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月6日中午12点30分,仅仅上映9天的《哪吒2》,就以超过57.75亿的总票房,超越了《长津湖》(57.75亿)和《战狼2》(56.94亿),正式成为了中国影史的票房冠军。
兄弟们,又见证历史了!
2月6日中午12点30分,仅仅上映9天的《哪吒2》,就以超过57.75亿的总票房,超越了《长津湖》(57.75亿)和《战狼2》(56.94亿),正式成为了中国影史的票房冠军。
更牛的是,春节档总共六部电影。
《哪吒2》居然“以一打五”。
总票房一度超过了《唐探1900》《封神2》《射雕: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的总和。
这还不算完。
不少人估计,《哪吒2》的票房,还可能会干到百亿,创造另一个奇迹。
兄弟们,啥叫艺术片?啥叫商业片?
这就是艺术和商业的完美结合啊。
对于动画行业来说。
当几千名动画人,用近5年时间,做完1千多个镜头之后。
曾经被歪果人嘲讽“只配做代工”的中国动画人,终于用《哪吒2》扬眉吐气了。
对于整个电影市场来说。
《哪吒2》的成功,直接打破了“流量明星等于票房保障”的传统认知。
毕竟咱们观众,从来都不是韭菜。
那么问题来了,《哪吒2》成功之后,哪些公司会受益呢?
第1家,光线传媒。
光线传媒是《哪吒2》的主投方、发行方。
早在1月11日,光线传媒老板王长田就发话了:不管你们怎么想象《哪吒2》,《哪吒2》都会远超你想象。
这话真是一语成谶。
那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咋样呢?
早在2013年,光线传媒就开始进军动画电影,比如投了《大鱼海棠》。
而在2014年,光线传媒更是放出狠话,要打造“中国的迪士尼”。
可事实证明,“中国的迪士尼”不是那么好当的。
这一年,光线传媒推出的《赛尔号大电影4:圣魔之战》,累计票房才6千多万,
可这些挫折,并没有打击光线的信心,反而让它越挫越勇。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直接用50.35亿的票房,拿下了当年的票房冠军。
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也让光线传媒的营收,在2019年同比大涨89.7%。
那么问题来了,《哪吒2》的成功,能让光纤传媒获利多少呢?
按照一般情况,投资方大概能有近 40% 的分账。
也就是说,假如《哪吒2》的票房真的干到了逆天的100亿,光线传媒能拿多少,大家自己算。
另外,光线传媒还能拿到一系列的衍生收益,比如版权授权、网络播放权售卖这些。
所以大家可以关注一下,公司未来的相关财报。
好了,讲完光线传媒,我们再来盘点一下剩下的4家公司。
泡泡玛特
泡泡玛特跟“哪吒”IP进行了联名,目前的周边产品很火爆。
猫眼娱乐
猫眼娱乐为《哪吒2》的爆火提供了营销支持。
万达电影
万达电影收益于《哪吒2》的爆火,排片爆满。
彩条屋科技
彩条屋科技也是投资方之一。
提个问题,大家觉得这些公司里面,哪家公司的模式更好?
如果让我选,我可能会选泡泡玛特。
为什么?
因为电影的票房再高,对一家出品公司来说,也只是短期影响。
而IP衍生品的生命力,却可以延续很多年。
不信大家去看:
迪士尼的模式,是主打主题乐园。
漫威的回报大头,是玩具和授权。
宫崎骾的龙猫,卖了30多年还在卖。
说白了,就是现在的观众和消费者已经变了:看完电影不是结束,而是消费的开始。
另外,再来个终极拷问:我们真的需要“中国迪士尼”吗?
我认为不需要。
像泡泡玛特这种公司,已经把潮玩变成了IP价值的放大器,而这种模式,比主题公园模式,更加的简单和高效,成本还低。
所以,不是外国的模式就是好模式,我们,有自己的产业方向。
来源:小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