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的传染性强,可能导致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并引起肺炎、心肌炎、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
日前
因流感引发意外的事件引起社会关注
常见的流感为什么会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最大程度防范风险?
医学专家给出解读和建议
↓↓↓
高危人群要警惕
不同于普通感冒,流感的传染性强,可能导致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并引起肺炎、心肌炎、神经系统损伤等并发症。
因此,医学上认为 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有慢性基础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属于流感高危人群,感染后更容易引发重症,需要格外警惕。这些人群在流感流行期出门可戴口罩,尽量少去商场或集市等人多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陈操表示,我国流感流行期大多是在每年11月到次年2月或3月。在流感流行期,家庭和公共场所应做好清洁、消毒,家中如有高龄老人或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应注意防止将病毒带回家。
如何判断得了流感还是普通感冒?北京佑安医院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 流感症状更重、起病更急,往往是38.5℃以上的发热,除了咳嗽咽痛以外,还会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如头痛、肌肉酸痛、特别乏力等。
症状严重快就医
李侗曾表示,得了流感,并不都需要去医院,症状较轻的居家隔离即可,使用一些解热镇痛、祛痰止咳的药物,一般7天左右可以康复。但如果出现39℃以上的高热、使用退热药物效果不佳,或有剧烈咳嗽、呼吸急促、胸闷、憋气等严重症状,或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模糊,需要及时就医。
北京医院主任医师李晶表示,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如果得了流感,也不用慌张。若症状较轻微,只有咽痛、咳嗽、流鼻涕等,可先在家中休息,适当多饮水,清淡饮食,用一些药物缓解症状。一旦出现高热不退、大量浓痰、呼吸困难、精神不振等严重症状,一定要抓紧时间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中日友好医院主任医师陈文慧提醒,还要警惕继发感染。 有的患者症状已经好转,但再次出现发烧、痰量增多、痰色变化等现象,此时应及时就医。
对症用药很重要
陈文慧介绍,流感属于病毒感染,在48小时之内服用特异抗病毒药,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注意科学的支持治疗,包括合理饮食、注意休息等,能帮助加快康复。
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目前流行的流感病毒对于抗病毒药物是敏感的,药物治疗是有效的。
近日,湖北武汉33岁的刘先生(化名)因流感出现了发烧症状,他凭借以往的经验自行在家中服用了感冒药和退烧药,没想到出了大事。
原来,刘先生在发烧第一天吃了4颗布洛芬,但服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于是第二天,为了降低体温,他在又陆续吃下4颗布洛芬。终于,他的体温下降到了37℃,随之而来的却是腰痛、乏力、恶心等症状。随后,刘先生到当地医院就诊。
经检查发现,刘先生的肌酐高达660微摩尔每升(正常成年男性在53到106微摩尔每升),意味着他的肾脏功能已严重受损。
医生表示,刘先生的肌酐值飙升极有可能是 不当用药和未及时补水共同导致的急性肾损伤。经治疗,刘先生目前状态良好。
专家提醒,别把布洛芬当“万能药”,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不同的治疗目的,遵医嘱选择合理的剂型与给药方式。
每年可接种疫苗
医学专家公认,预防流感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就是接种流感疫苗。虽然接种了疫苗不等于一定不得流感,但可以显著降低发病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由于流感病毒流行株每年发生变异,疫苗也需随之变化。王丽萍介绍,根据相关监测和研究分析结果,我国当前接种的流感疫苗与流行的甲型H1N1亚型病毒株匹配度良好,疫苗接种有效, 建议所有6月龄以上、没有疫苗接种禁忌的人群,每年都接种流感疫苗。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王大燕表示,疫苗接种后通常需要一定时间来产生具有足够保护水平的抗体,因此,一般建议大家在流感流行期来临前1到2个月,即9月、10月前后接种流感疫苗。
小创提醒
在流感流行季节
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不接触有呼吸道症状的人员
日常注意保持手卫生
和咳嗽礼仪 等良好卫生习惯
居所定期清洁通风
对门把手、扶手等重点部位
定期清洁与消毒
打喷嚏或咳嗽时
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
避免飞沫污染他人
减少疾病传播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