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以肺结核为主要形式。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中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虽持续降低,但下降速度较为缓慢。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估算发病数与报告发病数之间的差距增大、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农牧民发病例数多、西部地区疾病负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 以肺结核为主要形式。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近年中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虽持续降低,但下降速度较为缓慢。结核病防治工作仍面临着估算发病数与报告发病数之间的差距增大、中老年人群发病率高、农牧民发病例数多、西部地区疾病负担较重等问题。
此外,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耐药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合并HIV感染、肺外结核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结核病的疾病负担。本文对结核病流行现状、三环节两因素、疾病负担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结核病防控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结核病概述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结核分枝杆菌可侵及人类除了牙齿、头发、指甲以外的所有器官,但主要受累器官为肺脏。结核病以肺结核为主要形式,2022年全球报告的新发和复治病例中肺结核占83%,而发生在肺部以外器官的结核病则统称为肺外结核。
据2019年WHO统计数据,结核病是全球第13大死亡原因,是第二致死的单一传染源所致传染病,仅次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致死人数几乎为HIV感染和艾滋病致死人数的2倍。近1/3的HIV感染相关死亡与近1/4的抗生素耐药性所致死亡可归因于结核病。结核病流行的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和影响其流行的两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见图1。
图1 结核病流行的三环节两因素
中国结核病疾病负担现状
1
一般流行病学特征
中国是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耐药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合并HIV感染的疾病负担均较重。
2023年WHO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结核病估算新发病例为74.8万,占全球总估算新发病例(1060.0万)的7.1%,虽较2021年的78.0万和2020年的84.2万有所降低,但仍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相应的估算发病率约为52/10万,相比2021年的55/10万和2020年的59/10万同样有所降低,低于全球的133/10万。
2022年,中国HIV阳性结核病估算新发病例约1.3万,在结核病估算新发病例中约占1.7%,这一比例低于全球水平(全球HIV阳性结核病估算新发病例约67.0万,约占结核病估算新发病例的6.3%)。2022年,中国耐多药/利福平耐药患者估算新发病例数为3.0万,在全国估算新发病例中约占4.0%,略高于全球的3.9%。
时间分布
2010-2022年,中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处于匀速下降趋势,但下降速度较为缓慢,年平均递降率仅为 3.1%,实现 2025 年结核病防治目标面临巨大挑战。2010-2022年,中国结核病报告发病率也处于下降趋势,但估算发病率与报告发病率之间的差距在增大。2022年,全球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与报告发病率之间的差距缩小到2019年之前的水平,而中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与报告发病率之间的差距仍在持续扩大,见图2。
图2 2010-2022年中国结核病估算发病率与报告发病率
地理分布
中国结核病负担地理分布不均,西部地区疾病负担水平较高。中国西部地区的肺结核 RR 值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肺结核平均报告发病率最高(155/10万),其次是贵州省(117/10万)和西藏自治区(108/10 万)。
人群分布
结核病的分布具有性别差异。2023年WHO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中国2022年结核病估算新发病例中,65%为≥15岁的男性,30%为≥15岁的女性,5% 为
结核病的分布可能存在职业和民族差异。姜慧等分析发现70%的肺结核患者为农牧民;在民族方面,92%的患者为汉族。但此为某职业或民族人群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占比数据,目前尚缺乏按照职业或民族分组的发病率与患病率数据。
疾病负担研究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估算,1990-2019年中国结核病的疾病负担持续下降。中国结核病的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由1990年的626.2人年/10万下降至2019年的96.0人年/10万,但2015年开始下降速度变缓。同期,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的DALY率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前者幅度更大。2015年以来,中国结核病、耐多药结核病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的DALY率下降速度缓慢甚至停滞,见图3。
图3 1990-2019年中国结核病(TB)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
2
LTBI现状
LTBI是结核病疫情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的LTBI整体负担较重。基于2013年多中心LTBI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与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2013-2019年肺结核报告发病数据,计算得出中国LTBI者约2.5亿,仍处于较高水平。
3
耐药结核病现状
耐药结核病指具有耐药性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结核病,传统的四联治疗方案HRZE(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对其疗效欠佳。耐药结核病根据耐药程度的不同可分为5类(表1)。耐药结核病是目前中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主要难点之一。中国耐药结核病的负担高,治疗成功率低下,仅为51%,低于全球平均水平(64%)。2023年WHO全球结核病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耐多药/利福平耐药结核病估算新发病例数为3万,占全球的7.3%。
4
结核分枝杆菌合并HIV感染现状
HIV感染是结核病的高危因素之一,HIV感染者免疫系统受损,患结核病的可能性比未感染HIV人群高16倍,结核病也是 HIV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2022年,中国HIV阳性结核病患者估算新发病例1.3万,约占结核病估算新发病例的1.7%。
5
肺外结核现状
结核分枝杆菌几乎可以侵及人类所有器官,肺外结核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与肺结核并发,中国肺外结核类型主要为结核性胸膜炎(35.0%)、脊柱结核(9.8%)和宫颈结核性淋巴结病(7.9%)。
降低中国结核病疾病负担的展望
中国应进一步通过“无结核社区”建设大力开展结核病的主动筛查,并广泛普及药敏试验,以促进LTBI者、普通结核病患者及耐药结核病患者等的早期发现。
中国的结核病负担沉重,为了有效防控结核病,需将防控关口前移,如对LTBI者进行预防性治疗干预以及对易感人群进行疫苗接种。
结核病作为一种社会疾病,与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结核病在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牧民中高发,这种地理分布及职业分布的不平衡,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及不同人群间经济水平的参差,需要大力开展扶贫及健康扶贫工作。
耐药结核病负担较重,需要从原发性耐药和获得性耐药两大成因双管齐下。
结核病作为人畜共患病,WHO提出的“One Health”理念对其防治有着重大意义。应构建人类、家畜及野生动物和生态系统三者统一立体的健康体系。
总 结
总的来说,降低中国结核病的疾病负担,需要更完善的防控策略、更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与更多的资金投入。无数结核病防控工作者仍需做出进一步努力,对现有难题进行一一应对,包括但不限于全面认识结核病并对其传播进行控制,对高危人群进行更广泛的主动筛查,加大药物、疫苗、诊断试剂的研发力度等,从而完善中国结核病的科学防控工作,加速终止结核病流行的进程。
参考来源:感染前沿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