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山水有情 共筑文旅盛景 走进涉县感受红色热土独特魅力

360影视 2025-02-04 11:36 2

摘要:蛇年新春,“春节涉县成语游 女娲赐福好兆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在涉县各旅游景区盛大上演,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感受着这片古老土地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转自:邯郸网络广播电视台

山水有情,共筑文旅盛景

——走进涉县感受红色热土独特魅力

蛇年新春,“春节涉县成语游 女娲赐福好兆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在涉县各旅游景区盛大上演,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感受着这片古老土地焕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正月初五,记者走进千年古县、女娲故里,探寻这方红色热土的独特魅力,体验别具一格的热闹新春,感受文旅深度融合。

古韵娲皇宫 新春祈安康

娲皇宫,被誉为“华夏祖庙”,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春节期间热闹非凡。

一大早,游客们怀揣着新春的喜悦和期待进入景区,只听悠扬婉转的箫声从入口处传来,浓郁的上古气息飘然而至,仿佛将人们带入了遥远的神话世界。行至景区广场,一场庄重的“一元更始”沉浸式实景演绎正在进行。演员们身着华丽服饰,“降临”在娲皇宫脚下,迎接四方游客。

“若有宾客能准确猜出仙子所比划之成语,便能得到象征好运的特制福袋。”演出现场,演员通过舞蹈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手舞足蹈”“手挥目送”等成语,众多游客纷纷举手抢答,将气氛推向高潮。

2月2日,在涉县娲皇宫景区,“女娲”扮演者为游客送福袋。

“把福袋撒向游客,就是要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福气满满、好运连连。”大学二年级学生张子怡在景区内扮演女娲,她笑着说,“我平时非常喜欢汉服文化,来到娲皇宫穿上汉服与游客近距离互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更深入地了解女娲文化。”张子怡希望通过自己的演出为文旅事业助力。

“景区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场节目上演,景区入口的表演结束后会在石牌坊区上演‘抟土造人’。”记者跟着张子怡的脚步来到石牌坊区,舞台前已聚满游客。

2月2日,在涉县娲皇宫景区,游客观看演员表演《抟土造人》节目。

号角激昂、战鼓擂擂,在石牌坊区,“抟土造人”表演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演员们通过精彩的舞蹈和生动的表演,再现了女娲用黄土创造人类的神话故事,观众被深深地吸引住,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来自北京的陈萱紫今年5岁,第一次来到邯郸,她兴奋地对身边的小伙伴说:“太神奇了,太神奇了!”

2月2日,在涉县娲皇宫景区,演员表演《女娲补天》节目。

“女娲补天”实景演出是娲皇宫景区的重头戏。在娲皇宫景区补天广场,一场精彩的“女娲补天”情景演绎正在上演,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汉服,生动再现从寻找“五色石”到“炼石补天”的神话场景。“来到娲皇宫让我感受到女娲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厚重的人文气息,涉县人民的热情感染着我。”来自河南濮阳的游客孙江说。

2月2日,游客在涉县娲皇宫景区游玩。

除了精彩的演出,娲皇宫景区还推出了“喜茶仙子”“舌尖国潮”等一系列文化体验活动。在“喜茶仙子”活动现场,游客们可通过成语互动游戏领取福袋。“舌尖国潮”活动则汇聚了涉县当地的各种特色美食,让游客们在游玩的同时,能品尝到地道的涉县味道。

2月2日,游客在涉县娲皇宫景区北齐石刻陈列馆参观。

“今年是首个‘非遗版’春节,娲皇宫景区以女娲神话为底色,演绎了‘女娲赐洪福 天团贺新年’主题神话赐福之旅。”娲皇宫景区营销科负责人杨姝文介绍,在情景演出中,他们特别加入了成语互动环节,演员们以成语文化为互动桥梁,通过回答问题、发布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向游客送出福袋,希望游客朋友在欢乐互动中感受邯郸成语典故之都的文化魅力。

红色一二九师 传承革命魂

下午一点半,在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塑像广场前,记者碰到了72岁的老党员孙云平,他穿着洗得有些发白的中山装,胸前佩戴着一枚鲜艳的党员徽章,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豪。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孙云平每年春节都会来到这里,缅怀革命先辈并向他们致敬。

孙云平向塑像敬了一个端正的军礼,感慨地说:“我出生在这片土地,从小听着八路军的故事长大,每年春节我会带领全家人来到这里,让晚辈们重温红色历史,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咚咚咚锵,咚咚咚锵……随着一阵欢快的锣鼓声响起,“赫赫之功”秧歌舞在塑像广场拉开帷幕。演员们身着八路军军服,手中的彩绸上下翻飞,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2月2日,人们在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塑像广场扭秧歌。

演员们舞步轻盈而有力,动作整齐划一,每一个转身、每一次跳跃都充满了活力与激情。周围的游客们纷纷被这热闹的氛围所感染,有的跟着节奏拍手叫好,有的拿出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瞬间,更有不少游客自发加入其中。

“一起扭秧歌、唱红歌,感受红色精神,这个春节假期特有意义。”来自山西临汾的游客曹夏鹏说,他七年前曾来过邯郸旅游,今年带着爱人和孩子一起故地重游,真切感受到了这些年涉县的变化。

随着人流前行,走进一二九师陈列馆,便能听到清脆的讲解声。原来是一群小讲解员正在为游客们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

2月2日,游客在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陈列馆参观。

“巍巍太行、红色赤岸,这里是刘邓首长曾经战斗的地方……”稚嫩但有力的声音从陈列馆传来,游客们纷纷围拢过来,仔细聆听,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讲解结束后,今年刚满5岁的段辰誉鼓起勇气拉起小讲解员的手,崇拜地说:“姐姐,你讲得真好,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把革命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小讲解员笑着摸了摸段辰誉的头,鼓励道:“好呀,以后我们一起唱红歌、讲红色故事,学习先辈革命精神。”

与此同时,在红色记忆小镇,“冲锋陷阵”互动情景剧将游客带入了一个真实的战斗场景。演员们与游客们紧密配合,生动地再现了八路军战士与敌人浴血奋战的画面。

游客们在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有的是勇敢的战士、有的是热情的支前群众。76岁退伍老兵李守仁被眼前的幕幕场景所感染,激动地说:“军民团结一家亲,铜墙铁壁谁能敌。”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这样的互动情景剧,感觉非常震撼。通过亲身参与,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人民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参与情景剧的湖北游客孙敏激动地说。

“除了精彩的表演,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还推出了‘不失毫厘’军事拓展、‘箭在弦上’剧本杀等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讲解中心主任秦艳艳介绍,与往年不同,今年景区研发了一系列互动体验活动,希望通过增加游客参与度,让游客演主角等方式,使其沉浸式感受八路军上太行的英雄事迹。

2月2日,游客在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参观。

全域联动,共筑文旅盛景

“两项品牌”“八大场景”“N个乡村游目的地”……为丰富群众节日文化生活,激活春节文旅市场,涉县通过奇思妙想的成语旅游场景设计,给广大游客带来沉浸式、互动式体验。活动贯穿春节期间,激活全域文旅要素,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旅矩阵。

在太行五指山景区,“冰雪西游见盛唐”“师徒滑雪趣体验”“西游演艺闹新春”“西游盛宴品美食”等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让游客“再见”西游,“重回”盛唐。

赤水湾古镇则成为了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里推出了“逛”年味国潮集市、“游”时空穿越之旅、“食”太行年味小吃、“演”千年古装大剧、“学”成语贺岁新春等业态,让人们感受古镇的缤纷浪漫。

2月2日,在涉县赤岸村连心巷,一名小朋友被成语故事墙吸引。

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四级主任科员牛瑞琦表示,此次“春节涉县成语游 女娲赐福好兆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充分挖掘涉县的“红色文化”“根祖文化”等丰富资源,通过创新活动形式、提升服务质量,注重游客的体验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实现了文旅深度融合。

夜幕逐渐降临,藏在涉县夜晚里的精彩拉开序幕,远处一群孩子们手持红灯笼,恰似点点星火,照亮了这座千年古县的文化复兴之路。这场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正为这片红色故土写下充满想象力的续篇。

□ 记者手记

文旅融合

最美的模样

走进涉县,仿佛踏入一条贯通古今的时光隧道。娲皇宫前,游客们猜成语、接福袋的笑声,与上古神话的悠远回响交织;八路军一二九师纪念馆里,孩童稚嫩的讲解声,与老兵敬礼时颤抖的双手,碰撞出红色精神的传承火花。

最动人的画面往往藏在细节里。“女娲”扮演者张子怡,在递出福袋时总会轻声解释成语典故;5岁的陈萱紫看完“抟土造人”演出后,追着演员问:“女娲娘娘会捏出奥特曼吗?”这些瞬间让我看到,文化传承并非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融入烟火气的鲜活体验。

2月2日,人们在涉县红色记忆小镇扭秧歌。

在红色记忆小镇,游客们成了情景剧里的“支前群众”。有人因动作笨拙惹得全场大笑,有人演到动情处红了眼眶。当历史从课本走进生活,革命精神便有了温度。

涉县的文旅创新像一场“破壁”实验:成语不再是书本上的铅字,化作灯谜、舞蹈甚至美食;红色故事不再局限于展板,成了可触摸的剧本杀和拓展训练。夜幕下,红灯笼映着游客的笑脸,太行山风裹着孩子们的嬉闹——这或许就是文旅融合最美的模样:让文化生根,让记忆生长。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王梦洁/文 郝群英/摄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