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物都是化名:我(何莘)、妻子薛惠怡,还有徐萍、卢筱筱、杨乐、邱雅芝、陈惠瑜、杨亚娟和谢金熊(老谢)等等一众熟悉的同事,像往常一样在公司努力工作着。谁也没料到,巨大的变化正悄然降临。
新征途
时间悄然来到2011年的年初,热闹的开工日庆祝刚结束,喜庆的氛围还未完全消散。
人物都是化名:我(何莘)、妻子薛惠怡,还有徐萍、卢筱筱、杨乐、邱雅芝、陈惠瑜、杨亚娟和谢金熊(老谢)等等一众熟悉的同事,像往常一样在公司努力工作着。谁也没料到,巨大的变化正悄然降临。
我所在的信息策略部职权再度扩容,公司给我们部门新增了一项重大使命——成立一个子部门。它的英文名称是“Self operated strategic investment”,大家听闻后都面面相觑,毕竟此前从未接触过这一领域,谁来领导组建还在紧锣密鼓地商讨中。
有一天邱雅芝找到我,突然问道:“你最近带的徒弟里,有能顶替你现在岗位的人吗?”我心里“咯噔”一下,忙问:“邱副总,您这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在职场多年,我深知有些话不能贸然出口。
邱雅芝笑着说:“你呀,还是这么谨慎。”随后她解释,新成立的子部门希望由我来组建,问我有什么想法。我顿时明白她的意思,出于谨慎,我说:“邱副总,这可是风险投资部门,我没实操经验,您多少得给我留条后路,我怕搞砸了。”
邱雅芝斩钉截铁地回应:“别担心,你的工资和今后收益分润分开算,只赚不赔。”我满意点头,又问:“管理层有具体框架了吗?”她把高层商议的大致框架告诉了我,还拿出一份合约,让我当场仔细研读。
我一边看,一边提出疑问,邱雅芝耐心解答。这合约相当于在现有劳动合同基础上,再签一份特殊合同,其中涉及股权代持,太关键了。为确保万无一失,我赶忙邀请杨乐和徐萍来参谋。
杨乐说:“这是个好机会,能拓展业务,说不定能大赚一笔。”徐萍却担忧:“风险太大,要是亏了,名声和利益都受损。”两人各执一词,观点截然不同。
为了综合他俩的意见,我特意请来关系不错的法务同事。他详细解释了公司法、证券法、税务等专业知识,还介绍了具体操作流程。听完后,我心里渐渐有了底,可到底要不要签字,还是得慎重考虑 。
我在心里反复权衡,这一步棋一旦落下,便没有回头路。深思熟虑后,我回到家中,看到妻子薛惠怡正在客厅,神情带着几分凝重与期待。
“惠怡,我有件大事想和你商量。” 我缓缓开口,将公司成立风险投资子部门,邱雅芝邀我牵头组建,以及那份至关重要的合约,事无巨细地向她道出。薛惠怡听完,没立刻回应,只是接过合约,坐在沙发上,打开台灯,逐字逐句研读起来。她的眉头时而轻皱,时而舒展,我在一旁默默等待,每一秒都像是在煎熬。
不知过了多久,她抬起头,目光与我对视,认真地说:“我看了几遍,虽然风险不小,但以你的能力和拼劲,我相信你能做好。这是个难得的机会,我支持你。” 她的话如同一剂强心针,让我下定了决心。
签署合约那天,公司的会议室布置得格外庄重。巨大的会议桌一尘不染,四周摆放着整齐的座椅,墙上悬挂的公司标志在灯光下熠熠生辉。公司法人、总经理、集团副董事长、公司法务部门同事以及邱雅芝等一众高层早已就座,他们的目光中带着期许与审视。
我深吸一口气,缓缓走到桌前,拿起笔。此时,会议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总经理率先开口:“何莘,公司信任你的能力,这份合约不仅是责任,更是机遇,希望你能带领团队创造佳绩。” 集团副董事长也点头说道:“这是公司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你的决策关乎未来走向,务必谨慎。” 我郑重地点头,回应道:“感谢公司的信任,我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
落笔时,我的手微微颤抖,每一笔都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签完合约,紧接着签署授权书,这意味着我正式接过组建新团队的重任。
按照合约,公司指派了财务专员李明、风控专员王悦和法律顾问张晓律师加入团队。邱雅芝介绍道:“这三位都是公司精心挑选的精英,经验丰富,相信能助力团队发展。” 我微笑着与他们一一握手:“很高兴与各位合作,若后续工作中有任何问题,还望大家坦诚沟通,共同解决。”
工作交接时,我找到谢金熊和连杨。“老谢,连杨,专案工作复杂且特殊,你们是我最信任的人,我斟酌再三,决定把这摊子交给你们。” 我诚恳地说。
谢金熊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兄弟,我们一定把工作做好,不会让你失望。” 连杨也坚定地点头:“对,我们会尽全力,保证专案顺利推进,师父您放心。”
起初我考虑过徒弟卢筱筱,但新团队更需要她的认真仔细,权衡之下只能放弃。
随后,我全身心投入新团队的组建工作,一场全新的挑战,正等待着我和我的伙伴们。
依照合约要求,新团队组建的首要任务是开户。为实现账目与总公司的完全独立,我们需要成立一家独立的科技公司。在这一架构中,原公司作为大股东,而股权由我全部代持,我不仅担任法人,更是新公司的最高负责人。
我们的办公室暂时设置在我们信息策略部的对面,所需的办公器材直接找网讯部领。
考虑到注册公司流程繁琐、事务细碎,我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做事细致、责任心强的法务张晓,嘱咐他务必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和流程办理,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准确无误,有时候我也会跟随他一起出去办事。
财务专员李明肩负起了各种账目核对与转账协调的重任。从筹备期的资金预算规划,到每一笔款项的收支明细记录,他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在等待公司第一笔资金到位的那段日子里,整个团队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因为资金是开展投资业务的根本,是我们运作的核心资源。
终于,当公司的第一笔资金成功到账,李明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大家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落了地。
风控专员王悦则与我紧密协作,每日与我一同商讨、细化投资策略。我们从市场趋势分析、行业风险评估,到具体投资项目的风险把控要点,逐一深入探讨。
王悦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风险洞察力,为投资策略的制定提供了诸多宝贵意见,我们不断完善策略,力求每一个投资决策都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在专业人才的招募上,我起初将目光投向基金公司和券商,期望能从这些专业金融机构中找到合适人选。
然而在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从业人员虽理论知识扎实,但过于拘泥于教条,在实际操作层面缺乏灵活性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
他们更多是在重复固化的金融学科知识,对于投资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理解和认知较为片面,难以满足我们团队注重实操的需求。
于是,我及时调整方向,将目标转向有长期投资经验的操盘手、交易员以及一些资深的个人投资者。与他们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我受益匪浅。他们分享的实战经验、独特的投资技巧以及对市场的深刻理解,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路,让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实用知识。
卢筱筱在前期主要负责各种文案工作,从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到团队内部的沟通文件,她都认真撰写、反复校对,确保每一份文案都准确传达关键信息。
杨乐作为我的师父,一直对新团队的组建十分关注,也表达了加入的意愿。但邱雅芝出于对杨乐所领导的专案课稳定性的考虑,担心核心人物离开会对专案课造成不利影响,暂时没有同意他的加入,决定等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后再做定夺。
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我们正一步步朝着既定目标迈进,迎接未来更多的挑战。
作为战略投资团队,股票和商品期货市场是我们业务布局的核心。从一开始,我们就明确了这两个主攻方向,而对于基金投资,公司高层早已达成共识 —— 若仅仅投资基金,便无需成立我们这个专业团队。这一清晰的定位,让我们在起步阶段就聚焦关键,避免了资源的分散。
起步阶段,波折在所难免。但得益于我们严格的风控体系以及高效的执行力度,即便遭遇困难,损失也仅局限于交易手续费。前几笔交易,我亲自上阵,每一次操作都伴随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看着屏幕上那庞大的交易金额,每一个细微的数字变动都牵动着我的神经,心情也随之起伏不定。
第一个月的业绩尘埃落定,账户呈现出不赔不赚的打和状态,新招来的两位交易员业绩同样平平。王悦的一番话让我恍然大悟:“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其实是盈利的,只是这些利润都以手续费的形式被交易所收走了。” 这一细节,让我深刻认识到交易手续费在投资成本中的重要影响。
月底,我们精心准备了一份详细的汇报材料,呈交给公司管理层。尽管没有实现盈利,但也没有出现亏损,总经理和邱雅芝分别给予了我鼓励,希望我们下个月能取得更好的成绩。然而,在独自思考时,我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从成本角度来看,没赚钱就等同于赔钱。因为团队的人员工资开支,都要从公司账目里支出。我、筱筱、三位公司指派的成员以及两位外招的交易员,每月的基本工资支出是一笔固定且不可忽视的成本。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找到财务专员李明,严肃地向他提出要求:“李明,你尽快做出一份能维持团队收支平衡的最低财务报告,务必精准细致,每一项成本和潜在收益都要考虑周全。” 同时,我特意安排筱筱参与报告的撰写,以发挥她在文案工作中的严谨细致。
仅仅一个小时后,两人便将报告呈现在我的办公桌上。我仔细研读,按照现有的人力配置,扣除税费等各项繁杂费用后,我们这个七人团队每个月至少需要实现七万元以上的收益,才能达到收支平衡。这一数字让我深感压力,但也激发了我寻求突破的决心。
改变刻不容缓,必须在行动中得以体现。借着周末,我自掏腰包,邀请团队成员齐聚一堂。
会议室内,灯光亮如白昼,气氛热烈而凝重。团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目光紧紧盯着投影屏幕上的各类数据和图表,围绕下个月的行动计划展开了激烈讨论。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每一个投资策略的提出,都伴随着严谨的分析与质疑;每一次风险评估的探讨,都深入到市场的细微波动和潜在隐患;每一项成本控制的方案,都经过反复权衡与计算。在你来我往的思维碰撞中,一个个计划逐渐明晰,思路愈发清晰。
然而,我心里却清楚,“未来的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团队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找到盈利的方向,实现团队的价值”这句话,放在风险投资领域,实在是过于理想化,就是一句废话!
在实盘操作中,独特的盘感和对细枝末节的敏锐洞察力才是关键,绝非靠七嘴八舌的讨论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何在这市场中,多数人都在赔钱,而只有极少数人能从中获利。
在日常相处中,我的个人喜好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团队。我向来不饮酒,久而久之,大家在工作场合几乎不再提及酒;我有抽烟的习惯,除了筱筱,其他人竟也都慢慢染上了这 “不良嗜好”。我担心筱筱被烟熏到,便特意为她安排了一间独立的靠窗办公室,让她能在清新的环境中安心工作。
随着工作的推进,筱筱的分工最终确定下来。凭借在信息策略部积累的工作经验,她负责收集市场资讯。
很快,她就成为团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常常一整天,她都坐在我的办公桌旁,只为第一时间将收集到的重要资讯共享给我。
其他成员,尤其是两位交易员,对筱筱提供的资讯也极为依赖。为了更方便交流与共享信息,我们索性将办公室的格局改造成会议室模式。从此,我们每天就像在开一场不间断的会议,随时交流想法、分享信息。
没想到,这个看似偶然的改变,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各自在办公室盲目摸索,转变为团队协作行动后,盈利悄然出现。尽管每一笔盈利只有几千元,但聚沙成塔,慢慢积累起来便十分可观。到了第二个月,团队竟然奇迹般地实现了收支平衡。
不过,这也苦了筱筱,她总是不可避免地吸入我们产生的二手烟。看着她被烟雾呛到的样子,我十分心疼,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办法。
我为每个人的座位旁都添置了一台小型排风机,还配备了烟感器。只要一有烟雾产生,排风机就会自动启动排烟。同时,连烟灰缸也都换成了单向封闭的款式。如此一来,办公室很快又恢复了空气清新,大家都能在舒适的环境中继续为团队的目标拼搏奋斗 。
月底,分润的时刻如期而至。除去公司应得的那部分,剩余的资金按照我之前与公司签订合约中的阶梯分润比例进行分配。虽说这次仅仅勉强达到最低门槛,分到大家手中的钱只是比平常工资多了些许,但团队成员们的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信心被彻底点燃。
我记得筱筱最为高兴,使劲抓着我的胳膊激动的摇晃,是我几次提醒她她才放开我的手臂。
当我将月报呈递给邱雅芝副总经理和总经理时,他们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然而,还没等我松口气,总经理便开了口:“这次你们团队干得不错,你们这个团队能成立我和邱副总可是帮了不少忙,你给我们两个安排个闲置岗位就行。”
这话如同一记闷雷,在我心中炸开,我本能地想要拒绝,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在这职场中,他们的地位让我根本无法抗拒,权衡许久,我只能无奈点头答应。
事后,邱雅芝私下找到我,神色中带着几分无奈:“小何,你也知道,是总经理非要拉着我一起参与分润,我实在是没办法,希望你能理解我的难处。”我苦笑着点点头,心中满是苦涩,说道:“邱总,我理解您,只是希望公司其他人,尤其是高层,别再来干扰我们这个初创团队了,我们现在好不容易才有点起色。”
邱雅芝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轻声暗示我:“你最好也给副董事长雷和平,有他出面,或许能压制住其他那些蠢蠢欲动的主管。”
为了避免后续更多的麻烦,我听从了她的建议,私下单独约见了副董事长雷和平。雷和平是我们分公司的最高管理人,虽说平时不插手具体业务,但他身为集团副董事长,那分量不言而喻。
见到他后,我紧张地表明来意,没想到他倒是十分好说话,笑着说:“每个月给我意思意思就可以。”
可他这看似轻松的话语,却让我的压力更重了。毕竟他的身份摆在那儿,以后到底该如何给他分润,着实让我头疼不已,我深知,在这复杂的职场权力关系中,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稍有不慎,便可能影响整个团队的发展。
下班之后,我和妻子、徐萍三人在合租的房间里秘密谋划了许久。徐萍率先打破沉默,她认真地分析道:“从你们应得的份额里提出固定的百分之十给三位领导吧,雷和平地位最高,分给他的最多,总经理次之,邱雅芝最少,但差额不能太大,这样既照顾了他们的地位差异,也不会引起太大的不满。”
说完,徐萍转身从包里拿出一张银行卡,递给我,坚定地说:“我也想入股,这里面的钱,赔多少我都认了,赚了咱们就一起分。” 我看着那张银行卡,心里既感动又纠结,思考再三,我真诚地对她说:“姐,我们的关系非比寻常,你和我还有一个儿子(这个待我以后在前面一个合集里讲清楚),怎么能让你拿以后的重要依靠去做高风险投资呢?要是投资,也该是我出钱。”
可这一次,徐萍异常坚定,语气不容置疑:“这就是我支持你的投资,我相信你的眼光和能力。” 我和妻子对视一眼,彼此交流着眼神中的担忧与感动。最终,我们决定夫妻二人出大头,徐萍跟着出一部分,一起投资,但我们开个人账户,不和我负责的团队业务实际产出重合,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谨慎的妻子
做好这个决定后,我们仿佛又给自己的未来增添了一份责任与期待。在这复杂的职场与投资环境中,我们不仅要应对工作上的挑战,还要守护好这份珍贵的情谊与信任。未来的投资之路充满未知,我们即将带着这份特殊的 “合伙” 关系,再次踏上充满风险与机遇的征程。
来源:拆解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