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是怎么变脆的

360影视 2025-02-07 17:08 3

摘要: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健康的一大绊脚石。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32%,给患者身体健康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审稿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林 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分院骨科主治医师 王振卿,张 冕 文 □马宏亮 绘

随着老龄化速度加快,骨质疏松症已经成为困扰老年人健康的一大绊脚石。全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9.2%,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达32%,给患者身体健康及社会带来巨大负担。

骨质疏松症,顾名思义就是骨头变疏松、脆弱了。骨头之所以会变松变脆,要从其结构和构成说起。骨骼最外层由骨膜覆盖,内部为骨质,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前者质地坚硬致密,耐压性较好,一般分布于骨表面;骨松质由骨小梁交叉排列而成,结构较疏松,而且质地较脆弱。骨密质和骨松质之间的间隙内填充着骨髓。

骨质由负责吸收骨基质的破骨细胞和合成骨基质的成骨细胞共同参与调节。如果将骨质比喻成房子的承重墙,破骨细胞就像拆迁队,专门负责拆除年久失修的骨质,它会分泌有机酸和水解酶,令骨质溶解,形成陷窝。成骨细胞则像建筑队,发现陷窝,会带上有机物质和钙盐两种“材料”覆盖其上,从而形成硬化骨质,以保证承重墙坚固。“一拆一补”的过程中,骨质就得到了更新。

在人的一生中,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这对欢喜冤家的工作积极性一直在变化。从出生到30岁,成骨细胞的活性大于破骨细胞,骨量处于增长状态;30~40岁左右,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处于平衡状态,骨质这面承重墙不会有太多改变;随着年龄增长,受到体内激素水平变化、疾病、饮食等因素的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之间的平衡被打破,拆迁队的积极性和工作量远远大于建筑队时,承重墙将变得千疮百孔,不堪一击,形成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初期,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骨质流失加重,可出现腰背疼痛。严重骨质疏松症患者,可出现身高变矮、驼背、脊柱畸形,造成胸廓形态改变,从而对内脏器官产生一定压迫,引发便秘、腹痛、腹胀、食欲减退等不适。日常生活中受到外力时,骨质疏松症患者更容易发生骨折,常见部位为椎体(胸椎、腰椎)、髋部、前臂远端和肱骨近端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后,再骨折的风险将显著升高。

与骨质疏松症作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终身坚持和努力,具体来说要做到四点。

1.吃得好。日常应保证营养均衡,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可适量多吃些富含钙、蛋白质的食物,比如牛奶、乳制品、豆类和豆制品、鱼类和海产品,以及绿叶蔬菜和水果。

2.多运动。不少人认为,得了骨质疏松症骨头就脆了,得多静养。骨头也会“用进废退”,骨质疏松症患者应适量运动,有助骨骼健康,推荐大家日常多进行游泳、太极拳、慢跑、散步等运动。运动要适度、适量、循序渐进,不可盲目过度,以免增加身体负担。

3.戒烟酒。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4.常检查。中老年人、绝经期女性、吸烟酗酒者、过度消瘦者、长期服药者,都属于骨质疏松症高发人群,建议每年进行1次骨密度检查,若出现骨量快速下降,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此外,家属可带老人到医院检查是否患有增加跌倒风险的疾病;帮老人检查房间,看是否有可能引发跌倒的障碍物,以清除隐患。

本文来自【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