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郭沫若任院长,副院长都有谁?

360影视 2025-02-04 22:30 2

摘要:中国科学院包含了11个分院和100多家科研院所,截止到2025年2月,中国科学院已经诞生了上百位科学家。这里面,有些人是教育家,有些人是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有些人则是我国环境与生态学的高尖端技术人才。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它成立于1949年11月,郭沫若担任第一任院长。

中国科学院包含了11个分院和100多家科研院所,截止到2025年2月,中国科学院已经诞生了上百位科学家。这里面,有些人是教育家,有些人是生物学家、物理学家,有些人则是我国环境与生态学的高尖端技术人才。

那么,中国科学院成立时,院长和副院长都有谁呢?

第一届中国科学院成立时,郭沫若是首任主席,李四光、陶孟和等4人则分任副院长。

首先是李四光,这是我国中国科学院的首任副院长,湖北黄冈人。李四光是我国知名的地质学家和教育家,在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方面,他曾发掘出了数百项科研成果,被誉为中国地质之父。

李四光本人才华横溢,在抗战时期,他就担任了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的所长。当时,他一边反抗侵略,一边又致力于石油开采和地壳研究,成为了我国地质部的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出任中国科协主席和东北地质学院院长,位居正部级。

第二位是陶孟和,天津市人。陶孟和是中国科学院社会研究所的所长,他毕业于伦敦大学,曾任北京大学文科教务长、北平社会调查处所长、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长等职。

陶孟和毕生致力于社会科学研究,他不仅是中国科学院的首任副院长,还担任了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委员,位居副部级。1960年4月17日,他因病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第三位是竺可桢,这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开创者,浙江绍兴人。曾任中国科学社讲演委员会主任、东南大学教授、南开大学教授、中国气象学会会长、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

竺可桢的长处在气象科学方面,中国科学院成立后,竺可桢参与了气象雨量研究和地震学研究,成为了中国科协的领军人物。

1956年,中央综合考察工作委员会成立,竺可桢担任主任,位居正部级。1974年2月7日,他因病逝世,享年84岁。

最后一位是陈伯达,这是毛主席的秘书,曾任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等职。陈伯达是中央政策研究室的领导者,从1949年到1970年,他长期兼管马列学院、科学院、中央宣传部和《红旗》杂志社的工作,一度担任中国科学院的副院长。

陈伯达虽有文才,但他在特殊时期却犯有严重错误。1989年9月20日,他因病在北京病逝,终年85岁。

科学知识的研究和传播是人类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一环,只有提高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我国才能够长期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和科学伦理建设,将是提升科学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上述四人皆是中国科学院第一批副院长,他们认真不馁,执着负责,都是我国的佼佼者。这样一批无私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也值得所有人铭记。

来源:初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