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报告了一例18岁男性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在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方面呈现出同时发生的变化。患者最初表现出轻度认知障碍和双侧海马体积较正常参考值略有减少。经过六个月的综合心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后,其心理病理症状显著改善,海马体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这
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功能与海马体积的可塑性而非进行性变化:病例报告
摘要:本研究报告了一例18岁男性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其在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方面呈现出同时发生的变化。患者最初表现出轻度认知障碍和双侧海马体积较正常参考值略有减少。经过六个月的综合心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后,其心理病理症状显著改善,海马体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这一病例表明,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相比,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海马体积减少和认知障碍可能具有更大的可塑性。这些发现强调了对有认知障碍的年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的潜在重要性。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认知功能;海马体积;青少年;病例报告;可塑性
一、引言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其特征是抑郁和躁狂发作交替出现,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常作为预后不良或发展为痴呆可能性的指标。此外,一些研究表明,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的个体可能会经历海马体积的下降。然而,这些变化的潜在可逆性,特别是在青少年中,仍然不清楚。
海马体在各种认知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如学习、记忆和空间导航。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海马体区域的缺陷已有不一致的报道,其中一种亚型可能与海马体损伤相关。高分辨率结构磁共振成像(MRI)和定量分析方法可能有助于识别这些亚型。
本病例报告旨在呈现一名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独特情况,其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在治疗过程中显示出同时发生的变化,为理解双相情感障碍中的认知和神经结构变化提供新的见解。
二、病例介绍
(一)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为一名18岁男性学生,自幼表现出良好的学业成绩,无不良习惯。然而,他的母亲有产后抑郁病史,且患者的父母有过度保护的倾向,这可能对他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症状表现与疾病进程
患者最初表现出抑郁发作,随后出现躁狂发作,并伴有一些精神病性症状。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抑郁和躁狂发作,具体时间节点如下:
- 2021年5月:重度抑郁发作,住院治疗,服用舍曲林(100mg/d)和劳拉西泮(0.5mg qn)。
- 2021年11月:中度抑郁发作,门诊治疗,舍曲林剂量调整为200mg/d。
- 2022年4月:中度抑郁发作,门诊治疗,舍曲林剂量调整为100mg/d。
- 2022年7月:躁狂发作,住院治疗,服用碳酸锂(500mg/d)和喹硫平(100mg/d)。
- 2023年5月: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住院治疗,服用帕利哌酮(9mg/d)、拉莫三嗪(50mg/d)和劳拉西泮(50mg/d)。
(三)认知功能评估
使用人格障碍问卷 - 抑郁(PDQ - D5)评估患者的抑郁相关症状,初始评分为16分。通过标准瑞文渐进矩阵测验(Standard 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 test)评估患者的智商(IQ),结果为80分,表明平均智力较低。
(四)神经影像学检查
为了探究导致患者早期发作认知障碍的潜在神经因素,对患者进行了神经影像学检查。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显示无颅内异常,而定量结构MRI(qsMRI)显示双侧海马体积减少。此外,进行了18F - AV45 PET/MRI扫描以评估大脑中淀粉样β(Aβ)沉积,结果显示无异常皮质Aβ沉积。
基于上述发现,患者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和轻度认知障碍。
三、治疗过程
患者接受了为期六个月的综合治疗,包括心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心理药物治疗方面,患者被处方最大每日剂量为9mg的帕利哌酮缓释片和最大每日剂量为50mg的拉莫三嗪口腔崩解片。认知行为治疗每周进行两次,每次治疗时长为16天。
经过16天的住院治疗,患者的症状有了显著的临床改善。六个月后,患者的心理病理症状减少,返回学校并成功适应了学术环境。随后对患者的认知能力进行重新评估,包括重复定量磁化率磁共振成像(qsMRI)扫描,结果显示患者的标准瑞文渐进矩阵测验IQ分数提高到116分,PDQ - D5分数降低到6分。此外,患者的双侧海马体积相较于基线有所增加,现在处于正常范围内。
四、讨论
(一)认知功能与海马体积变化的可塑性
在本病例中,我们观察到一名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方面呈现出可塑性而非进行性的变化。虽然认知障碍在成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较为常见,但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也有类似的认知缺陷模式被注意到。我们观察到患者出现了显著的认知下降,尤其是考虑到他之前的学业表现时,这一点尤为值得注意。患者的PDQ - D5和IQ分数证实了认知障碍的存在。先前的研究表明,双相情感障碍病史的老年成年人患痴呆的风险更高,并且评估认知障碍有助于预测成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痴呆的发作。
关于海马体积,Bearden CE等人发现,双相情感障碍青少年患者的总海马体积显著减少了9.2%。然而,在我们的病例中,经过六个月的综合治疗后,患者的海马体积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这表明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相比,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海马体积减少可能具有更大的可塑性。
(二)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比较
Aβ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一个成熟生物标志物。然而,我们的研究在皮质区域未检测到任何Aβ沉积,这与先前的研究一致,即显示双相情感障碍和认知障碍患者未表现出典型的AD相关生物标志物。具体而言,在脑脊液中观察到较低水平的Aβ1 - 42,以及总tau(T - tau)和tau磷酸化苏氨酸181(P - tau)浓度的增加。这些结果进一步支持了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和神经结构变化可能与AD不同的观点。
(三)治疗效果与潜在机制
患者在接受综合心理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后,心理病理症状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也得到恢复。这可能归因于多种因素。一方面,心理药物治疗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系统,如血清素、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等,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例如,锂盐已被证明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海马体积的增加有关,可能是由于其神经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认知行为治疗可能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减轻心理压力,从而对大脑的神经可塑性产生积极影响。
(四)研究的局限性
尽管我们观察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的变化,但这只是一个病例,不能代表所有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有趣的是,患者经历了更多的抑郁发作而非躁狂发作,并伴有一些精神病性症状,他的母亲有产后抑郁病史,这表明该病例可能代表双相情感障碍和情绪障碍的一个亚型。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需要进行长期随访。
此外,虽然我们使用了先进的神经影像学技术和认知评估工具,但仍可能存在一些未被检测到的细微变化或混杂因素。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大的样本量和更长期的随访,以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并深入了解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和神经结构变化的机制。
五、结论
本病例报告呈现了一名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方面同时发生的可塑性变化。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后,心理病理症状显著改善,认知功能和海马体积也得到恢复。这一发现强调了对有认知障碍的年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干预的潜在重要性,提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对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评估和治疗。
此外,本病例中患者未表现出典型的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生物标志物,进一步表明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和神经结构变化可能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不同。然而,由于本研究仅为一个病例报告,未来需要更大队列的研究和长期随访,以验证这些发现,并深入了解青少年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认知和神经结构变化的潜在机制。
通过对本病例的详细分析,我们希望为双相情感障碍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新的视角,促进对这一复杂疾病的更深入理解和更有效的治疗。
来源:医学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