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一年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三病区救治了十几位高龄的髋部骨折患者,均为80岁以上,并且90岁以上的也有好几位,以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为多见,系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
多数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症
跌倒极易发生骨折
其中以髋部骨折最为严重也更为常见
髋部骨折后
老年人常面临长期卧床、活动能力丧失
以及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甚至致命,因此
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
提到骨科手术
大部分人想到的是大刀阔斧
想到的是“锤子、錾子”
想到的是像蜈蚣一样的长长的伤疤
那么
骨科手术能不能做微创呢?
能不能也开很小的口子?
答案是肯定的!
近一年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三病区救治了十几位高龄的髋部骨折患者,均为80岁以上,并且90岁以上的也有好几位,以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最为多见,系指股骨颈基底部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
由于老年人极易骨质疏松,肢体活动欠灵活,当下肢突然扭转,甚至跌倒,肢体的杠杆应力集中到髋部,很容易造成骨折。由于股骨转子部血液循环丰富,骨折后极少不愈合,故以前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如仅考虑骨折愈合,保守治疗即可奏效。但由于保守治疗时需要对患侧下肢牵引,肢体活动长期受限,骨折合并症较多: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压疮;长期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泌尿系的感染等等。因此,近年来一致认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原则是:骨折复位后的坚强内固定及病人术后早期肢体活动,诸多文献报道,在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中,牵引治疗组病死率达34.6%。由于手术技术的提高,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发展,手术合并症的发生大大减少。手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成为首选方法。
骨科三病区团队在闫鹏主任、樊彦伟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采取了微创的手术方案:术中闭合牵引复位,C臂机透视满意后,髋部切口5-8cm长度,股骨近端在髓腔内穿入PFNA主钉,股骨颈内置入锁钉固定。
此方案符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术后第二天可以坐立,预防长期卧床容易引起的坠积性肺炎;锻炼下肢伸屈及肌肉收缩,预防长期制动容易引起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2周可以坐轮椅出院,回家进一步康复锻炼,每个月来门诊复查,指导下一步功能训练。
来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