的浩瀚海洋中,肿瘤学领域犹如一片充满挑战的星域。在这里,无数医者以知识为舟,以仁心为帆,为患者探寻生命的航道。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肿瘤内科主任孔天东,便是其中一位杰出的探索者,他用二十余年的坚守与创新,为无数患者点亮了希望的灯塔。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新诊断癌症患者占全球病例的24.1%,其中肺癌的发病数和死亡数都位居榜首。这对于从事肿瘤临床诊疗和研究的医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随着医学的发展,早期筛查技术提升,很多早期肿瘤患者能够得到临床治愈。然而,小细胞肺癌却是个例外,大部分患者确诊时已是广泛期,整体预后较差。
“虽然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有标准指南可做参考,在当时,高昂的治疗费用却让大部分患者望而却步。”孔天东主任这样说道。如何让肺癌患者获益最大化,这是摆在每一个 肿瘤医生面前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困境,孔天东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自2018年起,孔天东带领团队投身于小细胞肺癌的分子分型研究工作。他们深知,每一次创新突破都可能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查阅海量文献,与团队成员反复研讨、试验。每一个数据、每一种药物组合,他都仔细分析、慎重考量。
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 年,孔天东主任带领团队开展有关小细胞肺癌一线优化方案的科研成果登顶于欧洲肿瘤学年会壁报展示,被顶级期刊Annals of Oncology收录;2021年其最终研究结果又于美国肿瘤学年会壁报展示,该项成果和湖南大学湘雅医院、上海交大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共同汇总数据,最终完成发表于LUNG CANCER杂志上。这项成果意义非凡,不仅该成果不仅让天价药有了平价药替代,还进一步延长了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为无数在黑暗中挣扎的患者点亮了希望之光。但对于孔天东主任而言,这仅仅是一个小小里程碑,前方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医学容不得半点懈怠和马虎,医生肩负着生命重托。在肺癌患者的诊疗中,穿刺活检对于肺癌的分型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乎患者的治疗走向。“细微之处见真知”,这是孔天东对团队的要求。每次进行穿刺活检前,他都会带领医生对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进展等综合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此外,他对指南方案的局限性和时效性有深刻理解及认识,为此他将国内外最新版肺癌指南推荐与患者实际情况情况相结合,做到个体化、精准化治疗,为每位患者制定适合的精准方案,以及全病程管理。“世界上不会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位患者的情况也都有所不同,我们应结合临床诊疗指南、充分评估患者病情以及尽可能满足患者需求,这三者相结合才能达到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治疗结果”。孔天东说。
除了在科研和临床工作中的卓越成就,孔天东主任对患者的关爱更是体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他总是主动与患者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对于那些因疾病折磨而情绪低落的患者,他会像朋友一样给予鼓励和支持。采访中孔天东主任说道:“临床的治疗是患者抗癌历程中的一部分,心理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医护人员的鼓励关怀,家人的温暖陪伴,能让患者信心倍增,抵过漫长抗癌岁月。”
“大医治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从医二十余年来这句话深深影响着孔天东主任,他时刻用行动诠释着医者的仁心与担当。在未来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带领科室人员朝着更高的目标砥砺前行,不断探索肿瘤诊疗的新方法、新路径,为更多患者驱散癌症的阴霾,带来健康的希望。
来源:中国健康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