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本以为在雪场能尽情享受速度与激情,没想到,人生第一次真正站上雪场,就以扭伤的狼狈姿态收场。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本以为在雪场能尽情享受速度与激情,没想到,人生第一次真正站上雪场,就以扭伤的狼狈姿态收场。
别笑!自从冬奥掀起冰雪运动热潮,像我这样在雪场“折戟”的人可不在少数,运动损伤和骨科等科室的工作也变得繁忙起来。今天,就来和大家唠唠我在雪场扭伤的那些事儿,以及扭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那天,我怀揣着对滑雪的无限憧憬,踏上了雪场。看着别人在雪道上潇洒自如地滑行,我也迫不及待地想要一展身手。可谁能想到,刚滑了没几分钟,一个重心不稳,我就摔倒在地。
当时,只感觉一阵剧痛从脚踝处传来,我挣扎着想要站起来,却发现根本使不上劲。那一刻,我知道自己扭伤了,美好的滑雪之旅就这样戛然而止。
扭伤可能发生在身体的各个关节。打冰球时的压迫、转弯、急停等动作,有可能扭伤膝关节处的内侧副韧带;花样滑冰时的跳跃、旋转,有可能扭伤踝关节;滑雪时手握滑雪杖摔倒,有可能扭伤拇指的内侧韧带,还专门有个名词叫“滑雪者拇指”。而我,就是在滑雪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
成年人的体内一般有206块骨头,它们之所以没有散架,是因为关节处有韧带的连接。韧带会像绳子一样牢牢拉扯住两端的骨骼,确保关节的稳定性。不过,关节能够活动的方向和幅度相对有限,所以,如果你摔的姿势不够标准,那韧带就可能会被过度拉扯并引发撕裂,这时就已经扭伤了。
扭伤发生后,及时正确的处理十分关键。PRICE处理原则是应对扭伤的有效方法,能最大程度减轻伤痛,促进恢复。
保护(Protect)
扭伤后应立即停止活动,使用绷带或夹板固定受伤部位,防止关节再次受力,避免二次伤害。比如,用绷带对受伤脚踝进行简单固定,限制其活动。
休息(Rest)
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避免进行剧烈运动,让受伤部位充分休息,促进愈合。若脚踝扭伤,尽量减少行走,必要时借助拐杖辅助。
冰敷(Ice)
与常见认知不同,扭伤后不能立即热敷,而应冰敷。冰敷能快速止痛,收缩血管,减缓受伤部位血液流通,降低细胞代谢速率,起到消肿和防止细胞坏死的作用。冰敷时,需用毛巾包裹冰袋,每次15分钟左右,待皮肤回暖后再进行下一次,防止冻伤皮肤。
压迫(Compression)
用绷带缠绕受伤部位,施加适当压力,减少内出血和积液,减轻肿胀。此步骤可与冰敷同时进行,但要注意压力适中,选择有弹性的绷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抬高(Elevation)
尽可能将扭伤部位抬高至高于心脏的位置,促进组织液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晚上休息时,可在脚下垫枕头,抬高受伤部位。
PRICE处理原则不仅适用于扭伤,对肌肉拉伤、关节脱臼甚至骨折等急性运动伤害,都具有重要的处理指导意义。
为了在享受冰雪运动乐趣的同时,减少扭伤风险,做好预防措施必不可少。
充分热身,唤醒身体
冰雪运动前,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如简单的慢跑、关节活动操等,活动身体关节和肌肉,提升身体柔韧性与灵活性,降低受伤几率。
佩戴护具,保驾护航
佩戴合适的护具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滑雪时,务必佩戴头盔、护腕、护膝、护肘等,在摔倒时起到缓冲作用,减轻受伤程度。
选对装备,舒适安全
选择适合自身身材的装备至关重要。雪板长度不合适、鞋子不合脚等,都可能影响滑雪的稳定性与操控性,增加受伤风险。因此,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挑选装备。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准确评估自身能力,不要在滑雪技术不熟练时贸然挑战中级道,应从初级道开始练习,逐步提升技术水平。
没有人能避免在冰雪运动中摔跤,不摔跤的人也学不会这些运动。所以,请在参与冰雪运动前学一学正确的摔跤姿势,比如双板滑雪时最好侧摔,避免扭伤膝盖处的韧带,这样摔倒了至少还能站起来。
总之,冰雪运动虽然充满乐趣,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希望大家在享受运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做好预防措施,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这样,我们才能在雪场上尽情玩耍,留下美好的回忆。
对了,你猜为啥冬奥会项目里没有打雪仗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文章来源@柴知道 的视频内容
来源:波波百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