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省体育局组织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每年走进社区、公园、广场、养老院等场所10余次,为中老年人等人群开展公益体质测试、慢病筛查等。根据体测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方案,帮助老年人选择与自身体质和健康相适应的运动方式,传授有氧运动、力量、柔韧、平衡练习等基本
鲁体办字〔2023〕19号
蔡成法委员:
感谢您对我省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做好社区老年人运动健康促进工作的建议》收悉,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结合省卫健部门的意见答复如下:
一、已经开展的工作
(一)开展“体质健康我要测”等公益体测活动
山东省体育局组织山东省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每年走进社区、公园、广场、养老院等场所10余次,为中老年人等人群开展公益体质测试、慢病筛查等。根据体测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方案,帮助老年人选择与自身体质和健康相适应的运动方式,传授有氧运动、力量、柔韧、平衡练习等基本技能。
(二)开展科学健身科普推广
一是每年组织线上、线下科学健身大讲堂共10余期,参与人数达10万余人次。推出系列科普长图,传播科学健身知识,传授科学健身技能;拍摄科学健身指导视频,构建运动视频库。二是开设《体卫融合“大家”谈》栏目,通过名医和运动专家主讲、互动访谈、案例分析等形式录制访谈视频,在学习强国、体育晨报、新黄河客户端、齐鲁壹点、闪电新闻、澎湃新闻、今日头条等11个平台同步登录;春节期间,该栏目以“健康过大年”为主题,集中推出5期专家访谈,现场直播覆盖约46万人;后期视频、文字推广全网点击量超过500万。栏目的播出有力地科普了科学健身的知识,普及了运动促进健康的技能。三是省体育科学研究中心联合体育晨报,开展了《运动促进健康——我和体育运动的故事》征文活动,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共收到来自全国各行各业体育运动爱好者文字稿件200余篇,视频稿件10余篇。《体育晨报》共开辟专版6期,刊登19篇优秀征文,微信公众号设置专栏,刊登35篇优秀征文。
(三)建立运动方法库
依托国民体质监测大数据平台,建立体能训练、减肥、营养、增肌、常见运动损伤康复等方面的运动处方库,构建覆盖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运动指导方案。根据体质测试结果,结合测试者的年龄、体质状况等基本情况,通过视频、图文等形式,出具有针对性的健身指导方案。
(四)组织研制相关标准
针对体卫融合工作中形成的成熟模式、方法、技术等进行规范,以标准化促进工作开展,“体卫融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入选山东省标准化创新发展项目计划。针对社区老年人运动健康工作,组织起草了《体卫融合服务规范》《社区运动健康中心配置标准》《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服务标准》等标准化文件,为我省老年人群运动健康服务提供了标准指南。
(五)推进体卫融合工作
一是成立体卫融合协调推进组。省体育局、省卫生健康委共同成立山东省体卫融合试点工作协调小组,开展体卫融合项目调研、技术评估、督导检查等工作。二是组建山东省体卫融合发展研究院,搭建专业化、开放式、智库型、权威性的工作平台。三是创办山东省体卫融合高峰论坛,深入研讨体育运动在慢性病防治和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线上线下共计4万余人次参加。四是建设山东省体卫融合专家智库,首批遴选入库了182名知名专家学者,为体卫融合发展提供高层次、多元化、开放式的智力支撑。五是推进体卫融合标准化,组织起草了《体卫融合服务标准化体系》《体卫融合服务规范》等标准文件。
(六)探索社区老年人运动健康服务模式
省体育局联合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团队,开展体卫融合试点项目调研,探索社区老年人运动健康促进中心建设和服务模式。烟台黄海路街道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在提供基础医疗服务的基础上,把“体卫融合”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设立“科学健身驿站”和“科学健身门诊”,为辖区居民开展“体卫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00人次,为居民开具个性化运动处方近300份,60余名慢病患者在控制血压、血糖方面效果显著。青岛城阳区大北曲后社区引进山东大学优质资源,在大北曲后等14个社区开展体卫融合服务,构建起“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健身俱乐部、社区”五位一体的社区主动健康服务模式。省体育局及时总结、提炼社区老年人运动健康服务的模式,形成可以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在全省进行普及推广,打造社区老年人运动健康工作的“山东样板”。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运动促进健康科普宣教
大力开展主动健康、体卫融合科普宣传教育,让体卫融合理念深入人心。注重面向人民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宣教,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操结合等的方式,以群众听得懂、听得进、学得会的途径和方法,提升群众对“运动是良医”的认识,宣传科学健身知识,传授科学健身技能,继续完善体卫融合科普矩阵,引导大众积极养成主动健康生活方式。在医务人员尤其是社区医护人员中,大力宣传体育运动促进健康的理念。
(二)深入推进体卫融合
一是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拟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山东省促进体卫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医疗机构和体育机构、康复机构的转诊机制。二是成立山东省体卫融合推进工作专班,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重大工作事项。三是完善山东省体卫融合发展研究院组织体系,广泛联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探索建立统筹联动和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四是培养专门人才,建立运动处方师、运动健康师(“双师”)培训、考核和认证体系;在部分高等院校试点建立体卫融合培训基地,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培养既懂“医学”又懂“体育”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将体卫融合纳入现有的培训体系,在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中加入慢病知识、运动损伤预防与康复等专业知识培训,在医务人员的培训中增加科学健身指导的技能。五是搭建体卫融合综合服务平台。构建体卫融合“医学诊断、医学治疗、运动风险评估、运动干预、实施效果评价”等闭环智慧体系,建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基础健康体检、体质健康测定、运动干预一体化的服务模式,一方面为群众提供线上指导服务,另一方面汇集体卫融合数据,定期发布山东省居民健康白皮书,为老年人运动健康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三)开展老年群体健康促进专项行动
适时启动 “慢性病运动干预”等专项行动,制定专项行动工作计划,组织相关试点项目负责人,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技术研究,规范工作流程,开展专项行动试点工作。
(四)启动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专项行动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部署,启动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在济南确立试点单位,优化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对老年人群身心健康的服务与支撑。
山东省体育局
2023年8月20日
来源:律法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