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小动脉闭塞型(SAO)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相比,静脉溶栓(IVT)对功能结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是否能减少急性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发生,仍然存在争议。2月5日至7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ISC 2025)上,
对于小动脉闭塞型(SAO)缺血性卒中患者,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相比,静脉溶栓(IVT)对功能结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其是否能减少急性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发生,仍然存在争议。2月5日至7日,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2025年国际卒中大会(ISC 2025)上,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予明教授团队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缺血性卒中登记研究,对比了接受IVT与早期抗血小板治疗SAO患者在三个月时的功能结局以及神经功能变化。
研究方法
本研究筛选了自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仅接受IVT或早期抗血小板治疗的小动脉闭塞型(SAO)卒中患者。主要结局为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估的三个月功能结局。次要结局为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和END,定义为入院后7天内NIHSS 评分增加 ≧2分或运动评分增加 ≧1分。
研究结果
最终纳入1125例SAO患者 (394 例接受 IVT,731例接受早期抗血小板治疗),411例(36.5%) 在三个月时出现不良结局(mRS>2),3 例患者(0.27%)发生sICH,均在 IVT 组内。此外,213 例患者(18.9%)经历了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倾向性评分匹配和多变量调整后,IVT与三个月时不良结局的发生率显著降低相关 (调整后比值比 [aOR] 0.447,95%CI 0.305–0.656),而在END方面无显著差异(aOR 0.867,95%CI 0.569–1.321)。亚组分析显示,与高炎症反应标志物的患者相比,传统危险因素升高的患者在功能结局上从IVT中获益更多(aOR 0.405,95%CI 0.244–0.673)。
研究结论
静脉溶栓 (IVT)与三个月时不良结局发生率降低相关,但未能预防 SAO 卒中患者住院期间的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与炎症反应指标高的患者相比,入院时传统危险因素升高的患者可能从溶栓治疗中获益更多。
医脉通编译自:Yuan Gao, zong ce, Ke Zhang, Hongbing Liu, Yapeng Li, Kai Liu, Yusheng Li, Jing Yang, Bo Song, YUMING XU.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versus early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ith Small Artery Occlusion. ISC 2025. https://doi.org/10.1161/str.56.suppl_1.TP20
声明: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神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