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斌教授精彩分享细胞治疗前沿探索,与患者共赴康复彼岸 | 2025年CSCO血液肿瘤学术大会

360影视 2025-02-05 18:45 3

摘要:2025年1月17日~1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5年CSCO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海口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吸引众多血液肿瘤领域大咖齐聚一堂,共同聚焦前沿研究成果,探索创新诊疗策略,为血液肿瘤患者的希望之光

2025年1月17日~19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白血病、淋巴瘤及骨髓瘤专家委员会工作会议暨2025年CSCO血液肿瘤学术大会”于海口成功举办。本次会议吸引众多血液肿瘤领域大咖齐聚一堂,共同聚焦前沿研究成果,探索创新诊疗策略,为血液肿瘤患者的希望之光添柴加薪。会议期间,医脉通特邀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梁爱斌教授接受采访,谈谈细胞治疗的治疗进展与未来发展。

医脉通:

目前细胞治疗领域取得了哪些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如何影响了临床实践和患者治疗?

梁爱斌教授

细胞治疗领域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并已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范式。近年来,该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在适应症方面有所拓展——从肿瘤治疗扩展到自身免疫性疾病,再进一步延伸至慢性疾病的治疗,而且在整体疗效与研发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近年来,不断涌现出新的细胞治疗产品,为临床提供了更多选择。在血液系统肿瘤方面,如淋巴瘤、骨髓瘤和白血病等,患者的长期预后和复发率相较于以往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这些均为临床实践的显著进步。

此外,新型免疫细胞类型的出现也为细胞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例如,CAR-NK细胞、CAR-M(巨噬细胞)以及双阴性(DN)T细胞等新型免疫细胞均展现出了潜在的治疗价值。这些新型免疫细胞的研究与临床应用,无疑与临床实验的广泛开展密切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通用型CAR-T细胞的临床试验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CAR-NK细胞在治疗血液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我们的团队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钱文斌教授团队合作,在CAR-NK细胞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方面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和数据。

医脉通:

在细胞治疗领域,目前面临着哪些未满足需求?

梁爱斌教授

需求可被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临床患者的直接需求,另一类则是政府在支付体系层面的考量。就临床患者的需求而言,他们渴望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更优化的治疗方案、更经济的治疗费用、更短的等待周期以及更低的毒副反应发生率。近年来,随着新型细胞治疗技术的不断涌现与产品的持续研发,这些需求正逐步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当前快速发展的细胞治疗领域,如快速型CAR-T(Fast CAR-T)、体内CAR-T(in vivo CAR-T)、改良型通用型CAR-T以及CAR-NK等新型疗法的出现,极大地降低了治疗成本,仅为传统自体CAR-T治疗成本的六分之一至十分之一。这些进展意味着患者的需求将得到更好的满足,同时,患者的等待时间也将大幅缩短。以往,患者可能需要等待三至四周才能接受治疗,而有了通用型CAR-T、快速型CAR-T或体内CAR-T等新型疗法的应用,患者的等待时间有望缩短至一周以内。

医脉通:

细胞治疗领域当前面临哪些局限性?有哪些新兴的细胞治疗技术和疗法正在研发中,以克服这些局限并推动细胞治疗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梁爱斌教授

CAR-T疗法在治疗肿瘤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价值,然而,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而言,CAR-T疗法仅能针对其靶向的特定肿瘤类型进行治疗,例如,靶向CD19 CAR-T细胞疗法主要用于治疗淋巴瘤,而BCMA CAR-T细胞疗法则针对骨髓瘤。这种靶向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此外,CAR-T疗法依赖于肿瘤细胞膜上特定抗原的表达来进行识别和杀灭。对于那些在细胞膜上没有表达相应抗原的靶点,CAR-T疗法则无法发挥作用。因此,随着临床需求的不断增长,新的细胞治疗技术应运而生,如TIL细胞疗法、TCR-T细胞疗法以及最新的STAR-T细胞疗法等,这些新技术为肿瘤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在抗体疗效的改进和延长其在体内的存续时间方面,我们也见证了不断涌现的新产品和技术。这些创新不仅提升了治疗效果,还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产品和技术不断涌现,但在真正应用于临床之前,仍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规范的制备工艺验证。这是确保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必要步骤。

尽管如此,我坚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将有更多优秀的细胞治疗产品问世,为患者带来福音。当然,这需要时间和耐心,但请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专家简介

梁爱斌 教授

同济医院副院长

同济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所长

同济大学血液肿瘤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血液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生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全国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全国常委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上海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免疫学会血液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重大研发项目首席科学家

上海市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会长

2022获第十三届“中国医师奖”; 2020年Saint-Antoine-EBMT青年领袖;第四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称号;上海市第四届“仁心医师”奖;2019年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模范院长;科学中国人2018年度人物;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2年“全国卫生系统优秀工作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科技启明星”;“银蛇奖”二等奖及“曙光学者”等多项荣誉

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30余项,获5项科技成果奖,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参编论著4部及CART细胞治疗毒副反应共识制定

编辑:Cherry

审核:梁爱斌教授

排版:Cherry

执行:Cherry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灵科超声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