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饺子、打卤面和青菜丸子汤,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被端上万里之外的巴西餐桌。巴西当地时间1月28日上午,正值中国春节的除夕夜,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教育科技学院(以下简称“科技学院”)大礼堂正在举行中巴友人喜迎新春联欢会。这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巴科技小院建成后迎来的第
中国网2月5日讯 (记者 刘佳 通讯员 刘铮)饺子、打卤面和青菜丸子汤,一桌热气腾腾的“年夜饭”被端上万里之外的巴西餐桌。巴西当地时间1月28日上午,正值中国春节的除夕夜,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教育科技学院(以下简称“科技学院”)大礼堂正在举行中巴友人喜迎新春联欢会。这是中国农业大学中巴科技小院建成后迎来的第二个中国春节,浓浓的年味儿跃然桌上。
中巴师生共庆春节。校方供图
今年是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来自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立大学、半干旱联邦农村大学、科技学院的领导、教师、学生,以及当地政府、农技推广机构、巴西农村劳动者组织等15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共庆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年”。当晚,北里奥格兰德州农村发展和家庭农业厅厅长亚历山大·利马专程驱车5个小时从纳塔尔赶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院长宋正河、党委书记尤泳、科技小院师生的家人也和现场视频连线,送上农历蛇年的祝福。
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教育科技学院当地师生正在剪窗花。校方供图
虽然距离祖国万里之外,但巴西科技学院的现场却充满着浓郁的“中国风”——礼堂门口张贴着对联,礼堂内师生剪窗花、包饺子、看春晚......当北京时间蛇年春节的零点钟声即将敲响时,口哨声、掌声响彻礼堂。这一刻,空间的距离和文化的隔阂不再是阻碍,礼堂中的中巴人民共同分享中国新年的喜悦。
零点过后,按照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习俗正是吃饺子的时候,当热气腾腾的饺子出锅被端上来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了。巴西友人陆续走上前来,并不熟练地使用筷子,半信半疑地把饺子放进口中,惊喜的表情在脸上传递开来:“太棒了!”“味道好极了!”等话语此起彼伏,饺子成为了当天最令人惊喜和受欢迎的食品。
除饺子外,还有面条、青菜粉丝瘦肉丸子汤、瘦肉黄花菜卤、土豆胡萝卜火腿沙拉等,吃着“中国菜”过着“中国年”,中巴友好交融的氛围在此情此景下被具象化。
作为此次活动的筹办者,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一带一路 "国际农业装备产业与智慧农业科技创新院院长杨敏丽表示,举办活动有两点原因:第一,学生们是第一次在国外过年,希望让学生们感受到家的温暖;第二,这是申遗成功之后的第一个春节,中国春节的影响力现在越来越大,希望在过节同时,也能传播中国文化,推动民心相通。杨敏丽希望全面深入开展中巴农业们机械化示范农场的建设,不仅是发展机械化,还要集机械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于一体,促进巴西现代家庭农业的发展,更主要的是,希望通过自己和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为促进中巴两国民间交流注入动力。
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联邦教育科技学院举办春节联欢会。校方供图
巴西当地时间1月29日下午14时,北京时间1月30日凌晨1时,尽管正处于春节的欢乐氛围中,但杨敏丽已经带着学生来到田间地头,调查、指导巴西农户使用中国农机。
据了解,中巴科技小院(阿波迪)由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联合国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与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农村发展与家庭农业厅、北里奥格兰德州立大学(UERN)、半干旱联邦农村大学(UFERSA)、北里奥格兰德联邦科技教育学院(IFRN)、巴西农村劳动者组织(MST)等单位合作建立。旨在依托科技小院,加强中巴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领域的人才培养、人员交流、科研合作,并与企业联合,面向产业发展,共同解决巴西家庭农业面临的生产效率不高、家庭农业粮食单产偏低、农民收入不高等问题,讲述中国农机化故事,传播中国农机化经验,提供中国农机化方案,贡献中国农机化智慧。
编审:王月博
来源:牛魔王大板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