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天凌晨,我在办公室楼下停车场的充电桩前,看见两个代驾司机蹲在台阶上抽烟。虽然手机屏幕的冷光照着两张疲惫的脸,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开心的刷着同一个页面——哪吒2票房刷新了中国影史纪录,并为此展开热烈讨论。
昨天凌晨,我在办公室楼下停车场的充电桩前,看见两个代驾司机蹲在台阶上抽烟。虽然手机屏幕的冷光照着两张疲惫的脸,但丝毫不影响他们开心的刷着同一个页面——哪吒2票房刷新了中国影史纪录,并为此展开热烈讨论。
“这电影到底有啥魔力?连我老家县城电影院都满场了。”年长一些的司机掐灭烟头,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像一把火,烧得他心头发烫。
因为方言和我已经走远的原因,我没听清年轻司机如何回答。
但我心里却很明白,这团火不仅点燃了春节档的票房,更照亮了一条逆势之路:当某些头部企业还在用亿元特效堆砌视听奇观,作为拯救他们陈旧营销思维的救命稻草,一个脱胎于传统神话的动画IP,却用最朴素的营销法则完成了对商业电影的降维打击。
密码一:哪吒2的“反常识”爆破术
这几天,从第三方调研公司那里拿到的数据,让我周围很多做运营总监和媒介总监的朋友又吃惊又佩服,他们看完哪吒2的传播流量曲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他们居然把80%的营销预算花在了‘没用’的地方!”
这个“没用”,指的是哪吒团队做了三件看似违背行业常识的事:
爆破点1:洞察代际和解的隐秘痛点
李靖那句“你是我最好的作品”,让无数80后父母在影院泪崩,更让其他电影等娱乐产品很难吸引到的口碑传播路径——中老年男性,对这部作品及IP的传播内容进行关注和转发。
你要知道,这些群体连琼瑶和大S去世这种形成网络爆点的娱乐信息都是不屑一顾的,很少去传播,就更别说其他电影的宣发信息了。
这几乎天生就对其他电影娱乐产品具备碾压优势。甚至,某地教育机构都得到启发,趁机推出“父子共影套餐”,家长带孩子观影后可免费参加亲子沟通工作坊。这种精准的情绪嫁接,让课程转化率飙升到惊人的63%。
爆破点2:将传统IP转化为小镇青年的精神图腾
哪吒脚踩风火轮冲出海底炼狱的镜头,则是引起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男性的情感共鸣。
在官方引导下,在各大平台上被二次创作为“打工人冲出写字楼”的爆款视频,#俺命由俺不由天#话题下,建筑工人用钢筋焊出混天绫,外卖骑手给电动车贴上灵珠贴纸,等等。
这些UGC内容产生的传播价值,相当于20个顶流KOL的推广量。
爆破点3:文化母体的当代解构
当敖丙的万龙甲变成防996焦虑表情包,当太乙真人的山河社稷图被P成股市K线图,这个2800岁的IP在解构中完成重生。
某国产手机品牌迅速跟进,推出“乾坤圈”镜头模组,预售当天官网瘫痪三次。
某数据公司监测显示:电影相关二创内容日均新增27万条,相当于每分钟诞生187条免费广告。
密码二:中小企业的逆袭启示录
广州白云区的一家玩具小厂,生产的哪吒联名款魔童手办,在拼多多上创造了日销万件的奇迹。这个曾经给迪士尼代工的小厂,如今手握47项外观专利。
这样的中小企业还是加工厂,不会有多少宣传预算,但正是这样,他们的“土办法”,才对身为中小企业的你极具参考价值。
第一个加工厂“土办法”:把包装盒变成寻宝图
每个手办附赠的乾坤圈零件,需要集齐七款才能拼装完整。这个看似增加成本的举动,让复购率从行业平均的8%飙升到51%。
流量启示:那么你想想看,你的产品包装,能为产品复购做什么?
第二个加工厂“土办法”:让用户成为设计师
在抖音发起“我的魔童不可能这么可爱”改造大赛,获胜作品直接量产销售。三个月收到1.2万份投稿,最火的“程序员哪吒”款卖出6万件。
流量启示:你的产品在研发设计的阶段,有没有与用户进行充分的互动沟通?
第三个加工厂“土办法”:建立情绪售后服务
购买手办的消费者,可以拨打专属热线吐槽生活压力。20个兼职大学生用各地方言接听,通话记录里写满普通人的悲欢离合。
流量启示:在疗愈经济盛行的今天,你如何在服务过程中融入情绪价值?
密码三:下沉市场的原子裂变
春节前,我的一个老同事,告诉我在他们家乡河北的一个小县城的超市,在最单调乏味的调味品货架上,在电影上映前就上演了一场无声的营销战。
在老干妈旁边赫然出现一款本地的“哪吒辣酱”,瓶身上还印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slogan。可以看出老板既是电影的铁粉,又是非常用心的决策者。
他非常巧妙地回避了高价授权费的门槛,又充分利用了电影内容的卖点。最后这让这个区域小品牌还是冷门品类,收获了19倍的销售业绩。
而这家区域食品企业,在其中使用的三个具体营销手法,更是有极强的落地性和极低的执行成本,对小企业非常有参考价值。
1. 把瓶盖变成社交货币
收集七个不同颜色的瓶盖,可兑换县城电影票一张。原本9.9元的辣酱,被炒到58元仍供不应求。
2. 发动广场舞军团
改编电影主题曲作为广场舞神曲,在周边30个县城组织“混天绫广场舞大赛”。大妈们自发在舞裙缝上哪吒形象,成为移动的广告牌。
3. 打造情绪消费场景
包装内侧印着“加班救星”、“怼老板神器”等标签,消费者撕开标签扫码,能听到敖丙的语音鼓励。这种沉浸式体验,让复购率比同类产品高出7倍。
据该品牌创始人透露:文案借鉴了网上的优秀文案,没有找广告公司,角色语音因为是在网上找的小配音工作室,用AI做的近似声音,只花了几百块。
除了以上三个电影相关的营销案例线索作为参考,最近在网上还能看到更多的成功案例:当哪吒踩着风火轮冲破50亿票房时,某县城奶茶店把“莲藕拿铁”卖到脱销,汽修厂老板在车身上喷绘混天绫图案,就连菜市场鱼贩都在泡沫箱上写着“俺是敖丙”。
这场众多中小企业参与的借势营销热潮,揭开了流量战争最本质的真相:
最高明的营销,从不是用钱砸出声量,而是让每个普通消费者都成为故事的支点。
那些还在迷信大手笔预算才有营销效果的企业老板们该醒醒了。上面这些成功者的事迹能证明:
找到用户的情绪命门,用共情制造裂变,用参与替代灌输,即便是最微小的品牌,最小众的产品,也能掀起属于自己的市场海啸。
作者简介:某国际4A前创意总监,知胜咨询创始人,操盘过多个10亿级品牌转型战役,现为多家行业颠覆性新技术/新业态公司提供战略咨询服务,并致力于将最新的营销技术及成功案例赋能给中小企业。
关注我们,更多改变你命运的见识,都在这里。
来源:天真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