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3000余名海外青年打卡“世界桥梁博物馆”

360影视 2025-02-03 14:35 2

摘要: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目前是贵州省内唯一以桥梁为主题的博物馆,配套建设桥梁研学教育基地、桥梁文创店、研学宿舍楼等服务设施。该馆的镇馆之宝是旁边的坝陵河大桥,建成时是“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钢桁梁悬索桥,是贵州世界级桥梁的“开山之作”,也是全省目前唯一可以进入

蛇年春节以来,贵州省坝陵河博物馆内游客如织,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在这里了解世界级大桥背后的科技与魅力。

“春节期间,坝陵河博物馆内研学老师正常上班,为游客提供服务。”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馆长赵雄说。

春节前,全国第一批旅游公路项目名单公布,共有35个项目入选。其中,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在列,成为贵州唯一一个入选该项目的案例。

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目前是贵州省内唯一以桥梁为主题的博物馆,配套建设桥梁研学教育基地、桥梁文创店、研学宿舍楼等服务设施。该馆的镇馆之宝是旁边的坝陵河大桥,建成时是“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钢桁梁悬索桥,是贵州世界级桥梁的“开山之作”,也是全省目前唯一可以进入桥体内部旅游观光的超级工程大桥。

近年来,贵州高速集团借助坝陵河大桥、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馆桥合一”的地理优势,深度挖掘贵州作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独特资源,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精准发力,打造集“研学实践教育、桥梁极限运动”于一体的中国峡谷大桥研学旅行基地。

“我们一直在思考怎样深度讲活、讲透贵州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这个故事,研学实践教育是最好的突破口,于是我们创建了‘桥见贵州’研学品牌,开发设计了中国首个以桥梁为主题、覆盖小初高学龄段的STEAM研学实践教育课程。”赵雄说,2023年3月以来,共接待来自16个省份的研学游团体20万余人,总营业收入达2100余万元,成为省外入黔最热门的研学旅行目的地之一。

“世界桥梁看中国、中国桥梁看贵州”。贵州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的省份,数代桥梁建设者历经30余年艰辛打造出了如今的“高速平原”,铸就了“贵州桥梁精神”。

“我们希望通过丰富的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不同的体验中感受这份精神,在他们心中播种下传承的种子。”赵雄介绍道,高速集团在2023年成立了贵州桥梁科普宣讲团,组织桥梁专家到30余个区县校园科普100余次,在丰富“第二课堂”的同时,也为10万名在校师生科普桥梁知识、讲述大国工匠精神。

俄罗斯高中学生搭建的桥梁承重试验台与新加坡中学生搭建的桥梁机械吊机是学生们在坝陵河大桥博物馆内种下的成为桥梁工程师的种子;“桥见贵州”系列文创产品是桥与美的结合;“多彩贵州ˑ桥见未来”让孩子们在动手的同时想象着手中的桥未来可以成为的模样;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展陈区、机制砂区域、荣誉奖杯奖牌区域是贵州桥梁崛起的具体表现……天堑如何变通途,一座座桥梁为何值得骄傲,走进贵州坝陵河桥梁博物馆里就知道答案。

2023年以来,博物馆已经接待来自俄罗斯、英国、柬埔寨等60余个国家的3000余名海外青年。2024年,“桥见未来”研学品牌吸引研学游超过10万人次,相对2023年增长42.86%;商业性营收约1300万元,相对2023年增长41.2%。

坝陵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将两岸的距离由一个半小时缩短至4分钟。缩短的是车程,延长的是发展路径——

向两岸看,匠卢·阅山、尧伽·凡舍、文凡·峤山等一批精品民宿在蛮寨村形成了民宿集群,桥旅、体旅、文旅融合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就业增收。据统计,坝陵河大桥的建设,为周边经济增收近5000万元/年,带动村民就业100余人。

向桥上看,坝陵河高桥极限运动项目是全国首个利用特大型桥梁资源开发的文旅项目,对丰富贵州文旅产品有着重要的意义,也逐渐拉开了全国桥旅融合项目建设序幕。2019年开放以来,累计登桥观光游客6万人次,创收1200余万元;桥上极限运动项目的年营收约400万元。

向四周看,坝陵河大桥建成后,带火了周边徐霞客茶马古道、红崖天书、滴水滩瀑布等,形成坝陵河大桥-贵州省坝陵河桥梁博物馆-红崖天书-茶马古道-滴水滩瀑布旅游环线。

向未来看,贵州坝陵河大桥正与新东方文旅集团、马蜂窝等行业头部企业加强合作,力争打造成“省内标杆、全国一流、走向国际”的高品质研学旅行基地,充分融入正在打造的“黄果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成景区引领、业态聚集创新融合的产业集群。

黄果树瀑布。范晖 摄

桥,像一个个火种,点燃每个人心中关于大国重器的梦想;像一座座丰碑,展示着贵州的跨越与崛起;像一把把钥匙,打开贵州更加精彩的未来。站在桥上,与山河共舞,在这片土地上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祖嘉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