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与哈佛大学学子在杭州开展联学对话活动

360影视 2025-02-05 15:05 2

摘要:1月22日,来自赤道几内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贝宁、埃及、俄罗斯、伊拉克、津巴布韦等8个国家的8名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与46名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子共聚杭州,以“参访+交流”的形式,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相互理解等共同关心的世界性话题开展交

1月22日,来自赤道几内亚、厄瓜多尔、萨尔瓦多、贝宁、埃及、俄罗斯、伊拉克、津巴布韦等8个国家的8名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与46名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学子共聚杭州,以“参访+交流”的形式,围绕科技创新发展、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相互理解等共同关心的世界性话题开展交流对话,践行青年责任。

探讨科技创新转化路径与工业可持续发展

两校学子首先就科技创新与工业可持续发展议题开启对话。他们首先参访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办公室,深入了解该组织业务范围和科技投资情况,以及人工智能领域青年创业者的经历。

北语伊拉克学生汉森在交流会发言

就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与在地发展,两校学子也充分交换了意见。作为一名从事数据研究的“新汉学计划”博士研究生,北语贝宁学生劳伦斯认为,中国科技公司在数据收集、整理与标注方面具有广阔前景,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客户与中国进行AI数据处理业务的合作。他希望持续关注数据处理与标注需求方面的进展。哈佛学生塞特塞拉特同意全球合作对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意义这一观点,她进而聚焦中国创业环境,提出了应考虑创业公司的自主优势,实现产品特色化培育的问题。青年创业者也对两位学生的观点给出了积极回应,并介绍了在寻找各自产品优势、找准产品定位的经验。

北语贝宁学生劳伦斯在交流会后与潘剑宜交流

北语学生劳伦斯随后还与哈佛学生阿希什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作用。阿希什认为,AI技术可赋能制造业,通过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本次中国行也让他看到了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巨大潜力,考虑在未来创业时与中国企业合作。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与世界传播

为充分理解这一议题,两校学子前往西泠印社,沉浸式体验了印社120年的历史与金石篆刻艺术的发展沿革。

随后,两校学子体验了金石传拓技法,深入体会篆刻艺术在记录、传播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中的作用。结合在中文课堂上学习到的汉字知识,北语俄罗斯学生晓筠饶有兴趣地探索了碑文作品上的文字,她认为,汉字独特的存义功能提供了了解古人想法和社会生活的方式。北语萨尔瓦多学生洛羽凡也详细了解了传拓作品中每一个汉字的寓意和发展历史,她发现,古代的象形文字不仅与当代汉字在字形上相近,在意义上也有着清晰的逻辑脉络。她还与哈佛大学学生蒂洛探讨了金石印章中汉字的阅读顺序,这让并未系统学习过汉语的蒂洛感受到了汉字的魅力,认为这种传拓体验方式有助于更多人了解汉字文化与篆刻艺术。印社参访与交流让两校学子从课堂进入历史文化现场,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讲述者。

北语国际学生学习传拓制作

以合作、对话增进文化理解与文明互鉴

交流期间,两校学子都非常希望倾听对方以对话增进各国相互理解的看法。在杭州花家山庄,他们就此议题展开了更加充分的自由交流,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洞见的观点。

秦终南将自己在中国的生活体验与对方进行了分享。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同样是增进两国关系的有效方式。中国的留学经历开启了他与中国人、与中国社会广泛接触的进程,通过使用中文与中国人交流,他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也逐渐加深。

北语俄罗斯学生晓筠与伊拉克学生汉森同哈佛大学学生艾伦进一步探讨了增进中美及各国间理解的实现路径。汉森还特别提出,要想实现更光明的未来,各国青年应该携手合作,开展对话,通过共同努力取得切实成果。

北语赤道几内亚学生安月、厄瓜多尔学生唯拉、萨尔瓦多学生洛羽凡就实现文化间的双向互动分别与哈佛大学学生布雷特、士曼宁·托马斯、萨拉进行了交流。

在短短一天时间里,两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青年人,以对话凝聚共识,为寻求可持续发展、文化传承与文明互解做出了积极贡献。哈佛大学学生十分珍惜与北语国际学生的交流机会,对北语国际学生流利的中文印象深刻,纷纷表达了开始或继续学习中文的愿望。

此次联学对话活动加深了各国青年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显示出中国在世界青年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全球共同发展、推动世界和平、实现交流互鉴注入了青春智慧。面向未来,北京语言大学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通过深化国际合作网络,携手全球高校,为各国青年持续对话与合作提供广阔平台,推动跨文化理解与合作机制常态化;通过创新交流形式与内容,聚焦科技发展、绿色生态、人文交流、语言保护等前沿议题,推动跨学科、跨领域对话,探索全球性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引领青年行动倡议,将交流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鼓励全球青年在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中发挥更大作用,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力量。

来源:中国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