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没有全知全能的专家,也很少有标准答案

360影视 2025-01-23 17:06 2

摘要:复旦大学和中学的课程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中学时,学生基本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当做“真理”,去背诵、去记忆,然后在考试中向“标准答案”靠拢;而大学,很多文科课程只是老师来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阅读和学习,提出和论述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些内容,基本没有听

复旦大学和中学的课程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中学时,学生基本把老师讲课的内容当做“真理”,去背诵、去记忆,然后在考试中向“标准答案”靠拢;而大学,很多文科课程只是老师来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阅读和学习,提出和论述自己的观点,对于这些内容,基本没有听过“标准答案”这个词了。

此外,叶方明发现大学老师并不是“全知”的。以往,她认为大学老师作为权威专家,似乎什么都懂。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首先,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比如经济学专业的教授未必对传播学有深入的了解。

其次,即使在同一个学科,不同教授的研究方向也基本不同,这在理科中表现地更加明显,比如物理中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的区别。即便在量子科技这一细分领域,还有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等不同的方向,各自有着不同的研究内容。

所以,当有同学向老师提问,老师常常不会以“坚不可摧”的“高大权威”形象回应,而是很实事求是地陈述自己知道的和不了解的地方。

大学并不是灌输“标准答案”的地方,而是一个探索未知的地方。老师们作为研究者,其实就是在拓展人类已知内容的边界。

来源:文化文化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