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免疫债”误区,流感高发季如何科学防疫?

360影视 2025-02-03 17:02 2

摘要:免疫债观点认为,历经三年抗疫,人们接触病毒的机会大幅减少,从而致使人群免疫能力不足,最终引发了当下传染病的爆发。这一论调看似契合部分人的日常观念,不少朋友因此对其深信不疑。然而,这种说法背后实则隐藏着对免疫系统的误解。很多人将免疫系统简单类比为杀毒软件,觉得它

据台媒报道,中国台湾女演员、歌手、主持人徐熙媛(大S)因流感并发肺炎去世。一时间流感的大规模流行成为社会焦点,与此同时,“免疫债”的说法也甚嚣尘上。

免疫债观点认为,历经三年抗疫,人们接触病毒的机会大幅减少,从而致使人群免疫能力不足,最终引发了当下传染病的爆发。这一论调看似契合部分人的日常观念,不少朋友因此对其深信不疑。然而,这种说法背后实则隐藏着对免疫系统的误解。很多人将免疫系统简单类比为杀毒软件,觉得它需要不断更新“病毒库”才能有效抵御病毒。

免疫债误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免疫系统并非像杀毒软件一样运作。世界上现存的所有病毒,乃至未来可能出现的病毒,特异性免疫系统其实早已“储备”好了对应的T细胞和B细胞。一旦有需求,这些免疫细胞便能迅速“出击”,启动特异性免疫。

我们常说的免疫系统“记住”某个病毒,其背后有着更为复杂的原理。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启动,也就是T细胞、B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激活,有着一套严谨的流程,这一过程需要耗费一定时间。通常情况下,对于一些小毛病,并不需要特异性免疫系统“大动干戈”,因为每一次免疫大战都会给身体带来巨大消耗。只要常规的固有免疫系统能够应对,就不会轻易启动特异性免疫。

免疫T细胞和B细胞

只有当病毒感染持续数天,固有免疫系统无法招架时,才会调动抗体参与战斗。

但在这期间,病毒可能已经大量复制,导致后续的免疫大战更加激烈。而免疫记忆的作用就在于,当再次遭遇相同病毒感染时,能够跳过繁琐的确认环节,快速做出反应,将病毒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小的代价抵御感染。

自然的病毒感染确实可能产生免疫记忆,但在感染过程中,病毒往往会对身体其他方面造成严重损害。以流感病毒为例,感染后可能引发“大白肺”等严重后果,而且即便获得了免疫记忆,其保护期也仅有短短3个月左右。

流感病毒免疫过程

再看麻疹病毒,感染一次虽能产生永久免疫记忆,但在病毒疯狂复制期间,会大量杀死身体里已有的对其他病毒产生记忆的B细胞。也就是说,感染麻疹后即便侥幸存活,获得了对麻疹的免疫力,可身体里对其他病毒的免疫记忆却会大幅减少,这显然得不偿失。

还有HIV病毒,感染后人体虽会产生免疫记忆,但病毒并不会被免疫系统彻底清除,而是潜伏在体内不断变异,直至免疫记忆无法识别。更为严重的是,HIV病毒还会破坏人体的T细胞,致使免疫系统功能不断下降,最终患者往往死于其他感染。如今宣扬“免疫债”的人所提及的病毒,如新冠、流感等,都不是普通病毒,它们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小觑。人类关注的传染病,没有哪一种是轻易能够应对的。

HIV病毒

真正能够提高群体免疫水平,同时又不对人体造成较大伤害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疫苗本质上也是病毒,但经过特殊处理,要么是灭活病毒,要么是经过改造的病毒,它们不会对人体产生严重影响,却能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产生免疫记忆。事实上,“群体免疫”这一概念正是在人类社会大规模接种疫苗后才诞生的。

在疫苗发明之前,根本不存在所谓的群体免疫。而“免疫债”一词则是2021年由国外媒体凭空编造出来的。它源于对“卫生假说”的故意曲解。上世纪80年代,有科学家发现某种类型的过敏发病率与儿童期兄弟姐妹的数量有关,进而提出一种观点:兄弟姐妹间的“不卫生”接触增加了感染机会,或许能起到预防过敏的作用。该假说的初衷是解释过敏现象增多的原因,但随着时间推移,被人片面地理解为“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实际上,“卫生假说”的关键在于,那些因生活过于洁净而接触不到的病原体,是与人类长期共存、历经数十万年甚至上百万年共同演化而来的,它们通常不会对人体造成巨大伤害。幼年时期若生活太过洁净,接触不到这些温和病原体,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训练”,导致免疫系统胡乱攻击,进而引发过敏。而且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提及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包括益生菌或共生菌,并非指病毒。

任何鼓吹依靠自然感染病毒来获取免疫力的说法,都是对现代医学的公然背离。这是原始人在缺乏医疗手段的情况下,无奈采取的以人命为代价、通过自然淘汰来对抗传染病的方式。倘若轻信这种言论,无疑是在拿生命做赌注。每一次自然感染都如同一场轮盘赌,没有谁能永远是赢家,总有一天会输得一干二净。更何况对于突变能力极强的新冠病毒,即便侥幸“赌赢”,也仅仅能获得3-6个月的保护期。

面对流感高发季不要慌张,科学防疫至关重要以下从生活习惯、防护措施、医疗手段等多方面为你提供科学防疫建议:

疫苗接种

每年流感季前,一般9至11月是接种流感疫苗的最佳时间,能让身体有足够时间产生抗体,为即将到来的流感高发期做好准备。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应尽量接种疫苗,降低感染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日常防护

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地铁、公交等,以及与他人近距离接触时,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流感病毒的传播。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尤其是在接触公共物品后、饭前便后等。没有流动水时,也可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

人员密集场所戴口罩

生活习惯

保证每天7至8小时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各器官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D、蛋白质等营养素的食物,如新鲜蔬果、牛奶、鸡蛋、瘦肉等,增强身体免疫力。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适当进行力量训练,提高身体抵抗力。

环境管理

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至3次,每次20至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降低病毒在室内的浓度。定期对经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如门把手、桌椅、手机、键盘等进行清洁消毒,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擦拭。

在面对传染病和免疫系统相关问题时,我们应秉持科学态度,相信现代医学,通过接种疫苗等科学手段来提升自身和群体的免疫能力,共同守护健康防线。

来源:贾老师说的不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