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偏头痛已成为许多人生活里的 “常客”。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 10 亿人饱受偏头痛的困扰 ,这一庞大的数字足以表明偏头痛的普遍性。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偏头痛已成为许多人生活里的 “常客”。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约有 10 亿人饱受偏头痛的困扰 ,这一庞大的数字足以表明偏头痛的普遍性。
偏头痛,可不像普通头痛那般简单。它的典型症状是单侧头部出现搏动性头痛,就像有个小锤子在脑袋里一下一下地敲打着,而且这种疼痛往往是中重度的,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我曾遇到过一位患者,他是一名程序员,高强度的工作让他频繁遭受偏头痛的袭击。每次发作时,他都无法集中精力工作,甚至连简单的思考都变得困难。他描述那种疼痛,就像是有一股力量在拼命地挤压他的脑袋,让他坐立不安。
除了头痛,偏头痛还常常伴随着一系列令人难受的症状。比如恶心、呕吐,很多患者在偏头痛发作时,会感觉胃里翻江倒海,吃什么吐什么,严重影响食欲和身体的营养摄入。据相关研究表明,约 70% 的偏头痛患者会出现恶心症状,30% - 50% 的患者会伴有呕吐 。还有对光线、声音异常敏感,哪怕是正常的光线和轻微的声音,在偏头痛患者听来、看来都如同 “酷刑”,让他们只想找个黑暗、安静的地方躲起来。此外,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视力模糊、头晕、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加在一起,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偏头痛对生活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在工作方面,它会导致工作效率大幅下降,许多患者因为偏头痛无法按时完成任务,甚至不得不请假休息,这不仅影响了个人的职业发展,还可能给工作带来一定的损失。在生活中,原本美好的休闲时光也会因为偏头痛而泡汤,无法尽情享受与家人、朋友相处的快乐,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长期饱受偏头痛的折磨,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由此可见,偏头痛绝不是一个可以忽视的小问题,调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饮食与偏头痛的关系密切,有些食物就像是偏头痛的 “导火索”,一旦摄入,就可能引发头痛。首当其冲的便是奶酪,奶酪中富含酪胺,这是一种血管活性胺,它能刺激血管收缩和舒张,导致血管功能紊乱,进而诱发偏头痛。巧克力也是偏头痛患者需要警惕的食物,它含有苯乙胺和咖啡因等成分,苯乙胺能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平衡,而咖啡因则可能导致血管收缩,过量摄入就容易引发头痛。咖啡和浓茶同样是 “雷区”,其中的咖啡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提神醒脑,但过量饮用会使血管过度收缩,还会刺激神经系统,干扰睡眠。一旦身体对咖啡因产生依赖,当摄入量减少时,就可能引发偏头痛。酒精饮料更是偏头痛的 “大敌”,酒精具有扩张血管的作用,还能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诱发偏头痛。特别是红酒,除了酒精外,还含有更多的诱发头痛的化学物质。
既然有需要避开的食物,那自然也有对偏头痛患者有益的食物。新鲜蔬果就是很好的选择,它们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比如香蕉,富含镁元素,镁能够调节血管收缩,缓解偏头痛。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B2 和镁,对预防偏头痛有一定作用。橙子富含维生素 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有助于缓解偏头痛。鱼类也是不错的选择,像三文鱼、沙丁鱼等富含欧米伽 - 3 脂肪酸,这种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能减轻大脑的炎症反应,降低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豆类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各种维生素,其中的镁元素也能帮助放松血管,缓解头痛。全谷物食品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富含膳食纤维,能缓慢释放能量,维持血糖的稳定,避免因血糖波动引发偏头痛。
除了选择合适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也至关重要。规律饮食是关键,每天尽量保持固定的用餐时间,避免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随后又快速下降,这种血糖的大幅波动容易诱发偏头痛。长时间禁食也不可取,身体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会降低,大脑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应,就容易引发头痛。所以,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按时吃饭。此外,饮食要清淡,减少盐和油的摄入,过多的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加重头痛症状;而过多的油脂摄入则可能导致血液黏稠,影响血液循环。合理搭配食物也很重要,保证每餐都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蔬菜和水果,这样才能为身体提供全面的营养,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更好地应对偏头痛。
运动是调养身体的良方,对于偏头痛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至关重要。低强度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拳等,就像是为偏头痛患者量身定制的 “健康法宝”。
散步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随时随地都能进行。每天在公园、小区或者河边散步 30 分钟到 1 小时,既能呼吸新鲜空气,又能让身体得到适度的锻炼。散步时,身体的血液循环会加快,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被输送到大脑,有助于缓解大脑的紧张状态,减轻偏头痛的症状。而且,散步还能让心情变得愉悦,缓解压力和焦虑,这些不良情绪可是偏头痛的常见诱因。据研究表明,经常散步的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都有所降低 。
瑜伽近年来备受欢迎,它不仅能锻炼身体的柔韧性和平衡力,还对缓解偏头痛有着显著的效果。瑜伽中的各种体式,如三角式、树式、下犬式等,能够帮助拉伸身体的肌肉和关节,尤其是颈部和肩部的肌肉。很多偏头痛患者的疼痛都与颈部和肩部的紧张有关,通过瑜伽的拉伸,可以有效放松这些部位的肌肉,减轻肌肉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从而缓解偏头痛。此外,瑜伽还注重呼吸的调节,通过深呼吸,能够增加氧气的摄入,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让身心得到深度的放松。一项针对偏头痛患者的研究发现,每周进行 3 次以上瑜伽练习的患者,偏头痛的发作频率降低了约 30% ,疼痛程度也明显减轻。
太极拳则是我国传统的健身运动,它动作缓慢、柔和,讲究以意领气、以气运身。练习太极拳时,全身的肌肉和关节都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能调节呼吸,使呼吸变得深长、均匀。这种缓慢而有节奏的运动方式,能够让身体和大脑都进入一种放松的状态,促进气血的流通,改善大脑的供血情况,从而对偏头痛起到一定的预防和缓解作用。太极拳还能培养人的专注力和耐心,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减轻心理压力,这对于偏头痛的调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虽然低强度运动对偏头痛患者有益,但在运动过程中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牢记。首先,运动一定要适度,切不可过度劳累。过度运动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使体内的激素水平发生变化,从而诱发偏头痛。所以,在运动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体力,合理控制运动的时间和强度。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片刻。
其次,要避免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如快跑、跳绳、打篮球等。这些高强度运动容易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导致血管收缩和舒张功能紊乱,增加偏头痛发作的风险。对于偏头痛患者来说,低强度运动才是最安全、最有效的选择。
另外,运动前一定要做好热身准备。热身可以让身体的肌肉、关节和心血管系统逐渐适应运动的状态,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热身活动,如快走几分钟、转动一下颈部和肩部、活动一下手腕和脚踝等。在运动过程中,还要注意呼吸的控制,保持平稳、均匀的呼吸。不要憋气,以免造成体内缺氧,加重头痛症状。运动结束后,也不要立刻停止,要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慢走几分钟、拉伸一下肌肉等,帮助身体恢复到平静状态。
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琐事、人际关系的复杂等,这些压力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而压力、焦虑等不良情绪,与偏头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当人处于压力状态下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应激激素。这些激素会使血管收缩,尤其是脑部的血管,血管收缩后,血液供应减少,就容易引发偏头痛。同时,压力还会导致肌肉紧张,特别是颈部和肩部的肌肉。颈部和肩部的肌肉紧张会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头部的血液循环,进而诱发偏头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干扰神经递质的平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这些神经递质在调节情绪和疼痛感知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一旦失衡,就会增加偏头痛的发作风险。据相关研究表明,约 70% 的偏头痛患者在发作前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压力事件 ,焦虑和抑郁患者中,偏头痛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既然压力等不良情绪会诱发偏头痛,那么学会放松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种简单有效的放松技巧。
冥想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放松方式,它能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排除杂念,让身心得到深度的放松。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坐下来或躺下来,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当杂念出现时,不要刻意去驱赶它们,而是轻轻地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每天坚持冥想 15 - 20 分钟,长期坚持下来,你会发现自己的情绪更加稳定,压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例如,很多上班族在午休时间进行简短的冥想,下午工作时会感觉精力更加充沛,心情也更加愉悦。
深呼吸也是一种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放松方法。慢慢地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胀,然后慢慢地呼气,感受腹部的收缩。重复这个过程,每次呼吸尽量保持均匀、缓慢、深沉。深呼吸能够增加氧气的摄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同时还能调节神经系统,使身体和大脑放松下来。在感到紧张或头痛即将发作时,做几次深呼吸,往往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渐进性肌肉松弛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训练方法。从脚部开始,先用力收缩脚部的肌肉,保持几秒钟,然后突然放松,感受肌肉放松后的轻松感。接着按照同样的方法,依次对小腿、大腿、臀部、腹部、胸部、手臂、肩膀、颈部和面部的肌肉进行收缩和放松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全身的肌肉得到放松,减轻身体的紧张感,缓解偏头痛。
对于一些严重的偏头痛患者,仅仅依靠自我调节可能还不够,这时候就需要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它可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减轻偏头痛的发作。心理医生会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情况,找出导致偏头痛发作的心理因素,如压力源、负面思维模式等。然后,医生会帮助患者认识到这些不良因素,并引导患者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应对策略。例如,当患者遇到压力事件时,不再是一味地焦虑和逃避,而是学会正视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患者的情绪状态会得到改善,偏头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也会相应降低。认知行为疗法还包括一些行为训练,如时间管理、放松技巧训练等,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对预防和缓解偏头痛起着关键作用。睡眠就像是身体的 “修复剂”,当我们进入睡眠状态时,身体的各项机能会进行自我修复和调整。对于偏头痛患者来说,充足的睡眠能够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缓解神经的紧张状态,从而降低偏头痛发作的风险。每晚保证 7 - 8 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是比较理想的。如果长期睡眠不足,大脑会处于疲劳状态,神经递质的分泌也会受到影响,这就容易引发偏头痛。比如,很多上班族为了赶工作进度经常熬夜,第二天就可能会出现偏头痛的症状。而且,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也会打乱生物钟,导致身体的内分泌失调,进而诱发偏头痛。所以,养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让身体适应稳定的睡眠节奏,是预防偏头痛的重要措施之一。
为了提高睡眠质量,打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至关重要。卧室的温度要适宜,一般来说,20 - 22℃是比较合适的睡眠温度。温度过高会让人感到燥热,难以入睡;温度过低则可能会导致身体受凉,引发不适。可以使用空调或风扇来调节温度,但要注意避免直接对着身体吹。光线也是影响睡眠的重要因素,尽量保持卧室黑暗。在睡前,可以拉上厚重的遮光窗帘,或者使用眼罩,减少外界光线的干扰。如果卧室附近有噪音,如交通噪音、施工噪音等,可以使用耳塞,或者安装隔音设备,为自己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选择合适的枕头也不容忽视,枕头的高度和硬度要适中,能够支撑颈部的自然曲线,避免颈部肌肉过度紧张。一般来说,枕头的高度以 8 - 12 厘米为宜,材质可以选择记忆棉、乳胶等具有良好支撑性的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特别是在睡前 1 小时内。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设备发出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一种诱导自然睡眠的体内激素,其分泌量的下降会导致睡眠紊乱,进而增加偏头痛的发作风险。所以,在睡前尽量不要玩手机、看电脑,可以选择阅读一本纸质书,或者听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助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注意头部保暖也很重要,尤其是在寒冷的天气里。头部的血管和神经丰富,寒冷的刺激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引发偏头痛。出门时可以戴上帽子,避免头部直接暴露在冷空气中。在洗头后,要及时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不要湿着头发出门或睡觉。此外,还要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做到劳逸结合。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和大脑处于紧张状态,容易诱发偏头痛。可以适当安排一些休息时间,进行一些轻松的活动,如散步、喝茶等,缓解身体的疲劳。
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如同一张复杂的网络,穴位则是经络上的关键节点,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对于偏头痛患者来说,按摩百会穴、太阳穴等穴位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调养方法。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被称为 “诸阳之会”。按摩百会穴时,可以用右手的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在穴位上,顺时针方向按摩 3 - 5 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摩 3 - 5 分钟,力度以感觉微微酸胀为宜。经常按摩百会穴,能够疏通头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偏头痛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太阳穴也是缓解偏头痛的常用穴位,它位于头部侧面,眉梢和外眼角中间向后一横指的凹陷处。按摩时,用双手的食指或中指指腹,轻轻按压在两侧的太阳穴上,做环形按摩,每次按摩 5 - 10 分钟,每天可按摩 3 - 5 次。按摩太阳穴能够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放松头部肌肉,减轻偏头痛的疼痛程度。
除了百会穴和太阳穴,还有风池穴、合谷穴等穴位也对偏头痛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风池穴位于颈部后面,头骨下方两条大筋外缘的凹陷处,按摩风池穴可以起到清热降火、通畅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能够迅速缓解偏头痛。合谷穴位于手背,第 1、2 掌骨间中点处,俗称 “虎口”,按摩合谷穴具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的功效,对偏头痛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在按摩穴位时,要注意手法的轻柔,避免过度用力造成损伤。如果对穴位的定位不准确,或者按摩过程中出现不适,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针灸是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偏头痛也有着独特的疗效。针灸治疗偏头痛的原理是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经络和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根据中医经络学说,偏头痛主要与少阳经有关,因此在针灸治疗时,通常会选取外关、侠溪、风池等少阳经上的穴位进行针刺。外关为手少阳经的络穴,位于腕部背横纹上 2 寸,尺、桡两骨间处,针刺外关穴可以调节少阳经的气血运行,缓解偏头痛。侠溪为足少阳胆经五输穴的荥穴,位于足背外侧,当第 4、5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具有平肝熄风的功效,对于因肝阳上亢所致的偏头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风池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具有平肝熄风、醒脑开窍、通经活络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偏头痛症状。
针灸治疗偏头痛具有多种优势。首先,针灸是一种绿色、安全的治疗方法,副作用较小,不会像一些药物那样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其次,针灸的疗效较为显著,对于一些轻度至中度的偏头痛患者,经过几次针灸治疗后,头痛症状往往能够得到明显缓解。而且,针灸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症状等因素,灵活调整穴位和针刺手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不过,针灸治疗需要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患者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患者要放松心情,避免过度紧张,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偏头痛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注重从整体出发,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对于偏头痛患者,中医会根据其具体的症状、体征和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然后开出适合患者的中药方剂。如果是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常表现为头痛剧烈、面红目赤、烦躁易怒等症状,可选用天麻钩藤饮进行治疗。天麻钩藤饮主要由天麻、石决明、钩藤、黄芩、栀子等中药组成,具有平肝熄风、清热活血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如果是瘀血阻络型偏头痛,患者的头痛部位固定,疼痛如针刺,且伴有头晕、失眠等症状,可使用通窍活血汤。通窍活血汤由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等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通窍止痛的作用,能够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阻滞,从而缓解偏头痛。
此外,还有一些中成药也可用于偏头痛的治疗,如天麻头痛片、复方羊角颗粒等。天麻头痛片具有养血祛风、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风寒头痛、血虚头痛、血瘀头痛等多种类型的偏头痛。复方羊角颗粒则具有平肝、镇痛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偏头痛、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
需要强调的是,中药治疗偏头痛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用药。因为中药的配方和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不同的证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方剂和药物。而且,中药的服用方法和疗程也有一定的讲究,只有在医生的正确指导下,才能确保用药的安全和有效。在服用中药期间,患者还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如果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偏头痛虽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但通过饮食、运动、心理、生活作息和中医等多方面的调养,我们完全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缓解它。在饮食上,避开那些可能诱发偏头痛的食物,多吃对身体有益的食物,养成规律、清淡的饮食习惯;在运动方面,选择适合自己的低强度运动,坚持锻炼,让身体充满活力;心理调节也不容忽视,学会释放压力,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给心灵 “松绑”;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为身体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中医调养则充分发挥传统智慧的力量,通过按摩穴位、针灸和中药调理等方法,疏通经络,调节身体机能。
每一个小的改变,都可能成为你远离偏头痛困扰的关键一步。从现在开始,行动起来吧!让我们一起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赶走偏头痛这个 “健康杀手”,拥抱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如果你在调养过程中有任何疑问或者心得,都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早日摆脱偏头痛的阴影,享受无拘无束的生活。
来源:老中医郭福新