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气温下降
冷空气又开始“营业”
@师生们
别忘了为健康“加盾”
远离流感
一起来看这份防护指南
↓↓↓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流感传播速度快,感染范围广,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抵抗力弱的老年人和儿童随时可能“中招”。为有效应对流感,以下关键知识点请牢记。
流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特点,冬春季节高发,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头痛、乏力和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部分高危人群可能会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普通感冒无明显季节性,多由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感染引起,临床以鼻塞、流涕、打喷嚏和干咳等呼吸道症状为主,无发热或只有轻度发热,较少出现并发症。
建议6月龄以上的人(无疫苗接种禁忌)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后,抗体保护水平一般可维持6个月,疫苗保护力随着时间延长而减弱,建议每年接种流感疫苗以增强防护能力。
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感染风险,降低流感病情严重程度,但并不能确保一定不感染。流感病毒类型多,变异速度快,疫苗难以防护所有类型的流感病毒。
感染流感后,若持续发热3天未见好转或病情反复,或发热并伴有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尿量减少、反复呕吐、新发皮疹、抽搐、意识不清等症状时,应及时就诊。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公共场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手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此外,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健康饮食,提高免疫力,预防流感。
家庭成员身体状况良好、家中无流感患者时:
家庭环境以清洁为主,一般无需消毒。
日常保持环境清洁,做好室内通风换气。秋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注意避免因开窗引起着凉感冒。
外出回家后,及时进行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手部有肉眼可见污物时,用洗手液/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无可见污物时,可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家中有流感患者时:
1
流感患者尽量避免与家庭其他成员密切接触, 避免共用餐饮具等日常生活用品;条件允许时,患者应佩戴口罩或采取分房间等相应隔离措施。患者要注意咳嗽礼仪,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等垃圾存放于垃圾袋中并及时处理,避免其他人接触。做好手卫生,特别是擤鼻涕或处理污染物后,要及时洗手。
2
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根据天气情况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时,注意避免因开窗引起着凉感冒。
3
保持家中环境和物品清洁,有明确污染或必要时,可进行消毒处理。如患者口鼻分泌物污染物体表面,应先用可吸附材料对其清洁去污,再对被污染表面进行消毒,并及时洗手;使用的清洁物品也需及时处理。
耐腐蚀的物体表面,如桌面、台面等,可选择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让消毒剂在物体表面停留15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或采用其他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不耐腐蚀的物体表面,如电脑、金属用具等,可选择季铵盐消毒剂擦拭消毒,或其他有效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手机、钥匙等小件物品可用医用酒精擦拭消毒。
餐饮具清除食物残渣后,首选煮沸消毒,将餐饮具全部浸没,水沸腾后计时,煮沸时间不少于15分钟。
毛巾、衣物、被罩等织物可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然后清洗;或煮沸不少于15分钟。
4
家庭其他成员外出回家后和在家时均要加强手卫生(洗手或手消毒)。手部有肉眼可见污物时,用洗手液/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无可见污物时,可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5
消毒剂的使用应严格遵循产品说明书,配置和使用消毒剂时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同时避免过度消毒。
编辑:曹勋银 | 审核:罗海兰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