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哪是论文?这是AI洗稿!"深夜11点,复旦大学李教授拍着办公桌怒吼,电脑屏幕上,8份哲学系研究生论文的查重率竟全部低于5%,段落结尾却诡异地带着相同的"[继续优化?]"标记。
"这哪是论文?这是AI洗稿!"深夜11点,复旦大学李教授拍着办公桌怒吼,电脑屏幕上,8份哲学系研究生论文的查重率竟全部低于5%,段落结尾却诡异地带着相同的"[继续优化?]"标记。
他颤抖着点开微信,在教师群里发出警告:"我们正在培养一批不会思考的AI傀儡!"未料凌晨三点,学生竟在朋友圈公开叫板:"会用工具才是真本事,建议教授先学查GPTZero。"
这场师生大战迅速蔓延——3天内,17所高校教师联名签署《捍卫学术尊严倡议书》,而学生创建的"AI学术互助群"成员突破10万人。
记者暗访发现,某"学霸"在闲鱼兜售《DeepSeek学术生存指南》,交易记录显示已有892人购买过"20分钟生成开题报告"服务。"现在连实验数据都能AI生成,上周化学系有人用模型虚构了整套光谱分析。"一名匿名研究生展示的聊天记录里,学生们交流着如何用"temperature参数调节论文创新性"。
教育界分裂成两大阵营:
守旧派:72岁的北大博导王振国在采访中痛心疾首:"当年我们用手抄文献卡,现在的孩子连标点符号都外包给AI!"
革新派:人大最年轻副教授林薇直播演示用DeepSeek设计课程:"与其堵,不如教会他们驾驭AI,我的学生用模型辅助的论文反而被SCI收录了。"
正当舆论战白热化时,一封神秘邮件揭开更大黑幕。某211高校教务主任提供的监控视频显示,教师评议会现场,反对声最大的张教授竟在用DeepSeek生成抗议宣言!"我们不过是害怕被取代。"他在辞职信中坦言。
在这场混战中,浙江某二本院校悄然成为破局者。他们开设《AI学术伦理》必修课,教室里的场景耐人寻味——学生们一边用DeepSeek生成初稿,一边手动标注每个AI贡献的句子。"我们要培养的是会问问题的头脑,不是会抄答案的手。"校长指着机房墙上的语:"AI是剑,握剑的手在你。"
来源:欧战转会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