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荟萃,异彩纷呈,2024 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巡讲(南京站)盛大召开

摘要:深秋时节,丰收在望。2024年10月27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北京融促康复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2024年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巡讲-南京站

深秋时节,丰收在望。2024年10月27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CSCO淋巴瘤专家委员会、江苏省老年医学学会、江苏省人民医院和北京融促康复医学研究中心主办的“2024年CSCO白血病专家委员会&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巡讲-南京站”圆满召开。会议特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李建勇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江苏省人民医院范磊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同时邀请到淋巴瘤领域知名专家担任大会讲者和主持人,共同解读了淋巴瘤相关指南并探讨了诊疗新进展。医脉通特对会议精彩内容予以整理,以飨读者。

开幕致辞:加强学术交流合作,推动淋巴瘤诊疗进阶

会议伊始,范磊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对所有与会人员致以热烈欢迎。大会主席马军教授、朱军教授李建勇教授依次进行开幕致辞,他们表示,全国同仁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已取得众多成就,此次巡讲将带来各类血液肿瘤的最新进展,同时分享淋巴瘤规范化诊疗的经验。期待通过持续推进规范化诊疗,加强多学科团队(MDT)协作,促进淋巴瘤专科建设和专科人才培养,最终实现淋巴瘤的诊疗再上一个台阶。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范磊教授担任开幕式主持

马军教授致辞

朱军教授致辞

李建勇教授致辞

专题讲座:着眼淋巴瘤前沿,共谱诊疗新篇章

一 立足疾病特征性表现,深剖多发性骨髓瘤诊断要点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蔡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春蕊教授的主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侯健教授以“多发性骨髓瘤(MM)指南解读与进展”为题进行分享。MM的特征是浆细胞在骨髓中克隆性增殖,其诊断标准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10%,或者活检证实的骨髓或有髓外浆细胞瘤,以及任何一种或者多种的CRAB特征和骨髓瘤特定事件。诊断MM首先要从蛋白水平、细胞水平、基因水平确定浆细胞的克隆性,且需重视形态学在MM诊断中的重要性。侯健教授强调MM诊断应把握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疾病本质,在生物学上,骨髓瘤细胞表现为单克隆性;在临床上,MM具有危害性,造成器官损害。此外,新兴的组学技术为深化认知MM的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有益的武器。

蔡真教授和李春蕊教授共同主持

侯健教授作精彩报告

二 明晰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未尽之需,探索治疗之道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建民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旭东教授的主持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志铭教授介绍了高危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治疗进展。DLBCL是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异质性强,患者的治疗仍存在未尽之需。高危和复发或难治性(R/R)DLBCL患者对R-CHOP方案的应答有限,如何改善这两类群体的预后成为提升DLBCL诊疗水平的关键。目前针对高IPI评分、TP53突变、双/三打击(DH/TH)或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患者的多种探索性方案可实现较高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期,且耐受性良好,为高危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针对R/R DLBCL治疗的探索主要聚焦于新型药物研发以及新药之间的联合或新药与传统方案的联合。

杨建民教授和张旭东教授共同主持

李志铭教授作精彩报告

三 解读淋巴瘤患者生育力保存共识,共谋生存获益新高度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亮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马翔教授解读了《淋巴瘤患者生育力保存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的制定主要基于保存淋巴瘤患者生育力、提升患者生存质量的目标。抗淋巴瘤治疗对患者生育力存在一定影响,主要包括放化疗对生殖细胞的毒性,表现为生育力下降。对于有生育需求的淋巴瘤患者,应通过多学科会诊开展生育力保存的讨论,明确生育力保存的时机(根据病情选择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和方法。对于保存方法,指南提出需通过患者的疾病分类、预后分层、年龄以及治疗方案的风险等综合评估,按需选择卵子/胚胎冷冻和卵巢组织冷冻。此外,共识还涉及生育力保存方案、生育力保存的安全性、生育时机和生育方式等内容。未来需开展综合性管理,从而改善女性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徐兵教授和王亮教授共同主持

马翔教授作精彩报告

四 解读国内外诊疗指南,明晰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格局

湖南省肿瘤医院周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黎教授的主持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俞文娟教授以“霍奇金淋巴瘤(HL)治疗格局与指南解读”为题进行分享。目前HL预后尚可,但我国HL疾病负担不断攀升,故HL的治疗仍任重而道远。HL一线治疗仍以ABVD化疗方案为主,但部分患者可能面临预后不佳。2022版国内指南在一线晚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cHL)的治疗推荐中加入创新药物,国外指南也新增新药联合方案进行一线cHL治疗,如维布妥昔单抗(BV)联合方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存获益。对于R/R cHL,其生存获益仍待提高,BV单药或联合方案可助力患者深度缓解并桥接移植,从而达到潜在治愈;对于移植失败的R/R cHL,BV单药可快速缓解疾病且转为生存获益。此外,不适合移植的R/R cHL患者亦可从新药中明显获益。目前,2024版国内外指南仍一致推荐BV联合方案治疗cHL。

周辉教授和王黎教授共同主持

俞文娟教授作精彩报告

五 聚焦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探索新型疗法新希望

王黎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易树华教授的主持下,范磊教授分享了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AITL)研究进展。AITL是侵袭性较强的成熟T细胞淋巴瘤,多见于亚洲。AITL临床表现多样,易被误诊和漏诊;且常规化疗对初治和R/R患者疗效有限,亟待进一步改善患者结局。目前表观遗传学抑制剂(如HDACi)在初诊患者中表现出更好的疗效,其也是R/R AITL的重要治疗药物。此外,以PI3Ki、JAKi、EHZi为代表的新药和CAR-T细胞治疗在小样本R/R AITL人群表现出显著疗效,未来有望进入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

王黎教授和易树华教授共同主持

范磊教授作精彩报告

六 着眼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新进展,共探诊疗优化新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丁凯阳教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艳艳教授的主持下,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赵东陆教授以“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指南解读及新进展”为题进行分享。在诊断性检查部分,细胞因子和MYD88已被纳入指南推荐,对于疑难病例,可通过检测PCNSL特异性基因突变和脑脊液特征性细胞因子来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在治疗方面,传统治疗模式仍存在改善空间,对于不可耐受全程足剂量放化疗的患者和老年患者,其治疗仍面临挑战。对于初治患者,靶向药物与化疗联合是未来的趋势。对于复发难治患者,新靶向药物单药或联合免疫化疗或成为后线治疗的新选择,如BTKi单药或联合方案可为患者带来高缓解率,延长患者生存,尤其是对于不适合移植者。未来需持续探索新靶向联合、CAR-T细胞疗法和双抗的疗效,以期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丁凯阳教授和刘艳艳教授共同主持

赵东陆教授作精彩报告

七 聚焦骨髓纤维化,解析治疗新进展

北京协和医院段明辉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黄健教授的主持下,江苏省人民医院沈文怡教授分享了骨髓纤维化(MF)治疗新进展。原发性MF患者中位生存期约5年,约半数因疾病进展死亡。当前的治疗目标为延长患者生存。芦可替尼是第一个获批用于治疗初治中高危MF患者的JAK1/2激酶抑制剂,但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且存在血液学副作用。吉卡昔替尼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有望成为MF优选治疗药物之一。对于R/R或芦可替尼不耐受的MF患者,多种治疗方案正在探索中,其中塞利尼索联合芦可替尼治疗R/R或芦可替尼不耐受患者显示出较好疗效,且耐受性良好。在MF领域,吉卡昔替尼、罗伐昔替尼等更多JAK抑制剂新药和其他有效靶向药物正在不断研发中,期待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段明辉教授和黄健教授共同主持

沈文怡教授作精彩报告

会议总结

大会接近尾声,范磊教授对今天会议的讲者和主持大咖表达了感谢,并进行了会议总结。本次会议围绕血液肿瘤领域诊疗现状和未来发展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内容精彩纷呈。通过解读淋巴瘤相关指南以及开展淋巴瘤患者生育力保存、髓系肿瘤治疗等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了与会专家对各类淋巴瘤诊疗的认识。未来希望定期开展此类会议,共享淋巴瘤领域最新进展,从而可为临床实践提供宝贵指导,最终惠及更多患者。

撰写:Arden

审校:Arden

排版:Yian

执行:Babel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来源:医脉通肿瘤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